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专业大调整 新增1673个 撤销1670个

图片

  9月20日,广西梧州市长洲区龙平小学,学生们在阳光大课间进行斗驹比赛。 新华社发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6日举行“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教育部有关负责人回答了公众关心的问题。  

  人才培养要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适配  

  教育部副部长吴岩在介绍本科专业调整相关问题时表示,今年教育部开展了一场数量足够多、力度足够大的学科专业结构调整,共增设国家战略急需专业布点1673个,撤销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专业布点1670个。

  下一步,教育部将落实完善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适配机制,动态调整学科专业的要求,在三个适配度上下功夫:

  第一,提高本科专业建设与国家战略急需的适配度,要提高高校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对高质量发展的响应度,更加有的放矢培养国家战略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

  第二,要提高高校特别是地方高校专业建设与区域发展的适配度,积极推进各地结合本区域发展,构建高等教育与产业集群的联动发展机制,更好地服务区域发展。

  第三,要提高本科专业建设与学生全面发展的适配度,有针对性地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完善各专业知识图谱、能力图谱,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下课时间延长了,要让孩子们动起来  

  教育部副部长王嘉毅在回答南都、N视频记者提问时称,课间从10分钟到15分钟,虽然是个“小切口”、具体的小问题,但它意义非常重大,它延展的是“五育”的形式和内容,也就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体现的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育人导向,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王嘉毅强调要让“健康第一”落细落地。实施学生体质强健计划、心理健康促进行动等,保障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每天保证一节体育课,另外课后再锻炼一个小时,保证每天两个小时,全面培育学生积极心理品质。课间时间延长,是落实“健康第一”理念的有效抓手,要让孩子动起来、跑起来、活动起来,特别是让孩子多见阳光,在阳光下多奔跑、多运动、多呼吸新鲜空气,让他们身上有汗、眼里有光。通过种种努力,着力破解“小眼镜”“小胖墩”等问题,让学生更加健康阳光。 

  加强学科类隐形变异培训及预收费监管  

  教育部副部长王嘉毅表示,可以用“双降双升”来概括三年来“双减”政策的落地效果,下一步教育部将持续巩固“双减”政策,健全校外培训治理长效常态机制,加强学科类隐形变异培训治理,同时加强教培机构预收费监管,坚决遏制过高的收费和过度的逐利行为。

  王嘉毅表示,第一个“降”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培训机构数量大幅度下降,大规模学科类培训无序发展趋势已经基本上得到了遏制。第二个“降”是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下降。第一个“升”是全国20多万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普遍开展了课后服务,自愿参加课后服务的学生比例由“双减”前的50%左右提升到目前的90%以上。第二个“升”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教学质量明显提升。

  王嘉毅提到,下一步,教育部将持续巩固“双减”成果,营造良好的教育生态,以期最后实现校内的“双加”。  

  采写:南都记者 吕虹 潘珊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