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造“红旗渠”,“南水”跃上太行山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许应锋 崔逾瑜 夏永辉 刘天纵 杨千帆
河南日报记者 李林 杨之甜
【采访地点】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受水地 河南省安阳市林州市
【受水情况】
截至今年7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10年来累计向安阳市供水超9.3亿立方米,全市332万人受益。其中,2023年1月22日,林州市城区22.7万居民喝上来自丹江口水库的“南水”,累计调水超2000万立方米。
说起河南安阳市林州(曾称“林县”),红旗渠这条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人工天河”,无人不晓。
60多年前,10万林县人民苦战10载,在太行山悬崖峭壁上凿出一条1500公里的红旗渠,引来漳河水,实现了“有水吃”的梦想。
60多年后,近600名建设者、历时33个月,再造一条新时代的“红旗渠”——南水北调安阳市西部调水工程,让一泓“南水”跃上太行山,接续润泽红旗渠故乡,实现了林州群众“吃好水”的期盼。
9月12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来到林州市,登上太行山半山腰的红旗渠青年洞段,只见块块麻岩垒砌的渠内,碧水长流;市内改扩建的第三水厂内,“南水”静静流淌,润物无声。
红旗渠就是纪念碑
2022年10月28日,党的二十大闭幕不到一周,习近平总书记就来到红旗渠考察。他指出,红旗渠就是纪念碑,记载了林县人不认命、不服输、敢于战天斗地的英雄气概。
红旗渠纪念馆,一张张老照片、一件件老物件,还原了一段可歌可泣的历史。
林州山多水少,土薄石厚,历来是一座缺水之城。1959年,林县遭遇特大旱灾,境内河流全部断流,必须引水入林。
图片
红旗渠青年洞段。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许应锋 摄)
1960年起,林县人民以“重新安排河山”的气魄,靠着一锤、一铲、两只手,在万仞壁立、千峰如削的太行山上建成1500公里的红旗渠,解决了56.7万人吃水问题,54万亩耕地得到灌溉,孕育出“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
“‘有水吃’是林县人民祖祖辈辈的梦想,‘吃好水’是林州人民在新时代的期盼。”安阳市南水北调工程运行保障中心主要负责人说,随着人口增长、经济发展、生活改善,水资源供需矛盾更为突出,群众对水质的要求不断提高。
从上世纪90年代起,红旗渠水已不适合饮用,仅用于农业灌溉和生产。当地只能另辟水源,从地下采水,从水库引水,但水质硬度偏大。
2015年12月,从岳飞故里汤阴县起,安阳人开始喝上甘甜的“南水”。
“‘南水’啥时到林州?”红旗渠故里,群众日夜盼望。
为让林州人民“吃好水”,2020年,安阳市利用南水北调配水指标,从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39号口门末端配套工程取水,动工修建西部调水工程。
“南水”爬高275米再造红旗渠
“西部调水工程是林州的第二条红旗渠。”安阳市南水北调工程运行保障中心四级调研员王卫东说。
51岁的王卫东是一名“渠三代”,林州市采桑镇舜王峪村人。爷爷王杰曾参与修建红旗渠,父亲王宏民生前任红旗渠管理局负责人,一辈子守渠护渠。
红旗渠干渠就从舜王峪村南侧1公里的山坡经过,王卫东喝着红旗渠水长大。当时,村里建有窖藏水池,将红旗渠水引到池里。村民各自挑水回家,用水总是洗完脸再洗脚,洗完脚再浇地。
后来,村民集资打井吃水,井边那句“水利是农业的命脉”的标语始终萦绕在王卫东心头。
学水利、干水利,王卫东如愿成为一名水利人。他与南水北调工程结缘,从2006年总干渠开工,到西部调水工程运行至今,整整18年。
“‘南水’进林州,遇到的最大困难,是要让水往高处走。”王卫东介绍,安阳市地势东低西高,从地势低的东部往地势高的西部林州市引水,难度可想而知。
图片
红旗渠水顺山势流淌。(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杨千帆 摄)
经过反复论证,西部调水工程从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取水后,“南水”通过地下暗管一路西行,经三座加压泵站层层接力,被推高275米跃上太行山,输送至林州市第三水厂后,再自流入城。
棘手的爬高问题解决了,还有艰难的穿越。
西部调水工程沿线铺设50.8公里输水管线,需穿越南水北调总干渠、铁路、高速公路等重要设施69处,包括开凿一条13.13公里的山体隧洞。“穿越隧洞时,河南省首次采用大型智能隧洞硬岩掘进设备——TBM掘进机,就命名为‘红旗渠号’。”安阳中州供水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何银涛介绍,“红旗渠号”共凿出14个煤层断裂带,最长的达168米。
施工时,建设者们在每一段输水管道上打上二维码,标明坐标和桩号,以示对工程质量终身负责,一如当年修红旗渠时村民们刻下的责任界碑。
大年初一用“南水”煮饺子
2023年1月22日,来自丹江口水库的“南水”源源不断汇入林州市第三水厂,输送到城区千家万户。
这天,是农历大年初一,林州人民告别地下水,欢欢喜喜吃上了用“南水”煮的饺子。
“全家人上阵,剁馅、擀面、包饺子、煮饺子,团团圆圆,其乐融融。”林州市开元街道小池社区72岁的王梅琴说,去年春节,儿孙全都回家过年,三代同堂13口人一起吃饺子,“包的猪肉大葱馅和韭菜馅,可香哩!”
图片
喝上“南水”后,烧水壶总是干干净净。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杨千帆 摄)
自从吃上“南水”,王梅琴的烦恼少了许多。
过去,因为水质硬,王梅琴花4000多元安装了一套净水器,平时经常冲洗,半年换一次滤芯。洗澡用的花洒老被水垢堵住,隔段时间就要拿针戳一戳。烧水壶三天两头要打理,否则也是一层厚厚的水垢。“水质好不好,看看这个烧水壶,就有数了。”说话间,王梅琴从厨房里拿出烧水壶。揭开盖子,这个用了快两年的烧水壶,内壁光滑无水垢,干净锃亮。
王卫东介绍,“南水”水质稳定在地表水二类及以上标准,是全市的优质水源。
图片
详见9月26日湖北日报4版>>
9月26日河南日报7版同步刊发>>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