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影:从停工到“轻生”,香港电影危殆至此了吗?

「在文字中证道。——唐泪」


偶然看到一则新闻。

有香港娱记,就“港产片停工”和“幕后工作人员开工不足轻生”等传闻问题,现场采访了古天乐。

古天乐做了大略回应。

他说,有些问题,不是自己有能力可以解决的,并进一步讲,整个行业都很困难,希望能找到前辈帮手,缓解问题,疏导情绪,并盼可以维持住开戏的数量。

香港电影,危殆至此了吗?

恐怕当真属实。

香港电影经历过数度危机。

一开始是经周星驰《济公》一役,台湾片商感觉香港这边要价太高,开始联合起来“压价”,但香港这边的电影公司不以为然。

后来好莱坞日盛。

到上世纪九十年代的最后一年,香港年冠是周星驰的《喜剧之王》,不到三千万。

2002年的《无间道》,香港电影人第一次喊出“救市”口号。

但没能救起来。

原因很简单,失去台湾和东南亚市场,仅靠香港这一隅之地,任你如何挣扎,都无济于事。

所以整个零零年代,除了周星驰的三次出手,以及这部《无间道》,再没有一部香港电影,突破四千万票房的大关。

图片

2012年,《寒战》来了。

“救市”声浪再起。

如果说《无间道》是旧港片的集大成之作,《寒战》就代表着全新的视角和方向,它也同时开拓了内地市场。

这当然令人振奋。

自此,港产片步入了几近十年的“后黄金年代”。

尤其是自《澳门风云3》突破十亿开始,接连有《无双》、《扫毒2:天地对决》、《叶问4:完结篇》、《拆弹专家2》和《怒火·重案》等片,悍然接连刷新票房纪录。

一众台前幕后,皆兴奋非常。

港片未死。

图片

然一转眼,情势急转直下。

自《明日战记》之后,长达两年的时间里,几乎没有任何一部“港产片”,能够在内地市场“站稳”。

直到本年度。

先是《临时劫案》在全年最冷档期,在内地斩下超过两亿的票房,后有《九龙城寨之围城》,携《无双》之后最强口碑,在内地掳获接近七亿的票房成绩,香港票房突破一亿关口,同时全球票房飘红。

至此,凛冬之态,似乎稍有纾解。

然随着《谈判专家》和《海关战线》的接连栽倒,“内地电影公司暂停投资港片”及“港产片全线停工”的消息,接踵而至。

初时,尚有人表示怀疑,但随着时间的流逝,港产片开工的消息越来越少,几近于无,绝大多数规划中的项目,要么久悬不决,比如《拆弹专家3》,要么明示取消,比如《新警察故事2》和《无限任务》,至此,大多数人或才当真相信了,这不是空穴来风。

香港电影,当真面临了前所未有的危机。

行文至此,与开篇闭环。

图片

在不同立场,有不同思考。

比如在古天乐的角度来看,希望维系港产片的开工数量,这当然无可厚非。

毕竟,“人人有工开”,就是相当长的时期以来,绝大多数香港电影从业者们的殷殷期盼,因为这关乎切实的生存问题。

但对“当下此时”的香港电影来讲,有工开,却未必是一剂“良药”。

反有可能是“速死”之道。

何解?

简单点说,不解决题材“陈旧”和制作“模式化”问题,拍得越多,伤害越大,更何况,香港电影还有一个极大的软肋,没有接班的新人。

比如即将到来的国庆档,很显然,《浴火之路》、《749局》和《志愿军:存亡之战》这“三驾马车”,大略已经锁定档期前三的位置,寰宇电影主投的《危机航线》,携两亿投资规模而来,却无论是预售、排片,还是上座率,皆极不乐观。

其后还有大批港产片“存货”,该如何安身?

这就是港片困境的真实写照。

图片

突然想起来一件事。

据说,因为《九龙城寨之龙头》剧本一直没有写好,片方有意趁此空档,召集原班人马再拍一部新片。

这事当然尚未官宣,也非定论。

但有人就说了,片方如果当真先去另拍一部电影,那假设票房不好,直接“扑”了,会不会连累《九龙城寨之龙头》就此夭折?

不可不虑。

图片

在笔者的立场与认知。

今时的港产片,不可贪多,只宜精品。

否则必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