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有大我 至诚报国” 他打破国外技术封锁 创造多项中国第一

全文2256字,阅读约需7分钟,帮我划重点

划重点

01黄大年,一位杰出的地球物理学家,生前放弃国外优渥生活,全职回国,为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创造多项中国第一。

02他曾两次前往英国留学,成为研究地球物理领域高科技敏感技术的少数华人科学家之一。

032009年,黄大年毅然放弃国外优厚条件,回到祖国报效,为国家深地计划装备项目、“863计划”和“十二五”规划项目首席科学家。

04为了尽快追平发达国家30年的科研差距,黄大年带领团队与时间赛跑,一年最多出差160多天。

05黄大年还是学生们敬爱的“大先生”,全方位关注学生的成长,鼓励学生投身创新实践。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新中国75周年华诞即将到来之际,一批为新中国建设和发展作出杰出贡献的功勋模范人物,被授予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今天,我们来认识“人民教育家”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黄大年
他生前是一名地球物理学家,在祖国最需要的时候,他放弃国外优渥生活、全职回国,任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带领团队,创造了多项中国第一,为中国“巡天探地潜海”填补多项技术空白,为深地资源探测和国防安全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
为了党和国家的教育、科研事业,黄大年奋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这是吉林大学地质宫,507室曾是黄大年教授生前的办公室,如今已经改成纪念馆,向前来参观的师生静静讲述黄大年的故事。
图片
黄大年1958年出生于广西南宁,1978年以优异成绩考入长春地质学院,进入应用地球物理系学习,毕业后留校任教,那时,24岁的他为同学留言写下了“振兴中华 乃我辈之责”
怀揣强国理想的黄大年,1992年被公派到英国攻读博士,毕业后返回母校工作。次年,为了学习和掌握世界前沿技术,他再次前往英国留学,并逐渐成为研究地球物理领域高科技敏感技术的少数华人科学家之一,成就斐然。2009年,当得知祖国需要时,黄大年毅然放弃国外优厚条件,从英国剑桥回到祖国报效
图片
“人民教育家”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 黄大年:对我来说很简单,根源就是情结问题,就惦记着养育我成长的这片土地。我们国家从一个大国向强国迈进的过程中,需要很多像我这样的人回来参与建设。
回到梦开始的地方,黄大年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国防安全,先后担任国家深地计划装备项目、“863计划”和“十二五”规划项目首席科学家,重点攻关我国急需的“地球深部探测关键仪器装备”。这种装备在飞机、轮船和汽车等搭载传感器,就像一只移动的“千里眼”,可以巡天、探地、潜海,给地球做CT,对国土安全有重大价值,而这样的技术长期被国外封锁
图片
黄大年迅速组建科研团队,手握几个亿的科研项目,他没有将目光只放在自己的单位吉林大学,而是放眼全国,挑选最合适的人,组建新型交叉学部。在他眼里,科研没有亲疏远近,只有国家利益
为了尽快追平发达国家30年的科研差距,黄大年带领团队与时间赛跑。一年最多160多天在出差,这个安排满满的日程表,见证了黄大年马不停蹄地日夜奋战。为了不耽误白天工作,他出差经常赶夜里最晚的航班。不出差时,黄大年办公室的灯光,常常亮到后半夜甚至通宵。有一次出差,黄大年在飞机上晕倒,他醒来后第一件事就跟空乘人员说,“我要是不行了,请把我的电脑交给国家。”
图片
“人民教育家”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 黄大年:这五年中间走过的日子非常令人难忘,我们是一年当两年过、当三年过。这五年来我几乎是把所有的时间都放在办公室,放在了我们的事业里,所以,如果说把我剩下的时间全部献给学校,这意味着我的后半生都献给了这里。
黄大年是战略科学家,也是学生们敬爱的“大先生”。在担任2009级本科生“李四光”班班主任期间,他为全班24名学生购置了笔记本电脑,支持他们做数据研究。黄大年还积极购买国际期刊设立图书角,邀请国际同行前来授课,资助学生参加国际学术会议,鼓励学生投身创新实践。他全方位关注学生的成长,从培养科研兴趣、拓宽国际视野,到锻炼科研能力、塑造创新思维,无不倾注心血。黄大年说,“我最看重的身份是一名教师。”
图片
黄大年科研助手、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 于平:黄大年老师认为,人才培养是不亚于科技攻关的一项重要任务。他说吃东西可以汤汤水水,但是做科研必须脚踏实地,你可以做不出成果,但是你不能做一些没有用的成果。他也希望学生们能够志存高远,把个人的发展目标建立在国家、行业的需求上面。
图片
黄大年学生、浙江工业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讲师 乔中坤:黄老师也一直强调,我们是在为国家做事情,所以我对你们的要求会比较严格,只有把你们培养好了,我才放心地把你们交给国家。
图片
黄大年学生、吉林大学2009级李四光试验班本科生、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 宋超:黄老师会跟我们说,出去了一定要回来,回来报国。我在国外学习和工作过程中,他就像一座灯塔一样指引着我,坚定了我回国工作的信心。
在同学们眼中,黄大年是严师,也是慈父。有学生喜欢数学和编程,黄大年帮忙搜集材料;喜欢无人机的,就出钱买航模,资助学生考取无人机驾照。
黄大年学生、浙江工业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讲师 乔中坤:实验室的灯光不够,黄老师会主动给大家挑选或者配备台灯。节假日,黄老师邀请大家一起去徒步,说大家不能回家陪父母去过节,那我家就是大家的家,有很多很多这样的一个场景,特别感动。
图片
2017年1月8日,黄大年因患胆管癌,不幸在长春病逝,年仅58岁。他曾在入党申请书中写道,“若能做一朵小小的浪花奔腾,呼啸着加入献身者的滚滚洪流中,推动历史向前发展,才是一生中最值得骄傲和自豪的事情。”他用行动践行了当初的诺言,也激励更多学生在各个单位领域继续从事未竟的事业,2022年,重力梯度仪研制项目顺利通过评审,标志我国成为独立掌握航空重力梯度仪核心技术的国家。“心有大我、至诚报国”是黄大年留给后人的精神写照,也被写进了教育家精神。如今,全国已经有401个教师团队被命名为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图片
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负责人、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 刘财:我们团队是黄大年精神的发源地,所以说我们有责任,把黄大年同志教书育人的这种理念精神弘扬好发扬好,使我们每个人都能成为学生成长路上的引路人,把学生培养好。
【朝闻晨评】心怀国家育栋梁
黄大年曾在给母校的一份工作自述中写道:“回想当初的选择,我没有后悔过,父辈们的祖国情结伴随着我的成长、成熟和成才,并左右我一生中几乎所有的选择,那就是祖国高于一切。”
在生命的最后7年,黄大年带领400多位科学家创造了多项中国第一,为中国“巡天探地潜海”和国防安全作出了重大贡献。他还在同事和学生们的心中,点亮了永不熄灭的灯火,更多像黄大年一样的高校教师和科技工作者接过他未竟的事业,共同为我国建设科技强国凝智聚力。
(总台央视记者 梁铮铮 周培培 公海泉 浙江台 临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