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网上有个话题很火:人总不能一直工作吧?
网友们纷纷感慨:“不想上班”“忙到麻木”“好想什么都不管不顾,狠狠睡一觉”......
忙忙碌碌,不断地为生活奔波,很容易让我们陷入一种无力的感觉。这种身心疲劳与耗竭的状态,在心理学上称之为职业倦怠。
01
出现这5个迹象
你可能正在经历职业倦怠
在周一的早高峰中不情不愿地挪到公司,坐下就开始期盼周五的到来,和好友吐槽奇葩的老板,可怜的公司福利,虽然会兢兢业业地完成工作,但内心提不起多大热情......这是不是你的日常写照呢?
对忙碌的工作心有怨言并不是什么新鲜事,但有些人会在职场上体验极端的压力,并由此导致严重的身心痛苦。这时,人们就要警惕自己是否陷入了职业倦怠中。
严重的疲劳感
疲劳可能是倦怠的表现。包括身体不适和情绪的耗竭,比如失眠、疲惫、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等。经常感觉“心好累”,明明有能力完成工作却没有动力去做,会出现请假、辞职的想法。
沉迷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情绪变化起伏明显
如果你注意到自己的情绪变化很快,那可能是精疲力竭的迹象。通常,当我们努力维持某种表面上的情绪状态时,也会让我们的真情实感变得更脆弱。你并没有失去理智,你只是太过努力地假装一切都好。
主动把自己“工具人化”
情绪化的另一面是麻木,或与自我和他人的脱节,会产生一种无能为力的感觉,觉得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并不重要,对周遭的环境产生不了任何影响。当不堪重负时,一些人会选择关闭自己,而不是感到压力过大或情绪低落。
失去了活力
你对工作的兴趣大大降低了,很难在工作中获得成就感,且工作效率低下,无助感增加。也许你还在上班,但你只是占了一个职位的坑,而不是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也许你开始频繁请病假,或者对上班表现出抗拒。
02
人们为什么会职业倦怠?
职业倦怠是一种对工作中慢性情绪和人际压力源的一种长期反应。也就是说,倦怠是一个信号,表明人和工作的关系都出现了问题。
导致职业倦怠,可能有以下几种原因:
01
人格因素
有研究表明,人格因素与倦怠有重要相关性。
比如,情绪稳定性、感受世界的方式是积极还是消极,这些因素会跟倦怠的表现之一“情绪耗竭”有很强的相关性。
02
缺乏对自己职业的控制
03
投入太多,得到太少
我们大多数人都有对于自己能力的客观看法,当得到的远大于我们的付出和能力,我们也会惶惶然,总觉得这一天总会结束。但如果反过来,得到的远小于我们的付出和能力,我们会变得非常愤怒。
04
缺乏归属感
05
工作量太大
06
不公平的待遇
当员工遭受不公平待遇时,出现职业倦怠的可能性会增加2、3倍。不公的待遇可能有多方面的表现形式,比如同工不同酬,受到歧视,被区别对待等。
03
“熬”不是办法,解决问题才是
为了生活,我们每天像陀螺一样不停打转,好像永远有忙不完的事情:发不完的邮件,写不完的方案,跑不完的客户,接不完的电话......
我们总想把自己逼上梁山,可往往才到半路,就被各种疾病、麻烦缠得寸步难行。有句话这样说:“废掉一个人最隐蔽的方式,就是让他一直忙。”
每个人的身体和意志的承受力都是有限的。一个人只顾向前,很容易后继无力,早早败下阵来。那么该如何摆脱职业倦怠,让工作重新焕发活力,这个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当职业倦怠找上门时,我们该怎么办呢?
01
接受倦怠的存在
你可能没必要向工作中的竞争对手宣布你的倦怠感。但至少可以对你自己和你信任的、所爱之人承认这一点。大方承认自己遇到问题反而是有力量的表现。当你不再独自承受挣扎,负担就会减轻。
02
重新评估对你来说什么是重要的
为了和真实的自己保持联结,试着挑战自己,以完全诚实的态度看待自己的生活。你对自己当前的人生方向感觉好吗?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中你都在遵守自己的价值观吗?
03
告诉自己:休息无罪
在压力渐增的今天,太多人不是需要更努力,而是要学会休息。不仅仅是生活,工作也需要一种“松弛感”。
很多人不允许自己停下来,借口是经济压力,人才辈出等等。但就算是机器,也有需要停下来充电的时候,更何况人。那些一天工作20小时,还能容光焕发的“神”,毕竟只是少数。
不要嫌弃需要休息的自己,也不要太和自己较劲。这世上有人能替你工作,但没人能替你生病,更没人能为你的生命而买单。适时的停下,是为了更好的出发。
04
持续审视自我
职业倦怠往往不会自行消失,它需要我们有针对性的、有技巧的应对和处理。有些人在感到倦怠时只是通过抱怨宣泄,这样只会白白浪费成长的时间,错过升职的机会,影响个人前途。
“工作固然重要,但不是生活的全部,更不是生命的唯一。虽然没有工作的生活,没有什么意义。然而工作的意义,也并不是生命的全部。”
可能世界上最美的祝福之一,就是那句“希望你每天都能早下班”吧! 世界没有完美的工作,更多时候我们要做的,是接纳工作中的不完美,做一个“快乐的打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