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炸裂了!比拒绝上学门诊更炸裂的门诊,居然在上海出现了!
上星期包爸刚跟大家聊完“北京开设拒绝上学门诊”《戳这里回顾》事件,相关视频也刚拍摄完上传,不少姐妹们还在热火朝天地讨论着。
本以为今年开学的热点事件就止于此了,没想到上海出了一个更加炸裂的门诊——“空间与数学学习困难门诊”。
这个门诊是由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心理卫生团队与上海交通大学心理学院联合设立的,专门服务学习数学、物理、化学等感到困难的学生。
据门诊介绍,空间知觉和想象能力不足带来的困难会影响对算数、几何、物理和化学的学习。而这个门诊的建立,就是期望能准确评估和解决这些问题,帮助孩子提升空间思维与想象能力,改善学习障碍。
门诊将于10月8日正式开放,挂号费316元(供参考),目前开放预约的三天,无一例外,全部约满!
首先,包爸感慨医学的伟大,社会在进步,医学团队对于人体的研究颗粒度越来越细致。
其次,包爸认可这个门诊的专业与科学,当孩子的空间知觉和想象能力受损时,的确会使得孩子在脑海中难以“看到”图像,出现类似心理学中“心盲症(aphantasia)”的现象。
所以能够帮到这部分孩子去改善学习障碍,的确是一个很好的事情,毕竟学数学是真的能让人崩溃,老母亲讲题更是能讲崩溃。
但与此同时,包爸又感到有些悲哀。
从什么时候开始,讨厌学习成了一种病,数学物理不好也成了一种病?
那后续针对语文英语美术音乐,是不是都能按学科分门别类地对应出一系列门诊来?
然后每一个科目对应一个专业门诊,
学习好的去上课,学习不好的去诊室?
光是想着就已经觉得窒息感扑面而来......
是心理问题还是身体问题?
空间与数学学习困难门诊的出现,让包爸思考了一个问题:
大多数学习成绩不好的孩子,到底是心理问题多,还是身体问题更多呢?
我们不否认,的确有些孩子就是缺乏空间想象能力,缺少图像构建能力,无论怎么想都想不明白这个几何图形的变换。
但是,能力完全缺失的孩子非常非常少,我们轻易不要质疑孩子的能力。
而大部分能力稍弱的孩子,其实经过耐心的引导和题目训练,基本就能解决这部分困扰,所以家长们如果非必要,也别老想着把孩子往医院里送。
除了非必要情况,其实还有很多学习不好或者抗拒学习的孩子,更多是从心理上就已经产生了抵触情绪,所以直接影响了学习上的表现。
归根到底,这是心病,而且存在类似心病的孩子越来越多......
当孩子在反抗的时候,他们在反抗些什么?
在我们的记忆里,不爱上学的好像都是成绩不好的孩子。
因为作业没完成担心被老师骂、
因为考试没考好会被老师罚站,
因为课堂上老师讲的听不懂觉得没意思,
因为上课睡觉会被点名等等。
仿佛只要提到不爱上学,对应的必然就是差等生。
但这两年,我们发现越来越多的学霸也变得不爱上学,抗拒上学。
有的孩子说:
“我从小学到初一都是年级第一名,进入初二,第一次月考,我竟然考了第二名,我觉得我太糟糕了,别人看我的眼光都变了,在学校的每时每刻我都很紧张,好累,压力好大,熬了一个月我实在撑不下去了,就休学了......”
还有的孩子说:
感觉我的人生就像一座牢笼,每天坐在一平米不到桌椅上,课桌上全是书和卷子,座位窄得分不开腿,课间不能闹不能笑,学完一天回到家,在家里的小书桌前继续学,直到有一天,我受够了,我想逃......
说到这,让我想起了一头虎鲸的故事。
要知道,如果没有人类的捕获,虎鲸应该在海洋里度过它普通的一生,即使因为捕不到食忍饥挨饿,虎鲸大概率也不会伤害人类,因为人类并不在虎鲸的食谱当中。
但这头叫提里庫姆的虎鲸,一生曾杀掉三个人!
原因是它从小被捕,每天被逼着进行长时间的动物表演,表演结束就被关在狭窄的水池子里,没有自由,没有快乐。
要知道,重复就意味着枯燥,而且越是思维发达的动物,就越是难以忍受这种孤独感。
而孩子们也是一样,活泼可爱、有好奇心和兴趣是孩子们的天性,但每天除了听课,做题就是考试,除了吃饭上厕所,甚至连位置都无法离开......
你看,孩子们像不像那只被迫关在水池子里的虎鲸?
只不过,这个水池子叫学校,像这头虎鲸一样可怜的,是孩子们。
于是,发疯的提里库姆杀掉了它的饲养员,因为它是虎鲸,而一些孩子选择在精神上杀掉自己,于是他们得了厌学症。
拒绝让孩子陷入管窥效应
在上一篇文章发出去以后,评论区里也出现了各种角度的留言。
部分学校/老师的角度认为:当一个孩子不“正常”的时候,家庭的问题更大!
而部分家长的角度认为:当很多孩子不愿意上学的时候,那就是学校的问题!
当然,也有比较中立的角度,家庭学校各打五十大板,把这个问题直接归结为社会问题。
相信这两年大家听得最多的一个词,叫做“降本增效”,人力上,从一人一岗变为一人多岗;业务上,减少花里胡哨,聚焦把一件事情做好,以降低成本,提升效率。
但我们越来越发现,这个词好像也被用到了孩子的身上,为了让孩子在卷得飞起的现实世界中崭露头角,所以减少各种活动,减少各种不必要的兴趣爱好,聚焦于学习本身。
于是,家长只看孩子成绩,老师也只看孩子成绩,而学校恰好就是提升学习成绩的地方,于是孩子讨厌学习,更讨厌上学。
在心理学中,有个词叫“管窥效应”,它源自于成语“管中窥豹”。
说的是当一个人通过管子去看东西的时候,看到的都只是管子内的东西,而管子以外的东西都是看不见的。
而当我们的孩子被学习这根管子束缚起来的时候,久而久之孩子就会认为,我的人生好像只剩下成绩,成绩少一分低一名,我就会难受会窒息,爸妈会生气,老师也会不高兴,身边的人看自己的眼光都有异样的感觉......
这让我想起了那个做不出阅读题目猛扇自己巴掌的孩子。
很多人会问,孩子到底是不是有病,为什么会扇自己耳光?
但其实真正有病的,是苛刻的学校,苛刻的家长,苛刻的社会啊。
当孩子的人生被缩小到仅剩一件事,而这件事情又因为竞争非常非常大、无法保证每一次都做好的情况下,孩子可不就是心理压力越来越大,越来越崩溃嘛!
写在最后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觉得,当下的教育体制,对孩子的打击是非常大的。
一方面,我们对孩子的评价体系越来越单一,针对孩子的“降本增效”之后,兴趣爱好不重要、特长不重要,成绩分数和排名才重要。
另一方面,我们对于孩子的反馈,批评多于表扬,灌输危机意识多于主动正向鼓励,带给孩子的,是安全感的缺失。
可是,我们要知道,
有第一,就必然有第二;
有排名,就自然有第一名最后一名。
在排名中寻找价值感的孩子,就像天空中没有脚的小鸟,只知道努力往前飞,飞到筋疲力尽,飞到最后飞不动。
因为他们是没有着力点的,孩子们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时候才可以停下来。
我不否认拒绝上学门诊和空间与数学学习困难门诊的重要意义,但是我真心呼吁家长们:
当我们的孩子不再愿意学习,对于学校提不起兴趣的时候,我们不妨想一想我们还能为孩子做些什么,改变些什么,而不是把孩子当病人一股脑往医院里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