咸宁市多措并举抢收秋粮 抓好机收减损 确保颗粒归仓

咸宁网讯 记者陈婧、通讯员朱彬报道:9月22日,在咸安区向阳湖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的水稻种植基地,8200亩中稻迎来了收割季。广袤的稻田里,金黄色的稻穗挂满禾秆,20台大型收割机在田间来回穿梭。

轰鸣声中,秸秆直接粉碎还田,谷粒分离后的稻谷则直接通过传送装置传递到等候在田边的专用运输车辆,随后被迅速转运到不远处的粮食烘干中心进行烘干并入仓。

“以前粮食干燥都是直接晒在公路或晒场上,劳动力成本高不说,遇到阴雨天气还易霉变。实行粮食收割‘不落地’后,直接烘干并送入粮仓暂存,这样水稻的含水率能够被精确控制,更加便于粮食的长期存放,客观上对粮食安全也起到了重要作用。”市农业农村局农技专家冯伟介绍。

金秋时节,我市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抓好机收减损工作,确保每一粒粮食都能颗粒归仓。

在咸安区富民农机专业合作社,停满了各式各样的现代化农机具,一套集粮食烘干、仓储、加工于一体的自动化粮食加工设备正在高效运转。

合作社负责人阚文波表示,如今合作社的拖拉机、收割机、烘干机全部都装了北斗,有些设备还安装了无人驾驶系统,如今“双抢”下雨他们也不用担心,农民看天吃饭的日子已成为过去式。

我市成立了粮油作物机收减损专项工作组,组织农机专家、一线“土专家”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技术指导服务和机收损失监测调查活动。同时,及时发布农机作业市场供需、气象等服务信息,科学调配机械,引导机械有序流动,确保机具和农机手以最佳状态投入到秋粮机收作业中。

此外,我市还密切关注大规模机收期间的气候变化,针对可能发生的紧急情况,制定了农机化防灾救灾应急预案。

据了解,通过多项举措的实施,我市有效降低了机收损失率。2024年,小麦机收平均损失率为1.72%,早稻机收平均损失率为2.68%,均达到了作业质量要求。下一步,我市将继续努力,进一步优化机收减损工作,确保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为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