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过境,气候变迁如何重塑人口格局

作者:李小蕾 

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健康学院硕士研究生

责编:吕利丹 

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健康学院副教授




   国庆即将到来,想必不少小伙伴已经准备就绪,只待放假出发去旅游。许多朋友也在担心中秋节部分地区的坏天气是否会延续到国庆节。

    9月是秋台风活跃期。前段时间,多个台风继第11号台风“摩羯”肆虐我国海南、广东雷州半岛之后,13号台风“贝碧嘉”又悄然登陆上海,并迅速扩散至相邻省份,给沿海地区带来严重影响。14号台风“普拉桑”、15号台风“苏力”接连生成,虽未直接登陆我国大陆,但其带来的风雨仍对我国多地构成了影响。

图片


    《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2024)》显示,受大气圈、水圈、冰冻圈等多方面原因,2023年是全球有观测记录以来最暖的一年,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不仅是中国,全球的极端天气数量,比如高温、暴雨,都会变得更多、更频繁。将气候科学与人口学视角相融合,我们不难发现,不仅是台风,气候变化对人口和人类社会生活的影响可能绵延数年之久

    

    今天我们来聊聊气候变迁对人口的影响。哪些社会群体更易受到气象灾害的侵袭?气候变化又是如何悄然改变着区域人口的分布与结构呢?


1

全球台风暴露的人口画像

    在最近的讨论中,台风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气候问题。当这些猛烈的风暴席卷人口密集的区域时,它们携带的狂风、低压系统、倾盆大雨和猛烈风暴潮常常汇聚成一场毁灭性的灾难。这不仅造成了广泛的物理破坏,还显著增加了死亡和疾病的风险。在资源匮乏的地区,台风的影响往往更为严重,因为这些地区缺乏减轻风暴影响的有效手段和资源。

    近期,一项发表于《Nature》杂志的研究,通过创新的建模方法,评估了2002年至2019年间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人口受台风影响的程度,并揭示了暴露风险的地理分布特征。

    研究发现,在这段长达18年的时间里,台风波及了全球117个国家和地区,但强度分布并不均匀,东亚、东南亚和北美是受台风影响最严重的。具体而言,中国、日本、菲律宾和美国,这四个国家占据了全球人日暴露(即年度台风影响天数与受影响人口数量的乘积)的绝大部分,合计占比超过75%。其中,中国大陆的人日暴露占全球人日暴露比例高达33%

图片

2002-2019年台风年人日暴露量的全球分布
(a北美和中美洲大西洋沿岸;b加勒比;c朝鲜半岛和日本;

d东亚沿海地区;e东南亚;f印度东部和孟加拉湾)

图源:Jing, R. et al., 2024


    和我们的直觉一样,科学监测也表明受台风影响的人口规模也在逐年攀升,从2002年的约4.08亿人增加到2019年的7.92亿人,几乎翻了一番。相当于每年平均有近5.6亿人口直接暴露于台风的威胁之下,且受影响的人口规模随着台风强度的增加而不断攀升。并约有1.15亿人遭受了1类严重级别台风(最大风速大于119 千米/小时)的直接影响。

     不少人表示比上班更痛苦的是大风大雨的周一早上趟水上班。但是相较于青年人,儿童和老年人更多的被暴露于台风风险中。

图片


    在2015-2019年间,每年有2亿儿童与老年人被卷入台风的威胁之中,其中儿童和老年人数量相当,受威胁的儿童更集中在5岁以下。受台风威胁的老年人绝大部分生活在亚洲,达到9500万,北美次之,为840万。

    相比较于台风的直接影响,伴随着台风的次生灾害对于儿童与老年人的考验更为严峻。儿童与老年人在灾害中难以获取基本医疗保健、基础设施和交通网络受损导致的出行困难、电力中断以及饮水和食物供应的短缺。特别地,老年人还可能因行动不便而面临疏散难题,这在台风等自然灾害的紧急疏散过程中尤为棘手,极大地增加了他们的脆弱性。

图片

受台风影响人口的年龄分布

图源:Jing, R. et al., 2024


    遭遇台风的人相较于没有遭遇台风的人通常会更贫困,尤其是在台风多发的密集区域。一种可能的解释是“选择性迁移”效应:拥有更多资源和选择权的人群倾向于离开风暴高风险区域,从而间接地将这些高风险地带留给了社会经济地位相对较低的人群。其次,风暴本身,尤其是高强度风暴,对社会经济结构具有直接的负面冲击,加剧了已存在的不平等现象。

图片

2

气候变化如何影响人口迁移?

    气候变化不仅仅限于台风,其范畴还包括多种极端天气和长期气候现象,并对人口动态和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这种影响既体现在区域内人口规模的增减,也体现在人口的迁移流动上。

    在前工业时代,人口规模受土地承载能力变化的制约,而土地承载能力又与气温变化密切相关。总体来看,过去两千年气温持续下降,公元1000年至1911年间,中国经历了的五次大规模人口衰退都发生在气候寒冷期,人口中心也随之向东南迁移了数百公里。由于农业技术的局限,长期的气温变化对粮食供应产生了显著影响,土地承载能力随气候冷暖交替呈现出短期波动。人口往往增长到土地承载的极限,而当人口增长给土地承载力带来的压力达到一定程度时,土地承载能力下降,进而引发社会和人口危机,并且也会带来人口的迁移流动。

    我国华北地区处于北纬35至40度的气候变化显著带,对气候变化的反应尤为敏感。气候变冷或变干不仅降低了耕地产量,还可能导致耕地被弃耕,加剧水灾、旱灾和蝗灾的频率。气候寒冷持续最久的东汉晚期至隋朝中期的四百多年里,北方游牧和半游牧民族南下的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因此,气候变化通过推动北方民族南迁和战争,对中国历史上的人口变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图片

气候变化对人口增长的影响传导机制

(图中“+”代表正相关,“-”代表负相关)

图源: Zhang, S. et al., 2021


    在交通不便的过去,人们,尤其是农民,难以进行长途迁徙,因此,气候变化引发的迁移通常是暂时的。然而,随着现代交通工具的进步,长期人口迁移变得更加可行。当某些地区频繁遭受极端天气事件时,一部分人可能会考虑迁往更宜居的地方。这种因气候变化(无论是突发性还是缓慢发生的变化)导致的迁徙现象被称为“气候移民”。

    气候变化通过三种主要途径影响移民行为。首先,直接气候变化,如飓风、洪水、海啸等极端天气事件,通常导致短期、短距离的迁移。其次,由气候变化引起的环境生态系统变化产生二次影响,例如干旱、盐水入侵、海平面上升和沙漠化,通常引发长距离、永久性的迁移。最后,气候变化对农业、就业和经济系统的广泛影响,通过影响农业生产、就业和收入等经济驱动因素,促使人口自愿迁移

图片

    气候变化引发的移民还和地区老龄化问题紧密相关。在受灾严重的地区,气候变化使大量年轻劳动力外流,留下老年人。这导致这些地区同时面对气候变化、人口减少和老龄化的多重问题。随着人口减少,这些地方的税收减少,而应对气候变化的成本却在上升,使得它们在恢复和适应方面更加困难。中国的研究表明,人口迁出与快速老龄化的情况往往相互叠加,对迁出地的经济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而对于气候移民迁入地而言,年轻移民的涌入虽带来了活力,但也对基础设施、住房及公共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挑战其可持续增长管理的能力。若政策制定未能全面考虑人口变化的复杂性,仅聚焦于气候迁移本身,则可能难以有效应对未来人口结构的快速变迁

图片

气候变化与人口变化深刻关联,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重塑着人口的分布格局与特征,挑战着每一个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路径。或许在未来,我们也将面临更多极端天气的考验——这也需要我们以新的决心、勇气与智慧,在应对这类极端天气系统带来的各种挑战的同时,探索减少人类活动对全球气候负面影响的有效途径。

图片


向上滑动阅览参考文献

[1] Black, R., Adger, W. N., Arnell, N. W., Dercon, S., Geddes, A., & Thomas, D. (2011). The effect of environmental change on human migration. Global environmental change, 21, S3-S11. 

[2] Burzyński, M., Deuster, C., Docquier, F., & De Melo, J. (2022). Climate change, inequality, and human migration. Journal of the European Economic Association, 20(3), 1145-1197.

[3] Gu, X., Chen, P., & Fan, C. (2024). Socio-demographic inequalities in the impacts of extreme temperatures on population mobility. Journal of transport geography, 114, 103755.

[4] Hauer, M. E., Jacobs, S. A., & Kulp, S. A. (2024). Climate migration amplifies demographic change and population aging.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121(3), e2206192119.

[5] Jing, R., Heft-Neal, S., Chavas, D. R., Griswold, M., Wang, Z., Clark-Ginsberg, A., ... & Wagner, Z. (2024). Global population profile of tropical cyclone exposure from 2002 to 2019. Nature, 626(7999), 549-554.

[6] Lee, H. F., & Zhang, D. D. (2010). Changes in climate and secular population cycles in China, 1000 CE to 1911. Climate Research, 42(3), 235-246.

[7] Warner, K., & Afifi, T. (2014). Where the rain falls: Evidence from 8 countries on how vulnerable households use migration to manage the risk of rainfall variability and food insecurity. Climate and Development, 6(1), 1-17.

[8] Zhang, S., Zhang, D. D., & Pei, Q. (2021). Spatiotemporal shifts of population and war under climate change in imperial China. Climatic Change, 165(1), 11.

[9] 卜超群,李晓岑.国外气候变化与人口迁移研究[J].科技导报,2021,39(19):32-42.

孙翊,徐程瑾,王铮.气候变化下的中国区域间人口迁移及其影响[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6,31(12):1403-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