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军主和派提醒莫迪政府,现在向中国求和还来得及

已经退役的印军高层提醒莫迪政府,与中国开战必败无疑,现在和谈还能保住面子。

“印度在军事上无法与中国抗衡,无论过去印度与中国打交道时在战略上如何失败,莫迪政府的和平倡议都是现实的。”写下这番话的人,是曾担任印度陆军中央司令部和北方司令部一把手的退役中将帕纳格。

帕纳格写下这番话的背景,是中印两国在近期进行了密集接触,特别是在缓和边界问题上,见到了积极的苗头。9月份,中国外长王毅和印度国家安全顾问多瓦尔在俄罗斯见面。再把时间往前推,在7月份,王毅外长和印度外长苏杰生举行了2次会面,地点分别在哈萨克斯坦老挝

图片

【曾担任印度陆军中央司令部和北方司令部一把手的退役中将帕纳格】

在8月底的时候,印方派人来北京,就边境事务与中方进行磋商。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前段时间也介绍称,中印两军的一线部队已经在包括西段加勒万河谷在内的4个地区实现了脱离接触。

能明显看到,虽然还称不上彻底解决边界问题,但中印在管控分歧、缓解局势上,也确实有了一定的进展。再结合莫迪在今年大选前对中印关系放出的缓和信号。应该说,莫迪政府在对待中印关系上,确实出现了微妙的变化。

然而在印度国内,也并不是所有人都赞成莫迪的这一做法。由于长期煽动民族情绪和对外矛盾,当莫迪真的想改变的时候,阻力自然是相当不小。而这种阻力有来自反对派的,也有来自支持者的。《外交政策》杂志就认为,莫迪如今在对华问题上是陷在了两难境地。

图片

【在帕纳格看来,莫迪寻求缓和中印关系的做法是正确的】

帕纳格选择在这一背景下出面,就中印关系发表自己的独特看法,并明确提到了对莫迪的支持,无疑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同时在他看来,以上判断是基于两个情况做出的。

一是印度与中国的实力差距太大了。目前,中国的GDP是印度的将近5倍,国防预算则是3倍。如果双方在这种体量差距下,爆发任何形式的冲突,印度不仅大概率会在军事上吞下苦果,而且很可能面临经济衰退。这种情况正是印度想要极力避免的。

二是印度想要发展,就需要与中国进行合作。因为就连莫迪政府自身也都承认,无论是推动印度的制造业还是进入全球供应链,印度都必须和中国产生联系。换而言之,现在的问题不是印度是否要和中国建立联系,而是印度到底要和中国建立多密切的联系。

图片

【莫迪政府也清楚,印度为了自身利益也要与中国建立联系】

这名印军前司令还说出了自己的结论,那就是中国迟早会成为一个与美国并驾齐驱的大国。因此在他看来,印度和中国需要达成一份和平协议。而其核心,则是中方多次强调的1959年实控线。

帕纳格认为,中国多年以来的做法,都是在巩固这条线,而非再进一步。一个证据就是虽然中国处在强势地位,但并未越过这条线发起攻击。而中印在过去4年半的边境磋商,也都是围绕着这里,并计划建立缓冲区。因此,印度如今面临的一个外交挑战,是与中国达成一项“挽回面子”的协议。

很显然,帕纳格对于中印关系的一些看法,放在印度国内是相当独特的。他不仅认清了强化中印关系对印度的必要性,也明确得出了不要与中国爆发冲突的结论。而且他还大方承认,印度之前的对华战略说不上成功。基于这些判断,他所提出的建议,自然少了一些极端、多了一些理性。

图片

【印度此前的对华战略说不上成功】

当然,作为印军的前高层,帕纳格也不忘给印度说话。他认为,即便是中国,也无法强迫拥有核武器的印度“屈服”,如果中国持续施压,反而会把印度推向美国。另外,虽然中国取得了一些进展,但边境局势整体还是僵持住了,想要单方面打破平衡,只有战争这一条路。

然而战争本身就具有高度的不可控性,更何况诉诸武力这种行动本身,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一种战略失败,比如俄乌冲突。同时,中国也要时刻关注台海局势,因此不会希望与印度起冲突。而且中国也需要与印度进行更多的贸易,这也有助于彰显中国的全球地位。

结合莫迪政府近期的举动和帕纳格的话,我们不难发现,针对中印关系和边界问题,印度那边已经有人开始试着静下心来,理性评估当前的局势。至少在一些方面,帕纳格的观点确实不乏可取之处。如果莫迪政府能走在正确的道路上,对中印两国都是好消息。

图片

【中国外长王毅和印度国家安全顾问多瓦尔举行会谈】

只不过从目前来看,中印想要真正改善关系,肯定不会是一帆风顺的。首先,印度国内的相当一部分人,对中印关系的认识是有偏差。这类人在印度政坛乃至莫迪政府中,也不是没有。因此,即便莫迪本人有改善对华关系的想法,但能在多大程度上推动,也是一个未知数。

另外,印度在外交领域本身就存在一定的投机倾向。如果印方自认为看到了什么“机会”,他们是会坚持与中方达成的协议,还是又起了歪心思、乃至采取错误行动,也很难说。

整体来看,中国对印度的布局已经初见成效,局势有朝着积极方向发展的迹象,但这也并不意味着万事大吉。路走对了就要一直走下去,无论是更宏观层面的布局,还是具体到边境地区的部署,都不能放松。这也是为中国解决更重要的问题,创造一个良好的周边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