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看中国丨把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放在首位 我国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成效更加显著

央广网北京9月26日消息(记者王晶)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今天(26日)举行“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教育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格局性变化,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成效更加显著。教育部部长怀进鹏介绍,教育综合改革更加深入,通过“双减”推动基础教育生态发生重大变革,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考试招生模式基本形成,有力促进了学生成长、国家选才和社会公平。
图片
四川广安:学生参与课间10分钟放松身心动起来
谈“课间15分钟”
——让孩子多见阳光破解“小胖墩”等问题
教育部副部长王嘉毅介绍,课间从10分钟到15分钟,虽然是个“小切口”,但意义非常重大,其延展的是“五育”的形式和内容,也就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体现的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育人导向,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王嘉毅表示,下一步,教育部将把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放在首位,特别是以身心健康为突破点,进一步强化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的全面发展,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在顶层设计方面,进一步健全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体系,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创新。此外,持续实施美育浸润计划、劳动习惯养成计划、青少年读书行动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同时,进一步加强学科实践、跨学科实践和综合社会实践,让学生学会生存和生活,适应社会和未来的发展需要。
在关键环节方面,让“健康第一”落细落地。实施学生体质强健计划、心理健康促进行动等,保障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每天保证一节体育课,另外课后再锻炼一个小时,保证每天两个小时,全面培育学生积极心理品质。
王嘉毅说,课间时间延长,是落实“健康第一”理念的有效抓手,要让孩子动起来、跑起来、活动起来,特别是让孩子多见阳光,在阳光下多奔跑、多运动、多呼吸新鲜空气,让他们身上有汗、眼里有光。通过种种努力,着力破解“小眼镜”“小胖墩”等问题,让学生更加健康阳光。
在机制保障方面,扎实推进家校社协同育人。进一步健全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以“教联体”建设为抓手,调动部门资源,协同社会力量,在医教互促、体教互融、家校互动、社教同频等方面加强联合,共同担负起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重要责任。
图片
2024年9月12日,江西吉安,在峡江县巴邱小学语文课上,学生在朗读课文。
谈“双减”施行三年
——将巩固成果实现校内“双加”
王嘉毅还介绍了“双减”政策施行三年来的工作成果。他表示,下一步教育部将持续巩固“双减”成果,营造良好教育生态,实现校内的“双加”。
发布会上,王嘉毅强调,“双减”事关中小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三年来,教育系统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双减”的部署,突出强化学校作为主阵地的作用,“双减”工作实现了“双降双升”。
王嘉毅介绍,“双减”政策施行三年来,实现了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培训机构数量大幅度下降、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下降,自愿参加课后服务的学生比例和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教学质量均有明显提升。数据显示,全国20多万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普遍开展了课后服务,自愿参加课后服务的学生比例由“双减”前的50%左右提升到目前的90%以上。
为巩固“双减”成果,实现校内“双加”,王嘉毅表示,将深入实施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计划,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加强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提升课堂教学水平及学校课后服务水平,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在校外培训方面,教育部将健全校外培训治理长效常态机制,严控学科类培训,规范非学科类培训,严肃查处违法违规培训行为,遏制培训机构过高的收费和过度的逐利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