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如琇者有几人耶”:名臣郭琇与康熙朝的参劾

图片


本文系中国国家历史原创文章,转载请后台留言,欢迎转发到朋友圈!


图片

本文系中国国家历史原创文章 

文章来源:《中国国家历史》叁拾伍期

图片


康熙朝时,随着国家进入相对承平时期,满汉矛盾相较于顺治时期减轻,汉人逐渐得到重用。康熙帝提拔重用了诸多出身普通的汉臣,这些汉臣大多仕途坎坷,职位虽在短时间内飞升,但又历经宦海浮沉。郭琇即是其中的代表人物。康熙朝的政治生态和社会景象,易于造就人物,郭琇在当时被树立为御史典型,有“直声震天下”之称。透过郭琇,可以更加清晰地了解康熙朝的参劾,更加全面地看待康熙朝的一些政治大案。有鉴于此,笔者拟以郭琇生平为主线,爬梳其参劾与被参劾诸事,以期还原一个更加真实的郭琇和更加生动形象的康熙朝政局。

 

图片

1康熙铜像


从“颠沛流离”到“直声震天下”


郭琇于崇祯十一年(1638)出生于山东即墨郭家巷,其生父郭景昌为诸生(即秀才)。崇祯十七年(顺治元年,1644),李自成攻入北京,后满清王朝入关。在动荡的年代,郭琇也经历了重大的家庭变故,祖父去世,父亲郭景昌带他避难文登县宋村集。直到顺治三年(1646),郭琇才回到老家,而生父郭景昌于当年过世,年幼的郭琇被过继给伯父郭尔印。
政权更替的纷扰和一系列的家庭变故,没有让郭琇意志消沉,他并未选择遁世。当清朝统治稳固后,郭琇如同其他年轻学子一样,积极参加清朝举办的科举,并于康熙九年(1670)高中三甲第一百二十四名进士。尽管郭琇刚过而立之年便考中进士,但在满人把控朝政的康熙朝初期,郭琇并未得到实质性官职。加上康熙十二年三藩之乱打响,官缺更少。而康熙十五年,郭尔印去世,依照礼制,郭琇须守孝三年。故而,郭琇在蹉跎了近十年岁月后,才于康熙十八年赴江苏吴江任知县。

 

图片

2清朝大臣郭琇


初次任官的郭琇,虽是官场新人,但已过不惑之年的他,通晓人情世故,因时任江苏巡抚的余国柱为人贪腐,郭琇选择随波逐流。故而,在吴江之初,郭琇官声口碑较差。康熙二十三年,郭琇遇到了一生的贵人,被康熙帝赞赏为“理学名臣”的汤斌由礼部侍郎调任江苏巡抚。
汤斌到江苏后,考察全省官员。郭琇自知犯有过错,便向汤斌立下军令状,表示一个月内“悔过自新”,如若不然,“自辞之”。郭琇并非逞口舌之快,而是切实地作了改变。他用洗刷吴江县衙厅堂的方式,表明自己会洗刷之前的过错,在吴江后期政绩极为突出,《清史稿·郭琇传》言及此时期的郭琇,称“征赋行版串法,胥吏不能为奸……治行为江南最”。
郭琇的变化令汤斌对其刮目相看。在汤斌的举荐下,知天命之年的郭琇被提拔为江南道监察御史。就任御史后,郭琇更加廉洁奉公,多次弹劾朝廷贪墨渎职之官。而真正让郭琇名声大噪的事,就是他连续三次上疏参劾康熙帝亲信大臣。
康熙二十七年正月十二日,郭琇上《特参河臣蠹国疏》,参劾靳辅治河无功,偏信幕僚陈潢之言,且强夺民田为屯田。康熙帝令诸大臣会议此事,最终靳辅、陈潢下狱,郭琇升任都察院协理院事左佥都御史。此事虽在历史上饱受争议,后有论者认为靳辅、陈潢功大于过,郭琇的参劾耽误了康熙朝治理黄河的事业。但这件事不论对错,郭琇的出发点在于尽到御史的责任,也反映出郭琇正直无私、以事实为依据的品性。
康熙二十七年二月,郭琇上《大臣结党营私疏》,弹劾权臣纳兰明珠和时任大学士余国柱结党营私。郭琇在这份奏疏中,不仅详细列明明珠等把持朝政的诸多罪状,还言及明珠与户部尚书佛伦、两江总督傅拉塔等联同靳辅在治河之事上欺瞒康熙。明珠等人因此分别受到降职和革职的处分,权倾一时的明珠党轰然倒塌。郭琇由此获得“直声震天下”的美誉,并升任太常寺卿,又转任内阁学士。
康熙二十八年九月,郭琇升任吏部侍郎,又被拔擢为左都御史。职权上升的郭琇并未贪图享受,反而继续进谏。他又上《参近臣疏》,直陈近臣高士奇等招摇撞骗等不法之事,称高士奇与原任右都御史王鸿绪、给事中何楷、修撰陈元龙、编修王项龄等朋比为党、横行不法。在高度重视近臣行为的康熙朝,郭琇此疏引起康熙帝关注,高士奇等迅速遭到罢斥。
从随波逐流到敢于挑战位高权重者,郭琇的变化可谓可贵。但他在铲除贪腐集团的同时,也给自己带来了众多的政敌,不久后遭到弹劾。

屡遭弹劾以致“居乡十年”


康熙二十八年,御史张星法弹劾山东巡抚钱钰贪黩。钱钰在辩解中,谈到郭琇曾经给自己写信,嘱托自己举荐即墨知县高上达,他拒绝了郭琇。钱钰称自己因此遭到郭琇记恨,郭琇指示张星法诬劾自己。康熙帝下令严查此事,郭琇上奏称:“左都御史马齐于会讯时多方锻炼,必欲实以指使诬劾罪。”康熙帝斥责郭琇无端揣测,紧接着郭琇请托一事坐实,朝议应当褫夺郭琇官职。康熙帝念及郭琇平日鲠直敢言,只给了他降五级调用的处分。
但祸不单行,失势的郭琇很快再次迎来政敌攻击。康熙二十九年,江苏巡抚洪之杰以吴江县亏空兵粮漕项涉及郭琇,向康熙帝狠狠地参奏了郭琇。洪之杰要求郭琇赴江苏对质,并将情况通报了转任山东巡抚的佛伦。佛伦因为郭琇在明珠案中弹劾自己,时刻想报复郭琇,遂利用自己在山东巡抚任上打听到的郭琇身世秘闻,准备置郭琇于死地。
在当时,“反清复明”是敏感之事,与明朝牵扯上联系,极易招致灭族之祸,“明史案”等即是典型案例。佛伦诬告郭琇生父郭景昌原名郭尔标,曾从事反清事业,后来因罪伏法。郭琇养父郭尔印为明末御史黄宗昌家奴。称郭琇隐瞒家庭实际情况,并为其父滥请封典诰命,犯有欺君大罪。
一时间,郭琇政敌群起而上,要求严惩郭琇。郭琇百口莫辩,只得任凭处置。康熙帝也迫于压力,下令将郭琇革职。部议时,郭琇被判充军,又下令将其所请的封典诰命收回。康熙帝念及郭琇过往事迹,勒令他休致还家。
直至十年后的康熙三十八年,康熙帝南巡,经过山东,在德州召见郭琇,郭琇才再次迎来人生转机。返京后,康熙帝谕大学士阿兰泰等曰:“原任左都御史郭琇,前为吴江令,居官甚善,百姓感颂至今。其人有胆量,可授湖广总督,令驰驿赴任。"
郭琇得任湖广总督之职后,深知自己再次受到康熙帝信任。于是,立刻上书为自己辩诬,他于康熙三十九年正月二十八日上《辨白冤诬疏》。在此疏中称:
康熙二十九年,山东巡抚佛伦因发臣押送江南,逐借风生波,诬捏多端,臣不敢一一渎辨,仰烦天听,惟参臣系郭尔标之子,过继臣父郭尔印系故明御史黄宗昌之家仆改名,讨封使其事稍涉风影,不惟玷辱王章,抑且欺罔圣明,臣虽万死何足以尽其辜。然臣本生父郭景昌系即墨县学庠生,郭尔标乃只身光棍,横赌街坊为宗族之所不齿,并无妻室,何有子嗣,因而投充宗昌家仆是阖邑之所共知者。当尔标甲申作乱之时,臣方七龄,本生祖郭文耀被尔标残害,臣父携臣避难于文登县宋村集,后尔标被柯永盛拿获正法。臣父与臣顺治三年始得回籍,时臣已九岁,臣伯父郭尔印乏子,过继臣承副,本生父于是年九月内病故,过继父于康熙十五年正月内病故,有丁艰呈词可查,是事迹之彰明较著者也。况臣生父与尔标固系远族,即臣过继父与彼亦系远堂,各有宗谱支,又何能掩人耳目……如臣果系尔标之子,宗昌之仆,现有宗昌嫡孙黄贞晋一问即明,不知佛伦何所闻而无影无稽,诬臣欺君冒认祖父,滥膺封典,即拟行革职追夺诰命,部覆不俟行查,遂依样葫芦,先立时追缴矣。臣今日之辨白,非敢为扶私报复之计,但此乃臣生平大节所系,国家体统所关,抱冤十载,臣死不甘心。
康熙帝令吏部议奏,最终下令将之前所追郭琇诰命给还,郭琇成功为自己辩白。十年的居乡生涯,没有让郭琇意志消沉,也没有让其选择与佛伦等人沆瀣一气,他等来了翻案的机会,也保住了自己耿直的名声。

湖广总督任上再遇风波


郭琇感念康熙帝对其的重用,在湖广总督任上,恪尽职守,其所作所为于两湖民生多有裨益,改变了两湖地区在兵燹后的破败景象。
郭琇有感两湖地区自明清鼎革以来,人口损失严重,地广人稀,请求清丈土地,并言及清丈后应当减免赋税。康熙帝问他应当减免多少,他回奏称应当减免十分之三,得到康熙帝认可。此外,他还上奏疏,谈及:“黄州、武昌二府兵米二万七千有奇,运给荆州、郧阳汛地,悬隔千里,挽输费不赀,请改折色。江夏等十三州县有故明藩产,田瘠赋重,数倍民粮,请一律减征。江夏、嘉鱼、汉阳三县濒江地……有赋无田者三百余顷,请豁免。”康熙帝都允许施行。他上《请禁八弊疏》,谈到两湖地区钱粮摊费包收之弊宜除,陋规杂派之多宜去,讼棍宜治,滥刑宜革等事,康熙帝也——同意。
因康熙帝较为重视文治,对科举事业较为上心,各地学子不再抱有不仕清朝的想法,对于考取功名极为在意。但明清易代以来,两湖地区的科举成绩不佳,进士人数稀少,尤其是湖南地区。两湖地区进士人数少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举人名额与地域规模不相匹配,而举人数量的多少直接影响着考中进士的概率。顺治三年,清代首次举行会试,除六省乡试举人外,鼓励前明举人一同参考。在此次会试,两湖地区仅湖北黄州府韦成贤一人中进士。到康熙时期,两湖地区的科举成绩在全国也不算突出。为了提升两湖学子在科举中的竞争力,康熙四十一年,郭琇上奏请求增加两湖地区举人名额,最终为两湖地区增加了十三个名额,与江苏等经济发达省份数额相同。康熙末期的江西巡抚白潢在《题请江西乡试广额疏》中,还援引了郭琇将两湖举人名额从七十名增加至八十三名的事例。在将文教视作一地发展优劣的清代,郭琇的举动无疑极大地推动了两湖地区的发展。
除上述事例外,郭琇还在苗疆开发之事上奉献了一定的心血。当时,苗族人民起义之事此起彼伏,郭琇请求在“苗民杂处之区调熟识苗情官员补充到苗地任官",以求苗疆安稳。为防控苗民起义,郭琇又上《请调沅州镇移驻镇草疏》。此后,湘西地区的军事中心从沅州(今湖南怀化一带)移到镇草(今湘西凤凰县境内)。而这一变化,又间接促进了湖南彻底独立成省。因为在顺治时期,主理湖南地区政务的官员出于军事考虑,驻扎在沅州,称偏沅巡抚。而在康熙三年,两湖虽未彻底分治,但偏沅巡抚移驻长沙,表明清王朝统一战争告一段落,也标志着湖南地区的政治中心变回长沙。此番沅州又失去军事要地的地位,“偏沅”二字便不再适合湖南,湖南独立成省已是必然之势。最终在雍正二年,偏沅巡抚改为湖南巡抚。
尽管郭琇勤勉政务,但他当时已年过花甲,且宦海浮沉后,早已看透官场现实,于是他在康熙四十年多次请求辞官归乡。康熙帝强力慰留,并感叹:“琇病甚,思一人代之不可得,能如琇者有几人耶?”康熙帝的看重,却未能阻止郭琇被免官的步伐,因为他在康熙四十年和康熙四十一年又接连遭到御史弹劾。
康熙四十年,黄梅县知县李锦征收赋税不力,郭琇按例派人传令将其罢免。结果,李锦深得民心,百姓关闭城门不让郭琇的人进去,差点闹成民变。此事传到朝廷,御史左必蕃弹劾郭琇,部议罢免郭琇,但康熙帝以郭琇清丈土地之事尚未完成,要求延缓处置。而康熙四十一年,镇草秀才李定等告御状,称郭琇等隐匿不报湘西红苗杀掠汉民之事。给事中宋骏业又在此时弹劾郭琇“向骛虚声,近益衰废,持禄养痈”。郭琇只得称自己老病失察,请求治罪。于是,他再次遭到罢免。
此番革职,却令郭琇安心很多。在老家悠闲自在地生活了十三年后,郭琇于康熙五十四年(1715)去世。死后,郭琇入祀乡贤,并祀吴江名宦。

结语


郭琇一生坎坷,几起几落,原因在于他入仕之初选择随波逐流,但获汤斌教导后,选择了难行的“正直之道”。郭琇在吴江、两湖的政绩,足以证明他是一个有才能的可堪大任的官员。他与明珠、佛伦等不法之臣斗争,虽令自己屡遭困境,但却获得了百姓的拥护。知易行难,郭琇的一生也给后世官员尤其是公检法口的公职人员留下了太多可学习借鉴的地方。

文章作者 武汉大学历史学院 王毓伟 湖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 陈嘉树



图片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号立场)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