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至28日,第二十四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在上海举行。作为工博会科技创新展中常设的高校展区,今年,共有海内外75所高校携615项科技创新成果亮相,充分展现高校的创新策源能力。其中也有来自嘉定的高校项目,他们立足专业优势,将新质生产力与传统文化相结合,带来了令人眼前一亮的科研创新成果。
上海大学展台上,除了基于Micro-LED的车载AR-HUD、高性能非线性宽频减振器等“硬核”的创新技术外,一件极具中国传统特色的太极服和太极球吸引了众多观众的目光。
乍一看只是件普通的黑色太极服,实际上这件衣服内部还集成着高精度传感器和深度学习算法。使用者穿上后,可以实时捕捉动作数据,精准监测太极拳演练中的姿势、力度、节奏等关键指标,通过智能反馈系统及时纠正错误,提升太极拳练习效果。
上海大学悉尼工商学院硕士生导师陈军在教授国际商务等课程时,经常将中国太极文化的精髓融入其中,“太极强调的是一种内在的力量与和谐,这和商战所提倡平衡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是相通的,所以我在学校也会开设太极文化与商战课程。”
在陈军的引导下,中外学生对太极的兴趣逐渐浓厚,为了更好地学习和领悟太极的奥义,上海大学国潮太极社的学生们开始尝试将太极文化与数字化智能化进行结合。为此,商学院团队的成员们开始“跨界”,从零起步研究各种传感器和芯片,试图找到一种能够实时监测训练者身体数据的解决方案。最终,通过与校外企业的合作,团队研发出了太极动姿检测器技术,即针对陈氏太极拳动作识别设计,利用深度学习算法对传感器数据进行解析,从而精确识别并评分用户每个招式的表现。
为了打破地域界限促进全球化传播,团队还设计了移动在线平台和智能穿戴设备,帮助用户无论身处何地都能享受高质量的太极教学资源。“这款产品不仅让上海大学悉尼工商学院的留学生们更好地掌握太极拳的技巧,也深受海外市场欢迎。”陈军表示,“我们希望为全球太极拳爱好者提供融合智能化、便捷化、个性化的高端学习平台及文创产品,让太极的智慧与和谐之美触及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无独有偶,作为全国两所参展高职院校之一的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带来了“无穿戴式虚拟戏曲数字人”项目,通过在中华传统文化中注入数字虚拟技术,让中国戏曲在元宇宙时代绽放新的光彩。
这一结合现代科技与传统文化的新颖展览项目,无疑成为了展会的一大亮点,吸引不少观众驻足体验。大家纷纷站在镜头前,通过表情和肢体的表演与虚拟戏曲数字人进行互动。体验者的捏指转身、一颦一笑都在虚拟戏曲人身上得到精准呈现,仿佛置身于真实的戏曲舞台。
“无穿戴式虚拟戏曲数字人”项目,通过先进的数字人虚拟创建技术、结合服饰全方位物理解算、无触点动作捕捉和语音合成等新技术,将体验者的形象、动作和声音细腻转化为数字信号,塑造出逼真生动的虚拟数字人。这些数字人能够在虚拟世界中实现即时互动,以丰富多样的表演和展示形式呈现给观众。“通过这一项目,我们期望为观众带来沉浸式的文化体验,让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在元宇宙时代绽放更加绚烂的火花。”传统工艺元宇宙技术应用研究院院长吴慧剑表示。
据了解,今年是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二次受邀参展,与往年相比,此次展出的数字人项目技术实现了更大突破,从“穿戴式数字人动捕展演”成功优化为“无穿戴式数字人动捕展演”,这一创新不仅提升了用户体验,也进一步推动了数字人技术的发展。
在技术转化落地方面,运用“无穿戴式虚拟戏曲数字人”这一技术,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已完成《百年巨匠·教育体育篇》的数字虚拟人设计任务,共设计蔡元培、马约翰、张伯苓等7个数字人,用原貌、原作、原物、原址和情景再现的手法还原巨匠的本色,展示⼀个个有血有肉、生动鲜活的巨匠形象。“目前,我们还在与梅兰芳纪念馆合作,研究开发梅派京剧数字人,探索未来应用在类似梅兰芳纪念馆等各类文化馆的可能性。”吴慧剑表示。
撰稿:奚柔
喜欢就点个“赞”和“在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