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记 | 新加坡的中峇鲁

有外地朋友来新加坡,我会带他们或建议他们去中峇鲁看看。

中峇鲁,是新加坡首个新式“共同住宅区”,还保留了很多战前老建筑,很有格调,是艺术家、文人、律师、医生、洋人喜欢的区域。

新加坡史学家许云樵在《中峇鲁区今昔》一文中写道:“因为这是新式的共同住宅,人文界人士趋之若鹜,纷纷迁入居住。”迁入这里的文化人,属南来作家郁达夫最有名了,他住过的房子,至今还保留着。不过,到底他住在这幢建筑的哪一间,还有争议。郁达夫1938年底来到新加坡,在星洲一住三年多。其间,郁达夫参与了大量的报纸编辑工作和文艺活动,结交了一批志同道合的文友;虽然小说不写了,但政论、随笔、旧体诗的创作还是非常丰富的。

日前有一位对建筑颇有研究的上海艺术家来中峇鲁,看了这一带的建筑,大为惊叹,认为充满了晚期装饰艺术(Art Deco)风格,那样的弧形和垂直线条,在上海的老建筑里可以找到很多对应,譬如邬达克设计的上海大光明电影院,建筑外立面没有什么精雕细刻,却以线条取胜。中峇鲁的建筑也是如此。

图片

我有一位年轻朋友陈济舟,十七岁来新加坡,学习生活了十年,其中六年住在中峇鲁永发街大牌73号。之后他去美国读博士,目前在香港中文大学执教。几年前,他出版了一本小说《永发街事》。《永发街事》收了十二则相互关联又独自成立的短篇,等于为永发街写了文学化的“地方志”,类似舍伍德·安德森笔下俄亥俄州的温士堡镇(Winesburg,Ohio)。小说人物涉及中国新移民、新加坡华人、马来人、印度人、西方人。王德威在序里写道:“《永发街事》特色在于故事中间所呈现的复杂的跨越经验。国家、地域、种族、物种、阶级、世代、文化、性别、甚至宗教信仰的错综关系都是陈济舟有兴趣的题材。”

中峇鲁现在也成了时尚区,咖啡馆、餐馆、精品店林立。之前,我们很喜欢来这里吃“老字号中峇鲁肉骨茶”。有次我们和林美均女士来这里吃肉骨茶,她带来极品肉桂和老普洱。一桌子的菜,价格大概也抵不上她的几泡茶吧。有好茶助兴,大家从上午十点多点边吃边聊一直持续到下午一点才散。我们都感叹如此奢华又平民的“早午餐”,称得上是南洋的一大特色。南洋的人和物,再怎么富丽,也不糜烂,都还保留着谦卑朴实的草根精神,这点真让人感念。遗憾的是,因为老板娘身体欠佳,去年“老字号中峇鲁肉骨茶”歇业了。

说到吃,就不能不提中峇鲁市场,这里简直就是“美食大本营”。二楼进去右转,有间海南鸡饭摊位,看似普通,可别小瞧,它入选米其林。这里很多摊位都是人气铺子,鸡饭要排队、炒虾面要排队、云吞面要排队、海南咖喱饭要排队。吃,要有耐心。中峇鲁还有一间“波记”餐馆,一到旁晚,餐桌都摆在户外,如此舒服的环境给食物加分。蒸鱼、麦片虾、烤鸡、香槟排骨、铁板豆腐,都是招牌菜。“波记”是家常味道,我们短裤T恤轻松吃喝,夜空下有风吹过,再抬头看看月色,真是妙不可言。何华

校对 徐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