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后只“养骨”是不够的

【来源:生命时报】

骨折后只“养骨”是不够的

主讲人:安徽省马鞍山市中医院康复科主管治疗师 张 标

俗话说,“伤筋动骨一百天”,很多人认为,骨折后需要躺着静养,骨头长好就可以继续运动了。实则不然,人体运动的基础是肌肉和骨骼,光养好骨头是不够的,只有当肌肉、神经控制功能协调一致,才算彻底好了。

骨折康复的主要目标是帮助患者恢复受伤部位的功能。通过专业的康复训练和护理,患者可以逐步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能力。例如,长期卧床或缺乏运动容易导致肌肉萎缩、关节僵硬等并发症,康复训练可以有效预防这些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此外,骨折会让患者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及时给予心理支持和疏导有助于患者树立信心,积极面对康复过程。

可见,得当的康复策略,不仅能促进骨折患者快速恢复身体功能,还可以提升后续的生活质量。一般来说,骨折后的康复治疗以功能训练为主,辅以理疗和心理支持,主要包括以下措施。

1.理疗

患者在骨折康复早期可能会出现肿胀、疼痛等症状,此时可以适当采用一些理疗方法,包括磁疗、药物超声导入等,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痉挛等症状,同时还可以有效增加肌肉组织和纤维组织的弹性,加速骨折愈合。此外,通过淋巴引流或者按摩等手段也可以有效地改善循环,帮助消肿,减轻疼痛。

2.肌肉力量训练

在骨折康复初期,患者关节活动还受限时,可以进行肌肉等长收缩训练。这种训练方法是收缩肌肉但不改变肌肉长度,例如紧握拳头但不移动手臂。随着骨折的愈合和关节活动的恢复,可以逐渐引入抗阻训练。这种训练是通过使用外部阻力(如哑铃、弹力带等)来增加肌肉收缩的负荷。

患者还可以通过等速训练恢复肌力。这是一种特殊的训练方法,利用等速仪器,根据运动过程中患者肌力大小的变化,由机器提供相匹配的阻力,使整个关节按照预先设定的速度进行运动。该训练需要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热身后调整设备至合适的阻力、速度和运动范围,注意保持稳定性和准确性,避免突然动作。训练后应放松拉伸,并记录训练情况以便后续调整。

3.关节活动度训练

骨折后患处疼痛、肿胀、组织粘连甚至挛缩等因素,会严重影响患者的关节活动范围。关节活动度训练是一种重要的康复方法,可以维持或增加关节活动范围。

骨折术后早期应当先进行被动关节活动范围训练,包括关节持续性被动活动、徒手关节活动度训练等;而后结合主动或助力下的运动,进一步改善关节活动度。如果关节出现活动受限,可使用牵伸技术、关节松动技术等增加活动范围。

4.平衡训练

单脚站立练习。患者可以尝试单脚站立,开始时可以借助物品作为支撑,然后逐渐减少支撑。练习时长应根据情况逐渐增加,直到可以在没有支撑的情况下,单脚站立稳定保持30秒以上。

平衡板训练。患者可以站在平衡板上,尽量保持平衡。开始时可以使用较宽且稳定的平衡板,随着训练的进行,逐渐改用更狭窄和不稳定的平衡板。

转移重心训练。患者能独立坐稳或站立后可进行此训练。患者坐着或站立,提起一侧下肢和同侧上肢,身体偏向另一侧并保持平衡10秒,两侧交替进行。

日常生活练习。患者可以尝试一些简单的平衡练习,如走直线、走楼梯时保持平衡等。

5.关节稳定性灵活性训练

骨折康复后期,随着骨骼逐渐愈合以及肌力、耐力、关节活动度不断改善,患者应当逐步训练关节的稳定性和灵活性,常用方法有平衡板抛接球、跳方格、折返跑等。

平衡板抛接球训练。站在平衡板(球)上,关节屈曲,保持身体平衡,可在身体一侧或者腿部加弹力带,进行外力干扰,然后做抛接球训练,由双腿站立到单腿站立,由静态到动态,循序渐进,逐渐增加难度。

跳方格。患者向左、右、前、后、左前、右前、左后、右后等方向跳,并保持身体和关节稳定。

6.心理康复

骨折后的患者可能会面临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建议康复治疗师及患者家属多与患者沟通,鼓励其乐观看待疾病。如有必要可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治疗。

骨折后的康复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需要患者、医护人员和家属共同努力。通过了解骨折后康复的重要性与策略,患者可以更好地应对骨折带来的挑战,早日恢复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