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将新建一批专业特色学院!

建设湖北数字经济学院

湖北双碳学院等新型学院

建设建现代产业学院

现场工程师学院

专精特新产业学院

乡村振兴学院等一批专业特色学院

……

图片

9月26日

湖北召开新闻发布会

湖北省科学技术厅

党组成员、副厅长夏松

中共湖北省委组织部

部务委员王发读

湖北省教育厅

一级巡视员张金元

湖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党组成员、副厅长王伟雄

解读《关于统筹推进

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的意见》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按照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我省率先从省级层面出台《意见》。

《意见》聚焦破解人才培养与科技创新供需不匹配、科技创新牵引教育改革成效不显著、教育科技人才一体贯通不顺畅等结构性矛盾问题,共提出20条举措。

《意见》提出,到2029年,湖北将成为全国重要的科技创新策源中心、科技成果转化中心、新兴产业创新中心、高端人才集聚中心。到2035年,湖北将全面建成教育强省、科技强省、人才强省,建成科技强国重要战略支点。

湖北科创资源亮“家底”

湖北拥有央属科研机构23家、各类高校132所、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32个,在校大学生近200万人;两院院士、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长江学者等高层次人才总量居全国第一方阵;现有国家实验室1家、全国重点实验室18家、湖北实验室10家

依托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组建的10家湖北实验室,集聚了各类人才近3000人、产出了32项国际国内领先的科研成果;484家新型研发机构集聚了包括两院院士在内的科技领军人才超过200人,累计孵化科技企业超过1000家

湖北科创供应链平台入驻企业4.1万家,发布需求总数达到2.4万项,促成6500多项需求成功对接。

从这四个方面

强化创新平台和攻关布局

《意见》立足湖北实际,从科研平台、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4个方面,强化创新平台和攻关布局,激发各类人才创新活力,提升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科研平台:建强实验室体系,高效保障国家实验室建设运行,壮大全国重点实验室规模,打响湖北实验室品牌,在若干领域实现“国际领跑”;打造世界一流大科学装置集群,形成“大科学装置支撑大科学计划、大科学计划吸引高层次人才”的良好局面;支持产学研合作建设技术创新机构,完善引育并重的创新平台人才集聚路径等。

基础研究:建设“基础研究特区”(目前正在数学、光学、化学、地学、生物学等5个领域开展试点),支持自由选题、自行立项、自主使用经费,集聚一批以青年科学家为主体的科研团队,围绕高价值、高风险的重大科学问题开展长周期基础研究;持续深化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地合作”,未来5年用好总规模6亿元的湖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积极争取在优势领域探索设立新的国家联合基金;同时做大做强省自然科学基金创新发展联合基金,在实施好16支联合基金的基础上,鼓励地方政府、企业设立更多联合基金;完善基础研究评价机制,加大对于非共识项目和“冷门研究”的支持等。

技术攻关:聚焦光电子信息、高端装备、类脑科学等重点方向,持续突破一批颠覆性、迭代性技术;实施“61020”全链条攻关,围绕主导产业、优势产业,研发推出更多首款、首次、首创产品;建立与有组织科研相适应的评价机制,将承担重大科技任务情况纳入高校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考核。

成果转化:建设以“用”为导向的科创供应链平台,打通技术、金融、人才、场景等各类需求,推进科创供应链平台向产业端延伸;加快建设一批概念验证中心和中试基地,培育技术转移转化服务机构,加强技术经理人队伍建设。

湖北将新建这些新型学院

为了提高人才自主培养水平和质量,湖北将加强学科专业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化产教融合。

建立科技发展、国家战略和湖北发展需求牵引的学科专业设置调整机制。以专业建设为切入推进高校分类改革,指导高校按照研究型、应用型、技能型等类型分类发展。深化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推进理工结合、工工贯通、医工融合、农工交叉、工文渗透。办好湖北科创学院、湖北人工智能学院,建设湖北数字经济学院、湖北双碳学院等新型学院。

围绕基础学科、交叉学科和新兴学科等经济社会发展急需领域,建立专业贯通式培养机制,推动产学研一体化融合,协同多方力量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统筹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强基计划、中学生英才计划、大国工匠青苗计划。深化大中小学一体化育人,实施“本-硕-博”科研训练计划,强化科技教育和人文教育协同。

支持高校建设未来技术学院、国家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建设一批专业特色学院,支持行业企业与高校共建现代产业学院、现场工程师学院、专精特新产业学院、乡村振兴学院,创新开展产学合作协同育人。

博士后人才培养

单人最高资助

可达150万元以上

深入实施“技兴荆楚”工程,设立荆楚工匠培育专项,加快建设一流产业技术工人队伍。全面实施“新八级工”职业技能等级制度,指导推动企业开展特级技师、首席技师评聘工作,支持高技能人才参加工程系列职称评审。

截至目前,湖北建有博士后科研平台435个,累计招收培养1.4万余人。深入实施“博聚楚天”工程,加快培养青年科技人才。湖北将实施更加积极的资助项目:

新进站博士后按照20万元/人的标准给予日常经费保障。

当年出站且在省内企事业单位就业的博士后,符合条件的给予每人30万元安家生活补贴。

构建博士后人才培养体系,单人最高资助可达150万元以上。

建立博士后职称评审绿色通道,在站期间可直接申报高级职称。

开辟优秀博士后人才入选省“青年拔尖人才”项目的直通渠道。

【来源:湖北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