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晋中9月26日消息(记者张洁)平遥国际电影展于24日开幕。随后,作为本届“卧虎藏龙东西方交流贡献荣誉”获得者,陈凯歌导演在平遥电影宫小城之春影厅与观众见面,畅聊他四十年前的电影《黄土地》。
陈凯歌导演在平遥电影宫小城之春影厅与观众见面(央广网发 平遥国际电影展供图)
本届平遥国际电影展的主题为“这把泥土”,表达电影扎根于泥土,从泥土中成长。影展以陈凯歌的《黄土地》问世40周年为契机,结合主题举办相关回顾展。借由陈凯歌导演这部经典之作,将大众目光重新落回土地。
电影《黄土地》放映前,一场题为“厚土与诗意——对话陈凯歌”的活动率先举行,活动由平遥国际电影展创始人贾樟柯导演主持,邀请《黄土地》导演陈凯歌、男主演王学圻,时隔四十年,再次回顾影片的创作和拍摄过程,引发观众共鸣。
从《黄土地》的诞生缘起和创作理念谈起,陈凯歌导演回忆说:“我在电影学院导演系念书的时候,就特别想能够艺术地去表现脑海中所想象的一切。”
《黄土地》的片名来自陈凯歌当年在拍摄地采风时的所感所悟。“我们都说‘黄河在咆哮’,但是我们见到最初的黄河是非常平静的,那种博大的宽广的感觉,让我们有很深的感触。”
当年,虽然拍摄条件艰苦,但主创团队年轻的心中充斥着纯粹的热情,在兴趣的驱使下自由地表达与探索。在这样的拍摄氛围中,陈凯歌表示找到了自己心中真正想表达的东西——“我看到这千沟万壑。”
男主演王学圻也回忆了《黄土地》拍摄过程中的经历和感受,最令其印象深刻的是导演陈凯歌的温柔与真诚。同时,王学圻还分享了自己记忆里难忘的拍摄片段:“最后镜头里翠巧驾船时戴的头巾,其实是凯歌导演的洗脸毛巾——那时拍摄条件非常艰苦。”这个细节让四十年的时间折叠,仿佛昨日。
面对参与平遥国际电影展的青年电影人,陈凯歌很坦诚地表示,搞电影创作的人,必须不失赤子之心。他说:“每一次坐到年轻学子面前的时候,我都想说,我既不是大师,也不是老师。你们才是你们自己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