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采抗癌药大降价,正在改变中国肿瘤治疗方式

全文1551字,阅读约需5分钟,帮我划重点

划重点

01全国药品集采使抗癌药价格大幅下降,减轻了肿瘤患者的经济负担。

02以多西他赛为例,降幅达到92.52%,患者自付费用从7620.48元下降到569.52元。

03由于集采药价格控制在合理区间,医生可以专注于优化诊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04目前进入集采的抗肿瘤药有52种,覆盖大部分的临床主流用药,市场规模占到了总药品规模的一半以上。

05集采中选仿制药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真实世界研究显示,与原研药等效,提振了社会对国产仿制药的质量信任。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发布的全球癌症负担数据显示,2022年全球新发癌症近2000万例,死亡近1000万例。其中,482万例新发癌症和257万例癌症死亡发生在中国。显然,中国已是名副其实的“癌症大国”。

“集采让药价下降”,这个理念如今已经深入人心,尤其是在此前花费较高的肿瘤治疗上,全国药品集采后大量抗癌药价格下降,让更多患者有了治疗和生存的希望。

“过去提到肿瘤药物或是抗肿瘤治疗,大家都觉得又花钱又受罪。”江苏省某知名三甲医院乳腺科医生向健识局表示,国家集采工作开展后,不少常见肿瘤药的价格大幅下降,至少在经济负担这一块,大大缓解了患者的后顾之忧。

以多西他赛为例,这种紫杉醇类抗肿瘤药是临床常用的化疗药物,对晚期乳腺癌、卵巢癌、非小细胞肺癌有较好的疗效。2021年6月,第五批全国药品集采中,入围的抗肿瘤用药包括奥沙利铂注射剂、地西他滨注射剂等7个品种。其中多西他赛注射液从原来的每支302.4元,降至每支22.6元,降幅达到92.52%。

今年8月,健识局跟随行业权威专家一起调研企业、医院,试图了解在民众普遍关注的肿瘤治疗上,集采药到底好不好用?

部分中选产品降价超九成

集采减轻肿瘤患者的经济负担

“我们患者搞不清楚哪些药好、哪些药不好,基本都听医生的。”在调研中,很多患者都告诉健识局,只要是能治好病,他们都愿意接纳医生的专业建议。

多位专家表示:临床诊疗规范是永远把患者放在第一位。换句话说,如果药不好用、治不了病,即使再便宜,医生也不会用。

抗肿瘤药的使用与肿瘤发病率密切相关,不可能因为集采降价了,就多给病人开化疗药。根据多家医院的数据显示,2021年至今的三年间,多西他赛的临床用量平稳。

量没有大的起伏,但价却降了很多。以“多西他赛注射液”为例,原来价格每支302.4元,现降到了每支22.6元,降幅达到92.52%。按照一疗程120mg用量计算,每位患者的用药费用从1814.4元下降到135.6元。

图片

一般来说肿瘤化疗医保可报销70%左右,标准化疗周期6个疗程,患者自付的费用从7620.48元下降到569.52元。

集采前,抗肿瘤药价格昂贵,占疾病治疗费用的大头。医生在与家属交谈时,不仅会讲解治疗方案,往往还会询问家庭经济状况,以权衡判断用药。有些患者明明可以得到较好的治疗结果,但因为没钱导致病情恶化,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集采把药价控制在合理区间,患者减轻经济负担,医生可以把全部精力都放在优化诊疗方案上,这给广大肿瘤患者带来了福音。在走访中,一位年近30岁的乳腺癌患者陈芳(“化名”)向健识局表示,她在接受几个疗程的集采药化疗后,现在已能重返职场。

为了满足不同层次的用药需求,如果患者执意要使用原研产品,三甲医院也会按照非集采药物30%的配比,合规给患者使用,保障供应。

集采仿制药疗效、安全性与原研药相当

药融云数据库显示,目前进入集采的抗肿瘤药有52种,覆盖大部分的临床主流用药,市场规模占到了总药品规模的一半以上。很多集采抗肿瘤药降价超90%。

老百姓用药花费减少了,相应的医院还能获得收益。健识局在走访期间发现,各家公立医院在贯彻集采政策的同时,逐步优化科室考核制度,提高医疗服务收入在医院总收入中的比例,激励医疗机构和医生合理使用中选品种的长效机制。

图片

在走访中,一线临床医生向健识局表示,现在国家药监局设立了药品不良反应网报平台,临床医生在诊疗过程中如果发现任何药品对患者出现不良反应需要及时上报,并告知所有医疗从业者注意。截至目前,无论多西他赛,还是其他的抗肿瘤药,集采药尚无临床不良反应事件上报。

第二、三批国家组织集采中选仿制药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真实世界研究涉及抗感染、抗肿瘤、代谢及内分泌、神经精神、心脑血管、消化系统抑酸等6大领域、23个代表性品种。该研究覆盖全国16省29家医疗机构,覆盖超14万例临床病例,研究结果显示:集采中选仿制药和原研药等效,有力提振了社会各方对国产仿制药的质量信任。

随着集采常态化制度化地推进,国家医保部门会同药监部门加强集采中选药品质量保障,让人民群众切实享受“质优价宜”的集采药品。

撰稿丨王小楠

编辑丨江芸 贾亭

运营|山谷

插图|视觉中国

声明:健识局原创内容,未经许可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