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海外“南泥湾”之一】一个月得了4次疟疾;四年销售收入才38美元……

图片


作者 | 冰川松鼠

来源 | 蓝血研究(lanxueyanjiu)


图片


我们曾经以为,华为人都是天之骄子,出入的都是高级酒店和咖啡馆;我们曾经以为,华为人都是技术牛人,拿着高工资四海为家;我们曾经以为,华为人很辛苦,但最苦不过打地铺。


9月23日,蓝血研究刊发了介绍华为外派补助的文章,很多人感叹华为补助真敢给,羡慕华为员工收入真高。但我们不能只看到华为人吃肉,我们还要看到华为人如何挨打。蓝血研究将陆续发布一些华为人奋战在海外的文章。


今天发布15组图片,看华为人在海外如何工作与生活!


01


1996年,俄罗斯还是华为国际化的第一站。但华为团队在莫斯科遭遇了冷漠对待,客户们对中国制造的产品持怀疑态度,甚至有的客户一听说是中国公司,便转身离去。这样的情况让华为的团队倍感挫折,但他们并没有放弃。1997年,俄罗斯经济遭遇重创,卢布大幅贬值,许多国际电信设备供应商纷纷撤离了俄罗斯市场。华为在俄罗斯市场的销售收入依然为零,团队的士气也受到了极大的打击。1999年,华为终于在俄罗斯市场接到一个价值38美元的电源模块订单,聊胜于无。


图片
▲ 2001年俄罗斯代表处年会


02


2001年,俄罗斯位于北极圈的诺里尔斯克,一开始,天气还比较好,每天还能有4个小时的白天,后来,极夜现象越来越明显,白天只有2个小时,满天满地都是厚厚的积雪。除了极夜,就是极寒的天气了。气温基本是-30℃到-50℃左右。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工程完成后,很快发现了一个问题:基站控制器和基站之间的一个接口总是频繁出现链路闪断。当时的传输用的是客户固话局的传输,需要反复协商并确认每个时隙的分配才能配置到我们的GSM系统中。没有传输工程师,加上传输线缆很多走室外,一遇大风雪,经常告警不断,以致链路闪断。两组工程师轮流待在机房和酒店,一个一个数时隙,定位出问题,再通知客户到室外整改。这样反反复复折腾了一周。之后将2000多名新用户导入GSM系统,并成功打通了First Call(首次呼叫)。这意味着在北极圈内有了华为的GSM网络。这是第一个北极圈内的GSM网络!


图片

▲ 2002年华为在北极圈开通GSM基站


03


伊拉克巴格达ITISALUNA项目,项目组成员住在客户送来的集装箱里。集装箱被隔成两个房间,一个房间大概有3、4平米,除了放下两张小床和一个小桌,再也难容他物。人多时,将小桌子挪出去,铺上地铺,挤挤刚好能睡3个人。巴格达日间温度通常都在50度以上,出去绕机房转一圈,立即热得头晕眼花,加上经常刮沙尘暴,项目组员工个个像活兵马俑。顶着高温在那里一住就是七个月,直到项目交付完毕。


图片

▲ 住在集装箱里的员工正在吃饭


04


刚果金国家战乱不断,除工作条件艰苦外,还面临生命危险。


图片

▲ 刚果金代表处曾被流弹穿透的玻璃窗

图片

▲ 拣到的弹头


这位老兄常年在非洲十几个国家奔波,虽然有常驻地,但是在常驻地国家呆的时间总是不长。刚赶回驻扎地金沙萨,又碰上代表处乔迁,又得继续赶路。喏,全部家当都在这些包里!


图片

▲ 王棠 摄影


05


巴西利亚BRTUMTS项目,连续暴雨,项目组必须完成200个站的勘测、备货、物流、站点适配、安装激活,且只有短短2个月时间。特大洪水冲毁了所有的道路和公共设施,工程安装条件全部瘫痪,项目组借助帐篷、雨伞等在雨中坚持施工。为了不影响安装效率,项目组成员只好将塑料袋来套在头上,虽然保护不了身体,但能防止头不被雨水淋湿。


图片

▲ 暴雨造成道路中断,给运输带来困难

图片

▲ 头顶塑料袋作业


06


2011年,柬埔寨发生数十年一遇的严重洪涝灾害,工程项目难度增加很大,对项目进度产生了严重影响,泥泞、雨水……很多地方不能走车辆,只能用上最原始的交通工具——牛车。


图片


07


乍得办事处,没有娱乐设施,10个人在河边的空地上自建足球场,四捆矿泉水当球门。一天看见一个当地人提着两条鱼走过来。那里菜市场卖的鱼很贵而且很难买到新鲜的,花了7000中非法郎(13美金左右)买下了这两条鱼。当晚师傅就把鱼烹制成豆瓣鱼!


图片

▲ 踢球遇到卖鱼,稀罕的新鲜鱼


08


2008年埃及特级全Turnkey项目,复杂程度历史罕见,最著名的是卢克斯国王谷站点,高280米,全部为碎石和风化沉积岩陡坡,路全部是踩出来的。设备必须靠人力,即便把设备拆卸到最小,BTS仍然有152公斤。


图片

▲ 国王谷架设基站

图片

▲ 人拉肩扛艰难上山


09


伊拉克物资匮乏,几乎买不到中国食品原料,伊拉克代表处行政平台向中国申请了一批物资,适逢国内端午节,看着白花花、亮晶晶的几百斤糯米,行政人员和食堂师傅想做粽子给大家吃。但没有棕叶,伊拉克没这东西,刚好代表处有名员工苏荣宽在国内出差,代表处就委托他从国内带粽叶过来。但是代表处不知道他能否如期返回,行政和食堂商量后,做了一个预案:实在不行就拿当地的葡萄叶代替粽叶。5月22日,当苏荣宽带着一大袋子粽叶回到苏莱曼尼亚时,离端午节只剩不到一周时间。看着大家望穿秋水的眼神,苏荣宽激动又诙谐地说:“我有生以来从未被这么多人、这么热切地期盼过。”


图片

▲ 老外很新奇学吃粽子


10


布隆迪没有地方购物,办事处就几个大男人,基本上谁回国就买一些不同尺码同款式的衣服带回来。大家互相试,合适就买走。洗衣房衣服晒出来都是一个牌子的。怎么区分呢?每个人都在领口的标识处剪一个形状,半圆的,三角的,W形的。布隆迪有一个湖,距离市区60公里,周末我们会开车到湖边,喝啤酒,打牌,游泳,在湖边简陋的“酒店”搭支架跳水。跳台不高,只有一米五。每个人必须跳,其他人来打分。有不敢跳的人,大家就踹、推,让他们以各种姿势入水。有一些跳了第一次的人,还会大胆跳第二次,并感谢同事帮他做到了曾经不敢做的事。我们就通过这样的娱乐活动,来打发业余时间。有一次游泳,突然旁边一个黑人呱啦一通法语喊我们上岸,我们不知道什么意思,还慢悠悠的。他一直指着湖中心,我们才发现有一头河马从旁经过……


图片

▲ 河马随处可见


11


马拉维因马拉维湖而得名,非洲第三大淡水湖同时也是最深的湖,最深处有705米,面积29600平方公里,足足有1.5个台湾那么大。一望无际的马拉维湖湖水常年干净,同时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蚊子繁殖基地之一。雨季期间,有些时候傍晚你从湖面上会看到“龙卷风”,黑压压直冲云霄,其实那不是龙卷风,而是上亿只蚊子从水里往上飞出来。初期由于我们对疟疾重视不够,经常有同事遭遇疟疾,其中我们有个无线产品主管在做TNM无线二期项目时,一个月得了4次疟疾,每周得一次疟疾。


图片

▲ 任正非讲话提到的蚊子龙卷风


12


海外人人都是理发师,大家伙动手解决非洲地区无法理发的问题。


图片

▲ 背景为设备安装箱


13


苏丹南部当地生活条件极其艰苦,堪比原始社会。时值正午雨后,南部阳光明媚,绿树郁郁,员工在野外享用公司提供的自热食品大餐。


图片

▲ 这就已经很奢侈啦


14


S国Y城是代表处的核心网所在地,没有电、没有饮用水、没有蔬菜、甚至没有干净的食品,华为员工利用闲暇在后院开垦出自己的菜园。


图片

▲ 以前从没干过这活儿


15


“非洲”在希腊文中是阳光灼热的意思。此图片是在撒哈拉沙漠腹地利比亚的大戈壁上拍摄的,当时大家看着茫茫戈壁,感慨华为人能在如此荒凉的地方建立起优质的网络,大家集体提议在戈壁上用华为人的双手垒起一个华为标志。由于这里大漠茫茫,人迹罕至,希望下次来访,依然能看到这个大家曾顶着烈日、流着汗水,用勤劳的双手留下的印记。


图片

▲ 用石头垒起的菊花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