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给 2400 万辆新能源汽车充电?

全文2976字,阅读约需9分钟,帮我划重点

划重点

01随着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超过50%,充电行业正经历重塑,各大企业纷纷布局充电基础设施。

02尽管充电基础设施数量持续增长,但车主实际体验仍不尽如人意,充电慢、故障频发等问题困扰着部分车主。

03充电行业竞争激烈,目前现存与充电桩相关企业数量近59.4万余家,运营商们采取降价策略争夺市场份额。

04为此,充电行业转向精细化发展,从卷价格到卷服务,提升充电效率和用户体验。

05未来,行业的成功将取决于如何在有限的资源下实现最大化的效能,同时推动充电基础设施与新能源技术的深度融合。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随着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超过50%,作为和新能源车联系最紧密的行业,充电行业及其上下游产业正在经历重塑。

近日,蔚来汽车创始人李斌前往新疆考察,积极推进2025年6月实现全国所有县城充电与换电全覆盖的计划;与此同时,理想汽车也在加快布局超级充电站。截至9月23日,理想超级充电站的累计上线数量已经超过了800座,目标是在2024年底前扩展到2000座。

从行业数据来看,截至2024年7月底,全国充电基础设施总量已达1060万台,同比增长53%。尽管这些数字看起来令人乐观,但车主的实际体验仍旧不尽如人意。

充电慢、故障频发等问题依然困扰着部分车主,也让潜在消费者心存担忧。

此外,充电行业的竞争愈加激烈。数据显示,目前现存与充电桩相关企业数量近59.4万余家。为了争夺市场份额,运营商们纷纷采取降价策略。在这种竞争环境下,充电桩运营商如何脱颖而出,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

充电行业转型:从野蛮生长到精细化运营

在中国充电行业的发展历程中,经历了两次关键性的讨论。

第一次是围绕「路等车」还是「车等路」展开。

中国第一个新能源汽车充电站,是2006年由比亚迪公司在其深圳总部建设的。在新能源汽车发展初期,由于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较少,建设充电桩似乎是一件「费力不讨好」的事。何时开始大规模建设充电桩等基础设施,成为了争论的焦点。一种观点认为,只有新能源汽车数量上升,才值得大规模铺设充电桩;而另一派则坚持,只有超前建设充电网络,才能真正推动电动车市场的发展。

从实践来看,基础设施建设必须适度超前。政府组织国家电网等国有企业加大投资,带动充电桩建设。试点城市不仅积极出台政策予以支持,甚至直接投入资金建设充电基础设施,以及提供对充电桩维护和运营的补贴,推动了行业的快速发展。

第二次的大规模讨论则是在2020年左右,由于新能源汽车飞速增长,配套的充电基础设施迭代速度没有及时跟上,一定程度上成为了推广电动汽车的瓶颈。中国汽车协会的数据显示,2020年底,新能源的渗透率只有5.4%,2021年年底就上升到14.8%,如今更是达到了50%左右,销量也从100万辆跃升至超过1000万辆。

图片

特斯拉超充桩 |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这种快速的增长带来了对充电服务的巨大需求,促使众多玩家涌入市场。

目前,充电运营商主要分为三类,各自拥有不同的运营模式:

  • 第一类是第三方充电运营商,如小桔充电、特来电和星星充电等。他们通常不直接投资充电桩建设,而是通过将各大运营商的充电桩接入自己的SaaS平台,利用智能管理创造商业价值。这样的模式打破了充电运营商之间的壁垒,实现互联互通,为用户提供更便捷的一站式充电服务。
  • 第二类是车企自建或合作布局,包括特斯拉、蔚来、吉利、上汽等,目的是为车主提供更优质的售后服务。这种模式主要适用于相对成熟的电动汽车品牌,对资金实力和用户数量有较高的要求。
  • 第三类是能源和地产企业。如国家电网、中石化、协鑫等能源企业,以及金茂、万科、世纪金源等地产公司,依托自身资源优势,积极拓展充电业务。它们通常拥有较强的资本实力,前期会在场地和充电桩等基础设施上进行大量投资。

不容忽视的是,充电行业庞大且复杂,需要广泛的资源整合,单一企业难以独立完成所有必要的协调工作。这意味着,建立一个有效的平台生态是行业发展的关键。在这其中,第三方充电运营商以跨品牌的兼容性、专注于运营、作为平台较为灵活的模式,在行业中占据着独特地位。以小桔充电为例,截至2024年6月底,小桔充电的服务已覆盖全国220多个城市,快充枪数量超过15万,累计充电量超过186亿度,并累计服务5300多家商户。

图片

小桔充电标识牌 | 图片来源:小桔充电

「我们正在与产业链上下游合作伙伴一道,推进高质量充电网络服务体系建设,让更多用户感知快速、智能、安全、可靠的充电体验服务。」小桔能源总经理解晶晶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4)上公开表示。

目前,中国充电桩行业的集中度很高,头部企业占据了大部分市场。根据月充电电量情况看,在公共充电基础设施运营商领域,特来电、小桔充电、星星充电为全国充电运营企业TOP3,显示出行业的高度集中。

然而,随着新玩家的不断涌现,充电桩行业的竞争日益激烈,逐渐接近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竞争水平。

过去,充电桩行业的主旋律是野蛮生长和快速扩张,而如今,行业的重心已转向精细化发展,正在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1. 从「卷价格」到「卷服务」。在充电桩行业的初期,企业通过抢占人流量密集的核心地段建充电站,以价格战的方式跑马圈地。随着土地资源的日益稀缺,私家车主逐渐取代运营车主成为主要用户,充电需求开始从注重成本转向使用体验。
  2. 普及超充化。随着碳化硅、氮化镓等第三代功率半导体和高倍率动力电池的成熟,电动汽车正加速迈向高压超充发展。比亚迪、问界、蔚小理等车企,已纷纷布局支持800V高压快充的车型。充电行业也需要为其进行适配普及,提前布局大功率充电桩,或升级相关技术,助力提升充电效率。
  3. 全面智能化。当前,充电网络的数字化水平较低,存在数字孤岛现象。未来,充电网络、场站、设备和车辆将实现全面智能化,形成「云、站、桩、车」四层协同,提升车桩之间的互动、电网的协调能力以及全数字化运营维护的效率。

随着新变量和趋势的不断涌现,也意味着充电桩行业发展的聚焦点与着力点已悄然转变。

未来比拼用户体验和平台建设

自2015年以来,中国的充电设施经历了显著变化,逐步从零起步,从以慢充为主转向快慢充并重的发展阶段。如今,行业的发展不仅仅关注「能充上电」,更注重「充好电」。

截至2024年6月底,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达到2472万辆,目前的车桩比为2.4:1。尽管这一比例与理想的1:1还有一定差距,但相比几年前的6:1,已有了显著改善,基本上满足了新能源车的充电需求。

然而,行业发展仍存在不足之处。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目前充电基础设施面临以下问题:布局不够完善、结构不够合理、老旧充电桩技术落后、服务不够均衡、运营不够规范。尤其是充电难、充电慢和充电过程中无故跳枪等问题,仍然是电车车主普遍面临的痛点。

为应对这些挑战,今年3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展研究中心发布了《电动汽车公共充电站运营管理服务导则》团体标准。这一标准对公共充电站的环境与标识、服务配套、设备能力、结算服务、安全管理以及充电平台信息接入等多个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

图片

充电站内的冲电枪 |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事实上,在此之前,不少企业已经开始探索建立自己的充电服务标准。2022年8月,小桔充电便成立了服务标准专项小组,推广了「充电体验服务标准」,并在其充电站内进行应用。凭借在这一领域积累的经验,小桔充电成为了此次团体标准的参编单位之一。

小桔充电是滴滴旗下的数智化充电运营商,自2018年1月正式开放使用,采用开放平台模式,覆盖了B端商户经营和用户体验服务市场。除了上述的体验服务标准,从设备侧的充电桩智能操作系统,到场站侧的智慧经营,再到电网侧虚拟电厂、电力调度等技术,小桔充电在安全、体验、效率等方面进一步助力行业高质量发展。

同时,凭借在体验、效率方面的创新,小桔充电在2023年获得了平均单枪月充电效率和单枪日充电效率的行业第一。2024年,小桔充电推出了「加速充」功能。该功能基于车桩功率的智能匹配,通过平台算法进行实时调度,优化充电桩的功率输出效率。据了解,该功能上线至今已服务近700万用户。此外,还可帮助场站全局高峰时段日均提速约8%。

图片

正在充电中的滴滴网约车 | 图片来源:小桔充电

微网通联是一家智慧车场运营商,其首席运营官张文龙称,在使用小桔充电的解决方案后,许多用户的反馈很积极,觉得体验更加顺畅。「对于场站经营来说,充电效率的提升,意味着帮助场站提高翻台率,减少用户在高峰时期排队的现象,也帮助场站提升口碑。」张文龙表示。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浪潮蔓延全球,充电行业正站在变革的风口浪尖。从早期抢占核心地段以提高单桩利用率,到如今的优化充电速度和体验,行业正经历从量变到质变的演进。未来,行业的成功将取决于如何在有限的资源下实现最大化的效能,同时推动充电基础设施与新能源技术的深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