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首届低空经济论坛结束,为第十一届中国航空金融发展(东疆)国际论坛拉开序幕。本次论坛聚焦金融如何推动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分别从租赁、保险、股权投资等行业视角分析低空经济发展中存在的机会与风险,探讨建立多方协同的运营保障机制,助力低空产业链融合发展。论坛紧贴低空产业发展方向,邀请到院校、低空经济运营、制造、金融等领域70余家机构的近300位嘉宾参会。
政校联合
打造低空产业发展环境
2024年初,滨海新区人民政府与中国民航大学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聚焦民航大学科技成果在新区转移转化、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平台建设与运营、打造高层次人才引进平台等五大重点领域合作内容。近日,东疆综合保税区也与中国民航科学技术研究院在产业规划、行业研究、试飞测试等领域达成战略合作,共同助力京津冀低空经济产业发展。
保税区党委常委、管委会副主任李公良说,东疆瞄准低空经济这个万亿级市场,在东疆北部片区5.6平方公里打造新质生产力产业园区,重点发展低空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并从适航取证、基础建设、金融服务到应用场景、人才引育等各个方面给予企业“一揽子”政策支持。未来,东疆将持续探索消费级无人机合规出口路径,做好低空经济与区域的“产城融合”,赋能区域城市运营和治理,积极推进“海洋+低空”“演艺+低空”“应急+低空”“科普+低空”等场景和业务创新。
中国民航大学副校长杨新湦说,我国在UAM建设方面仍存在低空载人飞行器核心技术暂未实现突破、低空新基建方向不明确、低空交通相关制度不够健全、资本投入未能形成有效合力等问题。中国民航大学将继续保持在可持续航空燃料、城市空中交通等领域的领先优势,贯彻“政产学研用”协同联动,瞄准前沿问题、未来新技术、未来场景,夯实天津发展低空经济基础、支撑行业健康发展。
行业升级
打造低空经济创新引擎
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东疆已协助50余家境内外租赁公司、100余家通航运营及企业客户以租赁方式引进通航飞机470余架,推动完成首单短途运输飞机保税租赁、首单大型直升机保税租赁“异地监管”、首单通航飞机经营性租赁资产包交易、首单直升机批量采购等一系列国内通用航空飞机的首单业务,业务覆盖公务航空、医疗救援、航空护林、航空培训、短途运输等重点发展领域,为低空经济运营企业引进低成本资金,推动了国家航空产业的发展。
在行业分享环节,中国民航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民航局中国民航高质量发展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航空经济研究所所长李晓津进行行业解读。在专家演讲环节,中航国际融资租赁有限公司、航联保险经纪有限公司、中国航空器拥有者及驾驶员协会基金代表进行主旨发言。
在圆桌讨论环节,来自融资租赁、航空制造、通航运营、投资机构、民航研究机构、数据运营、港口科技等领域以及东疆工信局、东疆港城文旅集团的多位业界资深人士奉献了“低空经济市场的新格局”“‘低空测试+港口巡检+亲海文旅’低空经济成熟运营场景的东疆探索”两场精彩的圆桌小组讨论。
据悉,近期,东疆将出台支持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措施,从适航取证、低空基础设施、金融支持、应用场景等方面出台支持政策,保障重大项目引进。
据了解,此次论坛不仅为低空经济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交流平台,更是通过汇聚各方智慧,在低空经济领域探索产融结合的一次有效尝试,将强有力地助推东疆低空经济朝着高质量发展的方向迈进。
转载须注明来源滨海发布
喜欢这篇推送,点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