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乌新闻丨红土盛开文艺花

不久前,寻乌县首届群众歌唱大赛暨“歌声嘹亮颂祖国”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歌咏活动总决赛落下帷幕。大赛启动以来有600余名群众歌手参加比赛,在总决赛期间更是吸引了累计20余万人次在线观看,在寻乌掀起了一阵音乐热潮。

近年来,寻乌县在文化体制改革上深耕细作,不断创新文化活动的形式与内容,为群众提供多元化、高品质的文化产品和服务,持续提升群众的文化获得感,让这片红色热土盛开朵朵文艺之花。




图片

寻乌县首届群众歌唱大赛暨“歌声嘹亮颂祖国”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歌咏活动现场。邱琦 摄


文化设施升级与红色传承并进





小朋友们在活动室排练舞蹈,年轻人在书院阅读“充电”,老人们在大荧幕前观看红色电影……在全国红色名村三二五村,三二五文化客厅成了周边群众满足精神生活的好去处。


这座集党群服务、城市书房、艺术展览、文体健身、文艺演出等为一体的综合文化中心自去年12月落成以来,填补了寻乌城南片区公共文化设施的空白,充分满足了周边3.5万群众的文化生活需求。


在寻乌,和三二五文化客厅发挥着同样功能的场所还有许多。当地抓住中宣部对口支援的重大机遇,加快推动县、乡、村三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新建图书馆、博物馆,并对文化馆、文化艺术中心进行提升改造,累计建成184个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和173个农家书屋,实现县域全覆盖,极大地丰富了基层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群众在哪里,文化需求就在哪里。


为了精准对接群众需求,寻乌县充分利用闲置校舍、仓库、老村部、祠堂等场所,将其改造为文明实践活动阵地;统筹资源设立百姓说事点、文明小院,常态化开展屋场会、乡村夜话活动;建立“学习强国”线下学习室、理论讲堂等多种文化宣传阵地,做到群众在哪里,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点就延伸到哪里。目前,该县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个、实践所16个、实践站189个,形成了贯通县、乡、村三级的文明实践阵地体系。


寻乌革命历史悠久,境内红色资源丰富。为传承活化运用好文化资源,当地以毛泽东同志在寻乌的革命足迹为主线,实施“一馆七址”项目,把丰富的红色资源串联成紧凑而充实的红色文化培训基地。因地制宜打造了寻乌调查·1930红色文旅街区,以《寻乌调查》原著涉及的红色旧址、商铺店铺等标志性建筑原貌恢复为抓手,全方位、沉浸式还原毛泽东寻乌调查的历史场景,同时规划街区巡游、夜游灯光、夜间演艺、非遗演出等,打造了一条具有历史、文化、韵味和品质的繁华文化街区,引领当地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


文艺团队培育与志愿服务共融





“今唱寻乌不寻常,整个县城大变样,笃行不怠开新局,第二百年续辉煌……”在寻乌县澄江镇周田村,有一位深受大家敬爱的“百姓名嘴”——被誉为“山歌老王”的王焕平。这些年来,王焕平以百姓视角,创作了300余首反映时代之变、传播思想理论的新山歌,并带动村民一起用山歌传唱党的创新理论。


以“山歌老王”为代表,寻乌县挖掘培育了一批百姓名嘴宣讲队,组建“理响寻乌”宣讲团,以贴近生活、寓教于乐的方式深入村组屋场、田间地头,常态化开展宣讲。今年已开展各类宣讲500余场次,直接受众3万余人次,为文化传播提供了有力保障。同时,精心培育了文峰乡长举剧团、南桥镇民间乐队等52个民间文艺团队,以及100余支广场舞队,使舞龙、“迎故事”“打船灯”、寻乌山歌等地方民俗文化活动得到了传承和发展。


“专业老师水平就是高,让我学会了很多新动作,以后再有这样的机会我还来!”今年4月,文峰乡岗背村文艺骨干刘勤娣参加完全县村级文艺骨干广场舞培训班后高兴地说。这场为期四天的广场舞培训班,吸引了全县188个村(社区)的文艺骨干参加。


该县采取走出去、请进来、送下去等方式开展各类文化人才培训,常态化举办少儿合唱、语言、美术、书法等公益培训,不断提升基层文化人才的综合文化素质,加强乡村文化人才队伍建设,近年来共培训各类文化人才3500余人次。


该县还建立了县、乡、村三级志愿服务队伍,成立各类志愿服务队710支,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对志愿服务实行“菜单式”供给,建立线上点单系统,实现群众点单、中心派单、志愿者接单、群众评单的工作闭环。目前,该县已创设志愿服务项目3926个,累计开展志愿服务活动14.08万场次,服务时长突破263万小时,有效满足了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


惠民活动多彩与文艺精品齐放





当夜幕降临,丹溪乡清溪村的村民们早早来到文化广场上寻找最佳座位,“文明夜市星期六”即将如约开市。


活动以舞蹈《勤劳的维吾尔族姑娘》拉开序幕,合唱《领航新时代》、独唱《我爱你中国》、时装秀《中国美》等多个节目轮番上演,形式多样,感染力极强。台上表演精彩绝伦,台下服务温暖人心,医疗义诊、消防安全、法律援助等便民服务吸引了许多群众参与。


除了每周的“文明夜市星期六”,寻乌县还深入实施“送文化、种文化、育文化”工程,组织采茶剧团、文艺志愿者等常态化开展送戏、送电影、送图书、送春联等文化下乡活动。充分利用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文化广场等阵地,打造“百姓舞台”,举办广场舞大赛、书画培训、农民丰收节等文化惠民活动。近年来,该县年均送戏下乡150余场,丰富了群众的文化娱乐生活,提振了群众的精气神。


近期,由寻乌县文化广电旅游局指导、寻乌县文化馆组织创作的舞蹈《十二景灯》《客家女》参加了第二十届群星奖江西省选拔赛并入围决赛。此次作品入围,是该县积极创作本土特色文艺精品的又一成果。


图片

民俗舞蹈《十二景灯》。记者欧艳芬 摄


近年来,寻乌县充分挖掘“四大品牌”内涵,借助中宣部和深圳市对口支援帮扶力量,打造了大型赣南采茶戏《寻路》、广播剧《走过一村又一山》、歌曲《寻乌不寻常》《寻源东江》、大型革命历史题材话剧《叩响》等文艺精品,创作了民俗舞蹈《十二景灯》《客家女》等,深受群众喜爱。其中,话剧《叩响》先后在深圳、赣州、北京等地巡演,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进一步提升了寻乌文化的影响力。


如今,在寻乌各地,丰富多彩的文化惠民活动接连上演。该县依托寻乌调查·1930红色文旅街区,打造了“寻乌调查·有书有戏有故事”文化惠民品牌,常态化开展书香寻乌读书会、寻乌有戏、深寻文化惠民周等惠民活动;广泛开展“我们的节日”文明实践活动,常态化举办乡村音乐会、村BA、百香果文化节等特色活动,不断丰富基层文化服务供给载体,既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也促进了农文旅的融合发展,成为寻乌文化活动的一张亮丽名片。



来源:赣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