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剧王军生命定格于52岁,众多好友发文痛悼

图片

9月25日下午5点,编剧、导演、原中央戏剧学院教师王军在家中病逝,享年52岁。
图片
王军是1971年生人,1995年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长期从事影视教学和创作。
他的编剧作品中,《金粉世家》《台湾首任巡抚刘铭传》影响力巨大。他还以监制、编剧、导演等不同身份参与了《开盘》《缉毒先锋》《开国前夜》《夺宝》《缉毒精英》《便衣支队》《锻刀》等一系列电视剧作品。
其中,《台湾首任巡抚刘铭传》曾在2005年获得第二十五届中国电视剧飞天奖长篇电视剧三等奖。
王军为人热情真诚,在影视圈人缘极好,他去世之后,亲朋好友深为悲痛,众多影视人发文悼念。
图片
王军中戏88级的师兄师姐为他撰写的挽联是:
四国金戈万卷浮云靠谱师弟今之古人热心谁胜王胖子;
方五二志在千秋转身就走呼之不及大悲只在甲辰秋。
因他在校时酷爱四国军棋大战,微博网名也是“四国工兵”。挽联中应和了这一点。

以下为各方悼念

路海波(中戏教授):今早突接噩耗,我不敢相信我亲爱的、才华横溢的学生王军走了,疫情前我们曾和戏文系文化管理96班的学生们一起相聚!我们的感情是那样深厚。你才华横溢,更难能可贵的是你为人真诚,正直不阿,善良而热情,我们都喜欢你。你的为人和你编剧及导演的作品将会让大家永远记得你!我犹记得你做的古文体文章颇具古风意,令人激赏不巳!你在52岁的盛年突然驾鹤西去,太令人叹惜!愿你一路走好,天堂安息!也希望你所有的亲朋好友节哀顺变,各自珍重,以慰你在天之灵
郭现春(制片人):不敢相信,编剧王军走了。我俩相识于2007年,那时我刚做制片人,请他写《缉毒先锋》剧本,创作期间经常在一起,讨论剧本、喝点小酒,自此成为好兄弟。2010年他又给我写了《缉毒精英》剧本。这两部剧均在央视八套黄金时段播出。前不久,在导演年会上,我俩在一个组,聊了好多,非常开心,还说再合作一部。再见了,军儿!
图片
青岛籍影视人聚会(前排左一为王军)
束焕(编剧、导演):刚留校的时候我跟史航住一屋,后来他搬走了,房间在我们共同努力下腌入了味,我决定重新粉刷,到安定门去找工人,一堆人围上来,一个有粉刷工具的脱颖而出,快到校门口他要求加一倍的价钱,我让他滚蛋,去敲王军的门,说了刚才的遭遇,他说那我来吧。他不知道从哪儿弄来工具,我买了油漆,我俩挽起袖子干了一天。活干的很不像话,屋子白一道灰一道,像得了白化病的斑马,但我们很开心,专门合了影,两个人满脸满身的白点子,搂在一起。后面很多年,他都像那天一样热心,任何事情只要找他,一定办得妥妥帖帖,超过你的预想。我们三年前就计划搞个入校三十周年聚会,一拖再拖,最后决定明年搞毕业三十周年聚会,可他先走了。
再见了老王,我们的合肥组合永远都在,明年的聚会给你留座,你得来。
余飞(编剧):永别了,王军老师,已经记不起上一次见到你是什么时候了,但我忘不了你的样子。我们没那么熟,但你在我心中一直都是笑容满面的样子。在我被网暴的时候,你给了我很大的支持,我永远铭记在心。这个世界有很多恶意,一点点善意都足够我们记住一辈子。很可惜我没有早点向你表示感谢。你用小号跟我讨论行业话题时,还怕我误伤了你,悄悄告诉我你的小号叫什么。其实你不用担心,即使我们意见不一致,我也会尊重你、尊重你的意见、也不会因此忘记你的好。我在见到你更熟悉的朋友时偶尔也会想起你,总觉得还会有机会再见面,见面也无非是闲谈,发牢骚,骂骂讨厌的人,朋友之间不就是这样吗?平平淡淡,普普通通,这样才是真实的生活、真实的交情,但现在这些都无法实现了。趁你还没走远,先把这些我想说的话告诉你,希望你还能听到。
图片
汪海林(编剧):王军是我师哥,好朋友。是《金粉世家》《台湾巡抚刘铭传》的编剧,昨天早上还在发微博,心脏病突发去世了。非常热血热心的一个人,在中戏时是学生会主席,爱张罗事,爱帮忙,但又从不和稀泥,是非分明,嫉恶如仇,在所有事关编剧权益的问题上态度鲜明,他一直记得我的生日,每年会发来祝贺的私信,他也是我剧本《枪杆子1949》的监制,八月份他在西安(太太是西安人),知道我去西安,就约我吃饭,说要带我吃遍西安,可惜时候没对上,就这样永远错过了……世事无常,非常非常痛心!痛心!
宋方金(编剧):我跟王军老师不熟,只见过一两次面,也不记得哪里见的了。但又觉得跟王军老师很熟,像一个如同往事般熟悉的老朋友,随时可以接上话头聊下去。这种熟悉,一方面来自于王军老师不设防的音容笑貌,另一方面也可能来自于微博。我的微博转发量一向很少,如果有转发,往往跳入眼帘的就是王军老师的微博名字“四国工兵”。这名字让我感觉到援军抵达,也瞬间感觉到好像是多了四个转发。如今编剧四国工兵走了,我的微博从此少了一个转发,很多人从此少了一个朋友,世界上从此少了一个剧本。生死之前,世界形同虚设。唯愿有彼岸,唯愿王军老师往生净土,离苦得乐。
图片

王军的创作理念
  • 编剧都应该有自己的偏好,说好听点就是要有美学追求。如果说吴宇森式电影是一种暴力美学,而我就更喜欢暴力温情美学,喜欢在暴力环境下去展现儿女情长。
  • 影视剧社会影响面大,本应该承担起相应社会责任的,我们的创作者更应该有这样的文化自觉。从一定程度上来说,艺术家也都算是知识分子,而知识分子从来都是社会的良心,于是就有责任去帮助年轻人尽早地认知正邪,确立是非观念。
  • 我不认为所有的编剧都是有天赋的,我更相信铁杵磨成针,丰厚的积累和积极的学习态度,是让编剧慢慢走向成熟的唯一路径。
  • 电视剧本质上是一个讲述故事的行业。编剧是规划了所有蓝图的工程师。电视剧剧本是一个半成品,它需要通过二度创作之后才能算一个成品。在这个转化过程中,所有的决定权应该在编剧手上,我还没有听说过一个工厂要生产一个产品,设计师把它设计出来以后,进到车间里边去,一个车间主任居然可以改变一个产品的形态和它的质量,这件事情在其他行业不可想象,在电视剧行业里面,更不应该发生。其他所有的环节,包括制作环节,后期宣发等等,都不应该去改变一部电视剧的形态。电视剧能不能拍好,决定权是在剧本。我只听说过一个80分的剧本能拍出来60分,但我绝对没有听过一个60分的剧本能给拍成80分的。这是一个通识。
  • 剧本在电视剧制作中的决定性位置,不是资本能撼动的,更不是一个可以商榷的未定话题。编剧机器人做出来的只可能是肯德基麦当劳,绝不会做出满汉全席。观众口味不一,也不会一成不变,酸甜苦辣咸的程度把握,只有真正的手艺人能做到恰到好处。
  • 我其实算是一个相当幸运的编剧,从毕业之后就开始了创作实践。我不是个产量太高的编剧,因为我是天枰座又属猪,比较懒,我也没有什么生活压力,所以没有累死累活挣大钱的念头。

    很有意思的是,我只有两三部戏没上过央视,其它的戏都是在中央一台或八台的黄金时段播出,像《金粉世家》《台湾首任巡抚刘铭传》《缉毒先锋》等等,这个很奇怪。

    我说这个呢,也就是想表达我的确算是幸运的编剧。没有一部作品胎死腹中,拍摄完成的也都已经播出。我一直有个想法,就是希望能创作出一部自己满意的大部头作品,当然这几乎是每一个创作者的梦想,圆梦的有几个人就不好说了。素材已经在准备了,我还希望能亲手将它拍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