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数据支撑下 局长一线指挥成常态 南京公安试点推广协同警务新机制

图片

图片
图片


近日,江苏省南京市浦口警方接到一网约车司机报警称“有乘客用铁扳手打他”。接处警民警张冲到场后发现乘客已下车,去向不明。张冲迅速在移动警务端一键发起警情协同,警务协同平台内的AI助手“宁宁”快速锁定了报警人、嫌疑人的身份信息,并将嫌疑人曾多次殴打他人等案件信息推送至张冲的移动端。
  

浦口公安分局警情协同管理岗收到一线协同需求后,经初研即按程序将分局数据赋能岗、刑警大队协同支撑岗、法制大队协同支撑岗、交警大队协同支撑岗等部门拉入参加协同,浦口公安分局局长、当日值班副局长同步进群指挥督办。仅用时5分钟,就快速完成现场处置、警情定性和受害人员救助等工作。“AI助手信息推送既快又全,上级部门支撑又快又准。”张冲感慨道。
  

《法治日报》记者采访了解到,自6月14日南京市公安局部署在浦口分局试点开展警务协同系统应用工作以来,截至9月3日,该分局已累计组织警务协同5157起,其中分局长参与763起。该机制通过采取“一呼到底、一应到位”,跨区域、跨部门、跨层级“秒级响应”,有效确保了全部敏感案事件第一时间快速妥处,且未引发舆情炒作。
  

记者在浦口公安分局情指中心看到,当班民警目不转睛地盯着各自电脑机位上的信息数据,即时处理各类报警信息。一线民警普遍感受到,随着警务协同系统平台的试点应用,推诿扯皮的事明显变少,工作节奏明显加快。
  

“过去我们推行合成警务即各警种合成作战,如今探索的协同警务机制,实际上是合成警务的升级版。”浦口公安分局情指中心主任周飞介绍说,以前敏感警情发生后,接处警民警到现场会接到很多电话,可能需要大量时间反复汇报案情;现在通过在警务通发动协同群,真正实现“扁平化”,在同一个平台各类信息都共享可见,有效减少了信息流转的内耗问题。
  

据周飞介绍,民警可以在警务通手机端对疑难警情处置、重大案件侦办等高频实战场景发起协同,在试点中又拓展到大型活动安保、防汛抗灾救助等勤务工作,通过发起协同提升指挥调动效率。
  

记者在民警配备的警务通手机上看到,每一个警务协同,既类似于一个微信工作群,又相当于一个“短平快”的小专班,被拉入的协同岗民警在AI数据支撑下,按照指令各司其职、深挖彻查,实现秒级响应、步步留痕。
  

周飞举例说,在接报一起车辆被盗案件警情后,民警立即启动AI机器人“宁宁”开展基础研判,第一时间上传报警人信息、车辆基本信息,随后交警、大数据等多个部门警种通过车辆轨迹、卡口抓拍等迅速查控驾车人员,再经现场调查,警情得到妥处。
  

“领导干部、警种条线、基层民警干在一起、想在一起。”浦口区副区长、公安分局局长李祥介绍说,协同警务机制刚开始探索试用,就感觉到所队长和基层民警的干劲被激发出来了,过去“磨破嘴皮、跑断腿”的现象几乎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大家你追我赶、互帮互助,也让领导更加了解基层民警的“精气神”和真实工作能力。
  

记者采访了解到,为了加强协同警务机制的执法办案规范化管理,推进“专业+机制+大数据”新型警务运行模式,南京市公安局大数据中心专门制作了操作手册、培训视频,对警情协同发起流程、案件协同发起流程、协同辅助功能以及移动警务端操作规程进行了详细规范。浦口分局还出台警务协同系统试点运行规范2.0版,对岗位设置、协同流程、考核工作等作出明确规定,要求强化每日值守、实时响应请求,并优化发起场景、避免系统滥用,强调规范严判机制,杜绝违规查询。“按照市局固化‘大数据部门发现、督察部门核查、纪检部门处置’的闭环机制,对违规查询行为保持零容忍态度。”李祥介绍说。
  

为加快推进协同高效的警务机制改革,南京市公安局主要领导已经先后召开三次专题会议研究部署。目前,该局大数据中心会同指挥中心、刑警、人口等警种部门齐力推进,12个属地分局和4个专业分局全面推广,为这项改革的推进完善积累了大量经验。
  

“要准确把握新发展理念,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公安工作现代化,为构建更高水平平安中国贡献智慧力量。”南京市副市长、省公安厅副厅长、南京市公安局党委书记、局长常和平介绍说,南京公安在协同警务上跨出这一大步,是多年来改革创新的深度整合,真正把“一警牵动全局、全局支撑一警”落实到每一个案件中,以此推动数据赋能更加精确用于实战。
  

“过去基层民警完全依靠上级指令,自上而下接受任务,赶赴一线执法办案;现在基层民警只要认为有必要,就可以通过警务通手机直接发起警务协同,自下而上调动全局资源,在局长、副局长等一线靠前指挥下,通过获得支援、响应、赋能,迅速破解各种难题。”常和平说,这不仅可以看作是为树立“基层第一、民警第一”理念积极破题,也是加快提升公安战斗力的关键一招。


图片

作者|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丁国锋

来源|法治日报

编辑|宋胜男 张博 罗琪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