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真的是无限制QE么?

者 | 硫磺的硫

来源 | 债市硫磺岛

导语:支持股市新政发布,但基础货币不会增加?

私下里问我这个问题的比较多,我从自己的理解很确定地给他们泼了个冷水,这不是QE。政策本身的效果要理性看待。但无论怎样,相关政策的出台都是利好的,而且央行进行了对股票市场支持的表态,最重要的是要恢复大家的信心,信心比政策本身更重要。


政策本身分析逻辑如下:



图片
央行在国债市场扮演了什么角色?

QE是央行通过各种手段向银行体系投放流动性,而且投放的量可能是超过银行正常需求的量,从而倒逼银行将资金投放至实体企业。安倍经济学期间的日本银行在配置什么资产?最典型的就是银行通过购买国债,一方面压低二级市场利率,一方面投放大量基础货币。

图片


图片
这次互换便利,
不会增加基础货币投放

从整个逻辑上看,这个环节确实不涉及(但其他环节涉及。)央行换给券商、基金、保险的是国债,这些机构需要拿着这些资金去置换成流动性,然后支持股市。这个过程中,央行的资产负债表怎么变化还不清楚,但肯定不会投放基础货币。


央行资产负债表还不清楚会有啥变化,有几种可能性,按照我的理解,最有可能性的是这种,央行的国债资产减少(对政府债权),可能对应着会对其他金融行公司债权的增加。资产科目之间的一增一减,负债科目的储备货币不会变化。


图片


但是,我们要理解的是,对政府债权科目的资产是怎么来的,未来的增加量是央行二级市场购买国债。央行在购买国债的时候,才对应着基础货币的投放。有人可能觉得,那购买国债不就是QE了么?


那还不是的。第一批资金5000亿,央行持有的国债8月份就已经多了5000亿了,不是已经够了么?这批资金用完的时候,央行可能又多买了国债了。支持股市所需要的资金的体量,远远不及量化宽松的所需要的量。



图片
购买国债不等于量化宽松QE

中国的货币政策一直是稳健的,放的水都是根据金融环境所需要的量来的,不会让银行资金多得不知道怎么用了。未来购买国债,也只是满足正常货币投放的需求,给市场注入货币派生所需要的货币。


图片
这些互换资金谁会用?

这些互换资金具体谁会用,怎么用,这个还不知道,但是我们可以试想一下。基金产品估计不太好用,因为这个操作本质上是融资加杠杆买股票,基金产品融资加杠杆加仓总感觉不太好?如果股票有波动了,也会放大产品的波动,基民那边不好交代吧。


所以,政策执行最好的主体还是券商自营以及保险公司。如果政策不是指导性的,就要考虑这些机构的意愿问题,毕竟这些买入的股票都是要入表的,特别是券商,能吃下多大的体量不知道。


保险如果愿意加大股票配置的比例,用2.25%的低成本资金去买也是可以的(但保险在拼命买2.1%的30年国债)。


但保险决策的核心不是2.25%的资金成本高还是低,而是这些机构对未来股票的预期怎样。不然为啥不把买2.1%的30年国债的资金都去买红利呢,本来就欠配了,保险做这些决策,肯定已经考虑了各类股票资产债券等之间的比例问题了。


图片


给了这个政策后,就要保险重新评估这个比例要不要做大的调整。假设下你是那个决策者,你会怎么调整。这个政策总体是利好的,毕竟水更多了,而且对红利利好更大。但如果要考虑到机构的意愿,可能还是要客观去分析。


所以,这个政策,更多的作用是给了市场信心,然后改善了股票的预期,从而将新增资金吸引到市场里。


试想一下,如果汇金也能使用互换便利,是不是效果会更好?这样相当于给了汇金更多的子弹,而汇金不需要像市场机构考虑更多别的问题。从这个角度看,这个可能性挺大的。


有人觉得,汇金可以拿着ETF反复质押给央行(这真的是债券放10倍杠杆的翻版啊),但一个权益资产反复这么玩,总感觉有点点那个啥。。。



图片
其他政策

关于其他政策,比如央行降准降息,这点之前的文章或多或少都有涉及。我理解更多的是央行这次降准降息有点补偿性的意味。因为7天回购利率一直很高,都和国债收益率倒挂了。银行一直缺长期负债,需要降准去补充。


图片
降低房贷利率

相比于这些政策,降低房贷利率可能对经济长期影响更大一些,相当于增加了居民的消费能力。有朋友讲到,未来中国经济的增长,可能还是需要通过财富效应去刺激消费,从而刺激经济增长。这点我也认同。


如果要刺激消费,要么增加收入,要么增加财富。从这个角度看,股票是最容易产生财富效应的。但是否要这么做,还是取决于决策层的考量,毕竟美股、小红点的股票产生的财富效应,最终都是靠印钞机推起来的。


总体来看,政策本身的效果要理性看待。但无论怎样,相关政策的出台都是利好的,而且央行进行了对股票市场支持的表态,最重要的是要恢复大家的信心,信心比政策本身更重要。


祝愿大家十一之前,在政策刺激下都加一把财富,然后十一去消费,刺激内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