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中山大学新生中
有这样两位特别的学生:
一位是来自广西百色隆林中学的
2024级药学院本科生罗竹贞
另一位是开启在中山大学第七个学年的
2024级旅游学院博士研究生卫杰
他们俩原本是一对相遇于大山的师生!
卫杰与罗竹贞受访时合影(拍摄于2024年9月)
3年前,卫杰奔赴大山
从中山大学来到隆林中学支教
他和罗竹贞成了“师徒俩”
3年后,罗竹贞走出大山
今年从隆林中学考入中山大学
她如愿和卫杰成为“师兄妹”
这是一场
青春与理想的“双向奔赴”↓↓
“作为一名支教老师
需要同时具备作为志愿者的服务精神
和作为人民教师的职业精神”
这是卫杰写在
自己支教工作总结中的一句话
中山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在隆林中学的4位队员,卫杰(左一)
3年前,卫杰所在的
中山大学第23届研究生支教团广西分队
来到隆林中学支教
卫杰和他的三位同学
一起加入了支教团队
按照隆林中学的安排
卫杰接手高一年级
四个班的地理科目教学
协助班主任管理班级
卫杰和罗竹贞成了“师徒俩”
卫杰与班里同学合影
去隆林之前
卫杰和他的三位团队友一心想要
当好孩子们与外界的“桥梁”
为他们种下梦想的种子
他们还要对得起“教师”的身份
练好教学基本功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支教团在学校里开展赠书活动
为了提升学生们对地理科目的兴趣
卫杰经常带着学生们
观看《航拍中国》等纪录片
并讲解其中的重要知识
周六放假迫不及待冲出教室的场景
变成了全班一起追纪录片
经过两个学期的教学
卫杰任教的班级成绩显著进步
地理科目成绩远超同类型班级
单科高分频繁出现
卫杰与班级同学的合影
有事找“杰哥”
是竹贞和同学们的口头禅
担任副班主任的卫杰
总是时常主动找班级同学
了解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情况
当支教团队成员得知
当地中学对新高考选科准备不足
不少学生、家长向他们咨询选科事宜
他们也查阅资料
积极为当地学生答疑解惑
鼓励学生们设定自己的目标院校
卫杰为学生开展职业生涯教育
在此后的班级生活中
卫杰和竹贞“师徒俩”渐渐熟悉起来
支教团老师对学生
认真负责的态度、渊博的知识储备
影响了竹贞
“就想要成为老师们那样棒的人”
也帮助了隆林中学许多学生
让他们在心底加深了“走出大山
改变命运”的渴望
卫杰与同学们一起跨年
卫杰在支教时还有一个小愿望
“自己教过、带过的学生里
有一位能考上中大,就好了”
他在支教过程中
会分享大学生活的美好
常常讲述中山大学的校史
和大家分享他优秀校友们的故事
激励大家好好学习
卫杰向高二年级学生宣传中山大学
卫杰和他的队友们
为了帮助当地的困难学生
还共同组织策划助学项目
在学校的配合下
他们在高一年级开展了
“一对一”助学的报名、面谈筛选
让家境贫困的学生能够继续学习
他们策划的助学项目
在第二年正式落地
助学金发到了学生手中
支教结束与同学们告别(右二为罗竹贞)
支教团的支教服务结束后
卫杰仍然关注着
隆林中学学生们的学习和生活
他留下了自己的手机号码
欢迎大家有事继续找“杰哥”
支教团的到来
也在当地的学生心里种下了理想的种子
考上中山大学
也成为了竹贞的奋斗目标
去年10月
支教团成员们相约回到隆林中学
给步入高三的同学们鼓劲
再一次给大家详细介绍中大
竹贞正是在这次宣传中
加深了要“冲一冲”中山大学的想法
卫杰回隆林中学时与罗竹贞的合影
对卫杰来说
鼓励大家“冲一冲”
并不是说只有考上大学才圆满
“就像在学校里
师长经常告诉我们
所谓立大志、做大事
不一定要轰轰烈烈
无论哪一件事
脚踏实地、执着坚韧地去完成
才是更重要的”
卫杰与班级同学的合影
卫杰也想鼓励自己的学生
希望大家能在追逐梦想的过程中
不断超越自己
去看到更大的世界
决定“冲一冲”的竹贞
也保持着这样一颗平常心
找到自己的目标
今年,她考上了中山大学药学院
中山大学药学院2024级本科新生罗竹贞
未来的日子
竹贞希望自己能在
学好专业知识的基础上
多参加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
感受在中山大学的精彩生活
罗竹贞在中山大学军训
从中山大学到隆林中学
从隆林中学到中山大学
今年卫杰和竹贞
从“师徒俩”变成了“师兄妹”
这是一个“顶峰相见”的励志故事
希望他们
在新的人生阶段上
继续遇见更好的自己
加油!
来源丨中山大学、百色融媒、百色共青团(本文图片均为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