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梁化小禾洞村:从贫困村到示范村的“美丽逆袭”之路

图片

踏入惠州市惠东县梁化镇的小禾洞村,只见村道整洁、屋舍俨然、村民悠然、田园丰饶、花园翠绿,尽显生机与和谐。然而,在2016年以前,却是另一幅景象,当时的小禾洞村是名副其实的贫困村,基础设施薄弱、环境脏乱差,村集体收入微薄,且基层党组织凝聚力不足,大多数村民选择外出务工。

而这一系列的变化,得益于小禾洞村近年来勇于破局,坚持党建引领,积极探索乡村治理之路,并乘着“百千万工程”发展东风,持续改善乡村人居环境、盘活农村资源、推动产业发展,不仅成功摘掉了贫困的帽子,更是华丽转身成为“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的典范,收获了“广东省民主法治示范村”“广东省卫生村”“先进基层党组织”等一系列荣誉称号,书写了从落后到先进的华丽篇章。

图片

党建引领凝聚发展合力

“小禾洞村的改变可以说是天翻地覆,昔日的黄泥小路、脏乱环境现在已转变为宽阔水泥路和绿植遍布村头巷尾,而且村民的生活也得到了显著提升,大家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今年59岁的村民张桂房说,很多在外地发展的朋友每当来到村里,无不赞叹村庄发展的迅速与美好。

那么,为何小禾洞村能发生如此大的变化呢?时间回溯至2017年,当时颇具威望的乡贤张国文被选为小禾洞村村委会主任,并随后担任该村党支部书记,坚持党建引领与基层治理相融合,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领头雁”作用,带动党员、村小组长和村民代表履职尽责,做到难事党员带头、大事干部示范、好事群众优先。同时,深入剖析小禾洞村的实际情况,转变村内长期以来形成的“等、靠、要”消极心态,通过积极争取项目资源,极大地激发了党员干部的活力和创造力。

“当时在外开鞋厂,了解到家乡基础设施薄弱、经济发展欠佳等诸多困难,且班子内部存在分歧,难以形成合力,再加上过去建设工程遗留下30多万元债务,如同沉重的包袱阻碍了家乡的发展步伐。”于是,张国文选择回到家乡,以实际行动为家乡的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首先,要通过坚持党建引领,有效凝聚起党员干部的共识与力量,构建一个既团结又有战斗力的领导团队,进而才能激发全体村民的团结与向心力,共同携手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等各项实事,逐步改变家乡的面貌,让村庄焕发新生机、新活力。”张国文告诉记者。

紧接着,小禾洞村的党员干部积极行动起来,充分调动村民的参与感和主人翁意识,通过村民代表大会、村民小组会议等“四议两公开”制度,不仅能够了解村民的真实想法、聆听村民的“心里话”,还极大地鼓励村民参与到家乡的各项事宜中来,营造一种人人参与、群策群力的积极氛围。

而对于村民的真实反馈与需求,小禾洞村的党员干部则采取精准有效的方法,成功化解村内存在的矛盾与纠纷,进一步促进村民之间的理解和包容。这种积极的思想转变,促使村民们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共同投入到美丽家乡建设的热潮中,用实际行动描绘着家乡更加美好的未来图景。

村民张桂房对此深有感触。他表示:“现在,无论大事小事,都很乐意在村里会议上讨论,开诚布公地交流意见,这样的氛围让邻里之间变得和谐融洽,少了争执、多了温情。”

图片

党员干部当好“带头人”

近年来,小禾洞村以紧抓环境综合整治、基础建设提质、村容村貌美化等工作,党员干部带头积极开展“三清三拆三整治”行动,与群众合力推进新农村示范村建设,让乡村旧貌换新颜。

如今,走进小禾洞村,可以看到村道干净整洁、道路绿植生机勃勃、房屋宽敞明亮、村民悠闲自在、花园绿地郁郁葱葱……一幅生动形象的乡村美好生活画卷呈现在眼前。

据介绍,目前小禾洞村道路交通建设较为完善,村内主要道路为水泥硬底化路面,本村家庭通电率、通讯网络信号覆盖率、宽带网络使用率、有线电视使用率均达100%,村内有一间小学、一间卫生站,并建设有一个法治广场、一个休闲公园、一个完善的篮球场。

据了解,小禾洞村在拓建村庄道路时,因直接涉及到多户村民的切身利益,面临“用地难”的问题。关键时刻,也是党员干部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主动让出自家房前屋后的土地,以实际行动支持村庄道路的拓宽建设。

“由于以前的村道比较狭窄,仅有一米宽,限制了村民出行与村庄发展。为改善这一状况,那时计划将道路扩宽至三米半,当时是要占用村里的老书记屋前的土地,经过简单的沟通,老书记便欣然同意将房前的土地让出来,村民看到后,也是有样学样,纷纷支持村道拓宽。”张国文说。

类似的情况也发生在小禾洞村建设法治广场的过程中。当村里的党员干部得知建设需用到自家土地,也是毫不犹豫将自家土地让出来。这一行为如同催化剂,迅速在村民中产生了积极影响,村民们纷纷效仿,主动让出自家土地,共同推动村庄基础设施的改善与发展。

良好的人居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据张国文介绍,接下来将持续完善小禾洞村各方面的基础设施,计划在联屋、四角楼两个村小组各新建一个污水处理设施,达成污水收集全村覆盖,并开展污水、雨水排水渠修缮管网设施处理;对长度约3公里村小组的道路进行硬底化,实现村小组户户通道路建设;推进“厕所革命”,在四角楼、横陂村小组各新建1个公共厕所,占地均约20平方米,并对原有的公厕进行修缮,让村民更方便。

图片

图片

以特色产业促乡村发展

小禾洞村地处沿江丘陵地区,拥有肥沃的土地资源,尤其适合农作物种植。长期以来,小禾洞村的村民以传统农业维持生计,由于“望天吃饭”,因此许多村民为了改善家庭经济状况,不得不选择外出务工。同时,该村还面临着产业结构单一的问题,缺乏多元化的经济支撑,使得村集体经济收入微薄。

乡村要振兴,产业兴旺是关键。近年来,小禾洞村在村委会和党员干部的推动下,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先后成功引进广东知行农科教育、惠州维业农业科技、广东长晟生态农业等企业,以特色产业促乡村发展。

据了解,2020年,该村深化与特石有机农场合作,通过种养循环模式发展有机鸡蛋和生态有机鸡项目,每年为村集体增收8万元以上;2021年,该村以梁化省级蔬菜专业镇建设为依托,重点打造有机蔬菜“一村一品”工程,成功申报有机蔬菜“一村一品”项目,再为村集体收入“添砖加瓦”。

据张国文介绍,2021年,小禾洞村按照产业相近、资源互补、利益相联原则,推动特石有机农场、吾乡别院民宿、陂特生态园形成产业联合体,不仅进一步盘活土地资源,也为村民增加就业机会和土地租用收入,让不少外出务工村民纷纷选择回乡发展。

农业特色资源、文化旅游资源、产业经济带……如今,走进小禾洞村党群服务中心,可以看到墙上挂着的一面农业产业地图,清晰地呈现出小禾洞村在农业产业方面的坚实基础和未来发展蓝图。“2023年,小禾洞村集体经济已达到20.9万元,今年有望突破40万元。”张国文说。

同时,小禾洞村利用临近县城的优势,瞄准农旅研学风口,培育创建了集“科普+研学+旅游+康养”于一体的小禾洞见生态园,通过与经营主体合作,打造成具备亲子旅游、体育运动、学生劳动教育和农耕实践等特色的田园综合体。据了解,该生态园于2024年元旦开业,一季度吸引游客超4万人次。

“目前游客量是比较可观的,周末基本上要接待百余名游客,一旦遇上节假日并举办活动的话,游客能达到千人以上。”小禾洞见生态园运营负责人曾荣辉说,为了保障园区的顺畅运行与日常维护,会聘请当地村民作为工作人员,目前吸纳了十多名村民。自生态园开业就在此工作的村民张先生分享说,不仅每月收入稳定在四五千元左右,更重要的是,这份工作实现了家门口就业,既赚钱又顾家。

“在旅游旺季,饭店生意异常红火,常常忙得不可开交。”今年57岁的村民周学爱以前是靠种田、种菜为生,后看到村里游客多了,便在村里经营着一家饭馆。她透露,凭借饭馆,每年能够额外增加约7万元的收入,极大地改善了生活状况。

图片

数读成果

今年以来,惠州市惠东县全面推动“百千万工程”加力提速,效果凸显,全县人居环境不断向好,经济社会呈现高质量发展态势和强大的潜力。

提升县域经济实力

今年上半年,惠东全县地区生产总值337.9亿元,同比增长3.1%。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2.5亿元,增长5%。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229亿元,增长2%,其中,工业投资167.9亿元,增长22.9%。

制定惠东县“1+4”方案,推动打造9个百亿级产业。

组建4个工作组定期到惠州新材料产业园现场办公,目前产业园累计征地1.96万亩,26宗落户项目已动工建设15宗、投产3宗,今年1-6月完成产业项目投资约20.9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86.3%。

惠东产业转移工业园13宗在建基础设施加速推进,今年1-6月累计投入3.3亿元;新投产工业项目5宗,预计今年新增产值1.5亿元;新动工工业项目5宗,预计今年实现工业投资8亿元。

今年1-7月惠东县36宗省、市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73.1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73.3%,高于序时进度15个百分点。

改善城乡风貌

突出抓好“1+3+3”镇和“10+37+12”村建设,21宗建筑业央企助力项目全部进场施工,12个镇84项“七个一”建设项目已完工34项,“10+37+12”村培育方案、培育项目库编制初步完成。

成功入选全国“五好两宜”和美乡村试点试验县。

积极推进白盆珠3宗乡村酒店项目建设。

深化人居环境整治,清理“六乱”约11.3万处。

今年以来,惠东县累计植树17.14万株。新营造红树林594亩及修复255亩,目前全县共有红树林1.09万亩。选取4个红树林项目(面积3073亩)开展红树林碳汇开发权交易试点。广东能源集团以超400万元竞得10年期碳汇开发权,是当前国内总量最大、数额最高的红树林碳汇交易。

改善民生福祉

加快县城建设规划编制和5个县城规划设计。1-6月25宗县城新型城镇化补短板强弱项项目完成投资约9.01亿元。开展县域副中心规划和“环两湾”滨海旅游区规划研究工作。积极申报省级县域商业建设行动示范县。

推进38宗交通工程建设项目,推进新建1所、改扩建8所学校,加快建设6宗医疗卫生项目,其中3宗年内完工并投入运营。

实施百村红色文化资源挖掘弘扬工程,完成175处红色文化资源建档。

激发镇村发展动力

谋划推进以县域为单元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由白花镇拓展到白盆珠、多祝、梁化、黄埠、吉隆等5镇。

力争今年70%以上的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20万元+”。

巩固群策群力的工作格局

17个镇街新增与21家建筑业企业结对帮扶项目23宗。

“双百行动”16项共建项目有序推进。

县总工会发动企业认耕撂荒地2675.69亩;团县委发动建设青年主题林30片;县妇联发动打造“美丽庭院”典型户65户。

发动48家企业参与“千企帮千镇、万企兴万村”行动,涉及64个村66个项目。

图片

统筹|策划 陈骁鹏

文|杨锦强 

图|王小虎 杨瑞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