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金融科技创新突破:数码港元迈入新阶段

图片

作为国际金融枢纽,香港正顺应全球趋势,积极推进央行数字货币(CBDC)的研究与开发。

香港金管局从2021年6月启动「数码港元」项目研究至今已超过三年,但考虑到「数码港元」的推出涉及复杂的政策因素,其全面实施仍需经过更多时间的考量和准备。

伴随着「数码港元」先导计划第一阶段在测试创新用例方面取得宝贵经验,香港金管局近日启动了「数码港元」先导计划的第二阶段。

走进「数码港元+」时代

9月23日,金管局宣布启动「数码港元」先导计划第二阶段(以下简称「第二阶段」),并扩展「数码港元」项目以探索新型数码货币。

第二阶段的启动,旨在进一步探索可供个人及企业使用的新型数码货币(包括「数码港元」和代币化存款)的创新用例。金管局指出,随着「数码港元」项目的研究由「数码港元」扩展至对数码货币生态系统更全面的探索,项目易名为「数码港元+」。

据悉,有11组来自不同行业的入选机构将于第二阶段探索「数码港元」和代币化存款在三大主题上的创新用例,包括代币化资产结算、可编程性及离线支付。

图片

资料显示,第二阶段参与机构包括多家银行,如恒生银行(00011.HK)、汇丰银行、渣打银行和澳新银行等,它们将参与代币化资产结算的探索。此外,也有多家银行参与可编程性主题以及离线支付主题的相关工作。

在这些入选机构的加持下,「数码港元+」项目将继续推进技术和法律基础的相关工作,为未来可能发行供个人及企业使用的「数码港元」奠定基础。

金管局表示,金管局将在未来约12个月与入选机构紧密合作,共同推进第二阶段的工作,并计划在2025年底前向公众分享第二阶段的主要成果。

无独有偶,与香港隔江相望的澳门,也在积极拥抱数码货币。澳门金融监管局同一天(9月23日)宣布,为顺应环球数字经济时代的发展需要,对澳门特区的法定货币基础进行升级,正推进“数字澳门元”的研发项目,计划于今年年底,构建具基础功能的原型系统。

「数码港元」意义何在?

CBDC本质上有别于其他加密资产,前者由央行发行及提供支持,加密资产则由私营部门发行,缺乏央行的支持。

因此,其他加密资产的价格往往异常波动,不适合用作储存价值、记帐单位或支付工具。

「数码港元」作为一种新兴的官方数码货币,其具有法定货币地位、可编程性、代币化资产结算、即时交收等特性,对「数码港元」的探索和应用可能会对香港的货币及金融稳定,以至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既带来效益。

香港金管局此前发布《从政策及设计角度看「数码港元」》的讨论文件指出,全球各地的央行都着手研究零售层面CBDC的潜在效益,包括:(1)提高央行货币的供给度和可使用度;(2)部署应对新型货币带来的挑战;(3)推动数码经济的创新及满足未来支付的需要;(4)提升支付系统的稳健程度及效率;以及(5)加强货币政策的传导。

香港对「数码港元」的探索分为三步走,即采用三轨道的方式推出。第一轨道旨在为日后推出数码港元奠定技术及法律基础;第二轨道会与第一轨道并行,对用例以及有关「数码港元」的执行及设计事项进行深入研究;第三轨道将归纳第一轨道与第二轨道的成果,从而作出更全面的部署,并订下推出「数码港元」的时间表。

图片

有业内人士指出,「数码港元」可在衔接法定货币与虚拟资产之间形成“骨干”和支柱作用,为推动更多与STO(证券型代币发行)相关的创新提供所需信心。

毕马威此前表示,相信使用数码港元等CBDCs进行结算跨境贸易和投资,将可令交易活动更无缝、简单及快捷,并将有助巩固香港作为亚洲贸易及投资中心的地位。

作者:遥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