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中求变 —— 延津县农村“三变五合”改革观察

关注我们

图片


秋收时节,走在延津农村,处处可见农田里农机穿梭,听到人们的欢声笑语。这是一年中农民最为期待的时节,伴随着机器的阵阵轰鸣声,一垄垄花生从泥土里翻出,一棒棒玉米直接脱秆入仓,从人们相互交谈中可以得知,今年是个丰收年。

丰收的图景中,延津县通过党建引领,率先在部分村庄进行“三变五合”改革,深入挖掘农村资源潜力,实现村集体和群众持续稳定增收,不断涌现一批批特色产业村。

啥是“三变五合”?“三变”即“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五合”即在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前提下,因地制宜成立的资产、土地、劳务、旅游、置业等五大股份合作社。

延津县委书记李泽宙说,产业做大做强、农民持续增收,是实现乡村振兴、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必须破解的难题,延津县将“三变五合”改革作为破题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正在越来越多的村庄落地开花。

记者注意到,在一些村庄,存在集体资源被少数人违法长期占用,拖欠集体资金,以及资源闲置等现象,干部有难处,群众有怨言。而“三变五合”的核心就是整合闲置或被侵占的集体资产资源,通过“清产核资”“股份量化”等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组建资产股份合作社,村民按股份多少分配收益。完成“三变”工作之后,因地制宜组建的五大股份合作社,以其经营内容不同、收益方式不同,对入股村民进行收益分配。

在农村,很多村庄农户的田地被分成三四块甚至六七块,浇地、种植多有不便,常常是疲于在不同地块间劳作,顾着这头顾不上那头,流转出去的收益也很低,特别是青壮劳动力多数时间外出务工,传统的种地方式确实已经落伍了。

“过去,农户地块零散,每亩地只能租400元,现在通过土地整合,全村流转了405亩地租给种粮大户,每亩可租1000元,每亩增值600元。”9月25日,延津县石婆固镇北王庄村党支部书记胡好礼介绍,该村在外做生意的多,土地流转不但让农户多收益,也为种粮大户提供了创业空间。

胡好礼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村里通过成立土地合作社流转土地405亩,实现每亩55元的“价差”和新增耕地5.1亩的“量差”,村集体年均增收2.5万元;置业合作社投资建设标准化厂房,出租给网红达人“小袁麻麻”作直播基地,年租金4万元;劳务合作社承接小区绿化、道路维修等小型工程,农民不用出远门,既能照顾家里,又能利用农闲时间打工挣钱,仅此一项2023年就为集体实现增收40万元。

手中有钱,办事就有了底气,北王庄村通过一系列建设,短短两年就有了大变化:家家门口绿草如茵,果树飘香;村里道路硬化后,全部装上路灯,群众晚上出门亮亮堂堂;扒掉土台子,上马大舞台,老婆婆小媳妇跳起广场舞,农村的夜生活一点儿不比城里少;村里的老年食堂建好后,80岁以上老人免费就餐,幸福真真切切融进生活里。

在当地,一说到“三变五合”改革,“南秦庄北王庄”已经成为固定组合。南秦庄是“三变五合”的样板村,胡好礼在工作中遇到难题,经常求教南秦庄党支部书记秦天周。

图片


南秦庄是从2020年开始推进“三变五合”改革的,在土地整合实现成方连片集中经营工作中,赢得了群众支持,目前入股群众每亩土地实现价差550元,村集体实现增收10.6万元;2019年成立的劳务合作社,可实现年净收入2万余元;旅游合作社利用环村排水沟渠发展“池中种藕、莲下养鱼”鱼藕混养立体种养殖项目,又整治南分干渠和其他分支河堤,栽种葡萄和其他绿化果树,打造出一条环村观光风景线;通过置业合作社建设10余座蔬菜大棚和养殖大棚,租给群众经营,年实现增收13万余元。

南秦庄种植户许敏是种甜瓜的行家里手,她种植的“绿宝”甜瓜甜度高、口感好、上市早,深受消费者青睐,每亩地收入近2万元,在新乡和郑州市场广受欢迎。和以前种植小麦、玉米等传统作物相比,收入多了10多倍。

“从去年开始,我们利用村北的荒坡树林原生资源,打造集采摘和亲子游为一体的游乐休闲场项目,已投入资金30余万元,预计年增加集体收入10余万元。”秦天周告诉记者,通过“三变五合”改革,村集体经济由原来的收入不足1万元,增加到现在的28万元,群众从股份分配和福利发放中,实实在在感受到了幸福感和获得感。

如今,延津县的“三变五合”改革逐渐积累了实践基础、制度基础、理论基础和群众基础。当地基层干部总结说,土地合作社让农村土地生金、旅游合作社让乡村游客如云、劳务合作社让农民八方来财、置业合作社让农村强基固本。

改革带来的变化不仅有这些,无论是专家调研还是记者采访,一个共同的感受是,那些实施“三变五合”改革的村庄,党支部的威信提升了,村风民风向好了,基层治理的良性局面顺势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