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中产娃成绩断崖式下滑,藤校牛剑苗子真卷不动了...

全文3435字,阅读约需10分钟,帮我划重点

划重点

01全球中产娃成绩断崖式下滑,托福、A-level、SAT、ACT等考试表现不佳,引发关注。

02影响成绩的因素包括疫情影响、电子设备干扰、教育内卷以及考试改革等。

03然而,名校录取标准通常不会大幅下调,分数下降使申请竞争更加激烈。

04随着AI时代的到来,单纯依靠知识积累和死记硬背换来的高分已不足以让学生在未来竞争中脱颖而出。

05最终能够在时代浪潮中脱颖而出的,不一定是高分的学生,但一定是那些具备创新思维和应变能力的综合型人才。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对于标化考试来说,今年真是动荡不安。IB和AP考试出现大规模泄题,而A- level出分后,普遍压分情况也令申请英国名校的孩子发出一片哀嚎。


随后,各大考试官方下场,要么挽回口碑,要么调整改革。好像一场深刻的变化因此默默开启。


我们梳理了近两年全球各大国际考试后发现,全球的中产娃似乎都在面临成绩走低的普遍现象,给孩子和父母们带来了巨大压力。


伴随这一趋势的是,申请顶尖名校似乎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严峻。


孩子们的个人发展轨迹会如何改变,英美教育的目标和标准又会如何牵动中产家庭的未来呢?


图片


图片

多门国际考试成绩集体走低


2024年全球托福成绩报告引发了广泛的关注,特别是中国大陆考生的表现,出现了近年来罕见的显著下滑。


在今年的托福考试中,中国大陆考生的平均分则从去年的90分大幅下降至86分。


这一变化令人意外,过去十年里,中国大陆考生的托福成绩每提高1分都非常困难。


图片


直到疫情期间,ETS推出托福居家考试,中国考生的平均成绩才从81分迅速提升至87分,最终突破90分大关。


然而,今年的成绩大幅回落,出乎许多人的预料。


不只是中国,2023年托福全球平均分全线崩溃,听说读写均为下降趋势,导致全球平均分降至87分,比去年减少1分。


图片


托福考试的成绩波动并非个例。其他国际考试如A-level、SAT、ACT等也展现出类似的下降趋势。


根据《每日电讯报》报道,尽管四分之一的A-level考生仍获得A或A*的评级,但与去年相比,获得高分的学生数量减少了约16,000人,占比降至27.2%。


图片


这种变化延续了去年高分比例下降的趋势,当时A和A*占比减少了6.7万个高分。


被誉为“美国高考”的SAT和ACT考试的成绩也不容乐观。


根据College Board公布的2022-2023年度SAT分数报告,参加SAT考试的人数增加了10%,达到1,913,742人。


但平均分却从2022年的1050分下降到1028分,创下近五年来最低纪录。


阅读和文法部分,平均分为520分,数学部分的平均分则为508分。与此同时,总分在1400分以上的考生人数也较去年有所减少。


图片


ACT成绩同样表现不佳。2022年ACT平均分19.8,已创30年来最低纪录,2023年继续下滑至19.5。


ACT官方规定的基准分数线为:英语18分,数学22分,阅读22分,科学23分。只有达到基准线的学生,才会被官方认为具有进入大学学习的能力。


图片


2023年,只有31%的学生达到了3项或4项基准,而仅21%的学生全部达到了四项基准。


托福、PISA、SAT、ACT等关键考试成绩的集体走低,全球学生好像陷入某种成绩跌落的泥潭里。


图片

分数下降背后的真相


全球教育考试成绩普遍下滑背后,存在着复杂原因。


1、疫情影响,考生们心理异常


疫情无疑是过去几年来全球教育最大的冲击之一。


自2020年多国学校纷纷转为线上教学,尽管在线教育提供了学习途径,但教学质量和效果明显下降。


此外,社交隔离加剧了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焦虑和抑郁症在学生群体中急剧上升,影响了孩子们的学习表现。


世界卫生组织报告指出,疫情后全球焦虑和抑郁发病率上升了25%。


《2022年国民抑郁症蓝皮书》一组数据提到,学生是受抑郁症影响最严重的群体之一。


图片


这些心理问题不仅削弱了学习兴趣,也降低了学习效率和考试成绩。


这样的大背景下,教育资源分配不平等更容易带来后果。


低收入家庭难以获得稳定的学习设备和网络,导致这些学生在线上教育中明显处于劣势,成绩远远落后于经济条件较好的学生。


2、电子设备,干扰学习


手机等电子设备快成了孩子们学业路上的伏地魔。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调查显示,81个国家和地区中,约30%的学生在课堂上因使用电子设备分心。


图片


特别是社交媒体和短视频平台的泛滥,使学生陷入娱乐性内容,深度阅读和思考能力下降


长期依赖电子设备的学生在面对考试时,往往表现出注意力难以集中、知识掌握不扎实等问题,这也是全球考试成绩普遍下滑的一个重要原因。


正因如此,加拿大、英国、日本等国的学校已经采取措施,禁止学生在校园内使用手机,试图减少设备对学习的干扰。


3、教育内卷,学生内耗


教育竞争日益激烈,东亚国家表现得尤为明显。


孩子们为追求高学术成就,投入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导致学生过度学习、疲惫不堪,反而成绩下滑。


根据《中国青少年睡眠指数白皮书》报告,全国81%的高中生每天睡眠时间不足8小时,8.64%的学生甚至在晚上11点以后还在完成作业。


图片


这种长期高强度学习并没带来成绩的显著提升,反而加剧了学生身心疲劳与厌学情绪,进一步恶化考试表现。


4、考试改革,机考挑战


极为巧合的是,各大考试官方都在积极做改革,重点就是将线下考试转为机考。


例如,SAT考试在今年全面转为机考,2023年托福考试也进行了重大改革,未来AP考试同样计划推行机考。


这些变化增加了学生的适应压力,许多人在过渡期中承受了较大的心理负担,导致难以充分发挥应有的水平。


另外SAT、AP机考改革要求学生具备熟练的线上考试能力。


然而,许多学生对新的考试形式感到陌生,使得部分学生在应对考试时难以适应,进而影响他们的发挥。


此外,A-level考试在2023年也实施了“压分”政策,旨在将疫情期间膨胀的A和A*比例调整至疫情前水平,今年被视为这一调整的收尾阶段。


图片


A-level考试的高分占比显著减少,这也是全球成绩下降的一部分原因。


又是网课影响,又是心理问题,同时,孩子们还得面临教育内卷和各种变革。这些挑战扎堆来袭,全球孩子的成绩下降也就不足为奇了。


图片

爬藤申牛剑

比过去任何一年都艰难


虽然分数下降是全球现象,但名校标准通常不会大幅下调。


美国藤校和英国G5录取率本就非常低,分数下降可能可能使申请竞争更加激烈。


在大学申请条件保持不变的情况下,成绩的下滑实际上提高了申请难度。


例如,申请伦敦大学学院的机械工程专业,最低要求是A*AA,但许多成功的申请人往往拥有A*A*A的成绩。


而牛津和剑桥的要求更高,尽管官网上标注的平均要求是A*A*A,但实际申请中,许多学生手握3个A*才具备竞争力


对于那些能够保持优异成绩的学生,其竞争力将更加突出,他们可能更容易获得名校的青睐。


剑桥大学最新公布的2024年申请数据显示,2308名中国学生提交了申请,最终343人获得录取通知书,录取率约为14.86%


图片


录取的学生通常都以远高于最低要求的成绩脱颖而出。以自然科学-生物专业为例,76%的A-Level申请者至少取得了AAA*的成绩


同样,最近公布2028届新生画像的几所美国名校中,MIT新生SAT中位数为1520-1580,ACT中位数为35-36,许多排名前25%的学生几乎取得了满分


图片


根据耶鲁大学对部分新生的调查,新生SAT中位数为1550,ACT中位数为35,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的SAT和ACT中位数也分别达到了1500-1570和33-35。


随着录取标准愈加严苛,大学不再仅仅看重学术成绩,还会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如课外活动、推荐信和个人陈述等。


最好还要有科研项目、竞赛获奖,面试表现突出等其他因素加持。


但高分率下降其实也有好处,当大家都轻易拿到高分时,考试的区分度就失去了意义。


这不仅让大学筛选人才更难,也会影响考试的权威性,最终受到影响的还是学生自己。


图片


但,名校青睐的学生不仅需要优异的成绩,还需展示出在其他领域的才能和成就,以证明他们具备全面的素质与能力。


总体而言,全球考试成绩的下滑使留学申请的难度和复杂性增加,学生需要更加多元化的表现来应对竞争。


图片

卷分数的时代,过去了么?


看完上面这些名校新生数据,或许会让人倒吸一口凉气:是得多优秀的人尖,才高攀得上这些顶级大牛校?但藤校和G5的录取比拼还不止在标化考试成绩上,越来越多的顶尖院校开始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


AI时代一来,单纯依靠知识积累和死记硬背换来的高分,已不足以让学生在未来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那些看似抽象的创新思维、批判性分析能力、跨学科合作精神以及应对复杂问题的能力,正逐渐成为衡量学生成功的关键标准。


图片


单纯的高分成绩已不能完全反映一个学生的能力和潜力。


这一点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于2022年首次发布的全球学生创造性思维测评中得到了充分的验证。


这项测评覆盖了64个国家及经济体的15岁学生,分数范围从0到60分。


结果显示,OECD国家15岁学生的平均成绩为33分,其中新加坡学生以41分领先,位列所有参与国的首位。


图片


相比之下,中国香港和澳门地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平均分分别为32分,低于OECD的平均水平。


尽管这些地区的学生在阅读、数学和科学等传统学科中表现优异,但他们在创造性思维方面的表现却不尽如人意。


这一结果揭示了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许多在学科成绩上表现突出的高分学生,在创造性思维和综合能力上却存在明显不足。


尽管传统教育模式过分强调知识灌输与记忆,忽视了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批判性思维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图片


学生虽然能够在应试中获得高分,但当面临需要创新和解决复杂问题的实际挑战时,往往显得力不从心。


随着AI时代的到来,这一趋势愈发明显:成绩固然重要,但已不再是评判人才的唯一标准。


最终能够在时代浪潮中脱颖而出的,不一定是高分的学生,但一定是那些具备创新思维和应变能力的综合型人才。


近期直播主题覆盖:美国大学排名解读、新西兰留学,欢迎点击【红色按钮】预约👇


家长社群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