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彭澎,广州市博士科技创新研究会会长、广东省体制改革研究会执行会长)
今年上半年,重庆GDP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138.24亿元,同比增长6.1%,总量位列全国第4,超越广州840.58亿元,后者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297.66亿元,同比增长2.5%,总量位列全国第5。按照趋势判断,全年,重庆可以明显超越广州。
很多分析认为,重庆得益于汽车产业的再次爆发。
上半年,全重庆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6%,其中,制造业增长8.9%。主要支柱产业中,汽车产业增长30.3%,能源工业、消费品产业、材料产业分别增长7.3%、6.1%和5.5%。汽车产业对全重庆市工业增长的贡献达59.7%。
相对应,广州汽车产业实现增加值下降16.4%。而2023年,广州汽车产量达317.92万辆,连续4年居全国城市之首,但即使在2023年,广州新能源汽车产量占汽车总产量的比例约20%,低于同期全国31.6%的水平。传统燃油车占比高,给了其他城市反超的机会。
关键是,广州新能源汽车发展起步并不晚,这给重庆汽车产业以警醒。毕竟重庆汽车产量也曾经是全国第一。2014年到2016年,重庆的汽车产量连续3年全国第一,2016年产量曾高达315.62万辆。最高产量与广州登顶时也相差无几。
因此,此消彼长,往往也就在咫尺之间。
重庆必须把汽车产业的核心技术握稳,把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做强,才可能坐稳汽车产业第一城,并支撑重庆GDP第四城的地位。
当然,除了把渝穗同为第一产业的汽车做强,重庆作为制造业大市,还要在其他支柱产业上发力,将能源工业、消费品产业、材料产业形成支撑经济增长的动能,尤其是营造品牌势力。这方面,以智飞生物、太极集团、北大医药等形成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给人耳目一新。
此外,重庆电子、汽车两大行业出口交货值合计占全市的87.9%,对出口增长的贡献率达94.6%。那么,推动这两大行业的出口对重庆产业结构的优化极为重要,尤其是对外贸增长引擎的持续发展和充分利用重庆开拓的渝新欧大陆桥的作用都具有决定性意义。
重庆一直是西南重镇,但近些年在新兴产业发展上受到成都的强大挑战。虽然国家支持成渝都市圈一体化发展,但是,重庆必须在高校和科研机构的转型升级上做出更多努力,全面拓展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等新质生产力。毕竟在汽车产业内卷严重的格局中,除了增强汽车产业竞争力之外,更多培育战略性科技产业十分必要。
重庆在现代服务业方面也有一定短板。我参观过两次的猪八戒网算是少见的奇葩。赛力斯的出现给人以振奋,表明重庆在科技型企业发展上仍有重大进步。从上半年来看,新兴产品实现快速增长,重庆新能源汽车、液晶显示屏、集成电路等新兴产品产量分别同比增长1.5倍、26.3%和81.5%。
重庆近年上市公司增加速度提快,截至去年底全市境内外上市企业共计达99家,但是与先进省市相比仍然较为落后。重庆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也排名全国十名之外,与GDP排名不相称,甚至落后于同为西部城市的成都、西安。好在重庆专精特新企业数量排名靠前一些,显示了新生力量在崛起。独角兽企业和瞪羚企业的发展速度也在增快。这些是重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希望。
另外,中国很多“新一线城市”都还没有世界500强企业。创业于重庆的龙湖地产曾经入列。今年,在世界500强的中国汽车企业中,长安汽车排名在9家企业的最后,而广汽排在第4位。显然,两个曾经的汽车第一城,汽车集团都还不算很强。
不管怎么说,企业的做强做大做新,也代表了城市经济整体实力。这是重庆必须切实努力的方向。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