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多幅老照片展现厦门城市变迁,展览将持续一个月左右

图片
2000年,莲坂富山展览城,第四届厦门对台出口商品交易会暨海峡两岸(机械电子)商品交易会在这里举办。

图片
1999年,中山路口,华联商厦是这条路上最热闹的商场,各类商品应有尽有。

图片
1994年,大学路转角,靠避风坞处悬挂着厦门鱼肝油厂广告牌。当时的厦港仍以渔业为主,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

图片
1994年,思明南路,公交车、出租车、摩托车和自行车交织混行。

图片
2003年,莲坂转盘,这组雕塑犹如几只跃出海面的海豚,又如迎风起航的帆船。

图片
■2003年,鹭江道。

图片
■董复东(左)向观众介绍作品。

跨越数十载,再现旧时光。在新中国成立75周年到来之际,“1962—2006厦门记忆展”正在太山口厦门美璋影相馆(中山海景广场店)展出,60多幅老照片展现了厦门城市变迁。这些作品都出自年近九旬的资深摄影家董复东,展览将持续一个月左右。

此次展览重点展出二三十年前的厦门街景,这是大多数厦门人的集体记忆,熟悉而温情的画面让观众仿佛搭上了“时光机”,瞬间“穿越”了时空。在这些珍贵影像中,能看到20世纪80年代,高集海堤上一列绿皮火车缓缓驶入厦门岛;20世纪90年代,“集美号”客轮停泊在鹭江海域;20世纪90年代,鹭江道第五码头和第六码头一片繁忙。

董复东说,自己有幸参与并见证了厦门城市的发展变化,这些老照片记录了上世纪60年代到本世纪初这座城市的大街小巷、闽南建筑风貌等,希望通过展览与大家分享城市记忆,让观众感受到厦门发展的日新月异。

展厅内配套展出部分董复东使用过的相机以及获奖证书和奖杯。

人物

抢救未损坏的底片

选出厦门题材近千张

董复东是泉州人,1958年来厦门读书,1962年毕业分配到厦门感光厂技术检验科。他因工作关系常外出拍摄,从此爱上摄影。他与相机相伴60多个春秋,参加各种摄影展、摄影比赛,获得100多个奖,1975年还参加了国展。

参与创办市老年摄影协会

几年间拍摄鸟类400多种

“从海鸥双镜头相机、日本理光相机,到数码单反相机,我有空就背着相机外出拍摄。可以说,厦门各公园和大街小巷都留下了我的足迹。特别是听说哪里要拆迁,我就会赶紧过去拍,留下最后的影像。”董复东告诉记者,相机是他的生活伴侣,他退休后,相机陪伴他走遍全国各地旅行摄影。同时,相机也陪他走出国门,到30多个国家旅行。“我大开眼界,镜头也‘大饱眼福’。”董复东说。

70多岁时,他与几名老年摄影爱好者共同创办了厦门市老年摄影协会,现在会员已发展到700多人,每年举办各种摄影活动、影展,并编辑会员画册。现在,董复东专注于拍鸟,几年来拍摄的鸟类有400多种。

积累数万张胶卷底片

许多因受潮而发霉

董复东与厦门美璋影相馆主理人、厦门原版老照片收藏爱好者紫日相识八年。董复东时常会主动提供一些他拍摄的老照片给紫日,一来二去,两人成了忘年交。

数码相机兴起前,董复东使用胶片相机拍摄,积累了数万张胶卷底片,其中拍摄厦门的有近十分之一。他将底片全部装进纸箱,放在老房子里,有两大箱,时间一长,近半因受潮而发霉。前不久,紫日帮董复东整理底片,将那些未损坏的抢救出来。他花了两天时间,从中挑选出近千张厦门题材的底片,扫描出来。由于场地有限,此次展览只展出其中的一小部分。

(文/图 厦门晚报记者 龚小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