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下一辆车我会考虑“落后”的HEV?

图片

今年开始,我就有个想法,把家里一油一电两台车换成一台,而且大概率会考虑HEV车型。估计很多人都快忘掉这种无需充电的混动车了吧,毕竟现在车市的当红炸子鸡是纯电和插混,市场渗透率已经超过50%

图片

微信记录里电动车主聊“拒保”

奇怪了,我自己就是纯电车主,怎么越换车越“倒退”呢?网上不难看到,保险公司拒保新能源车的事情时有发生。作为四年电车车主,我也发现自己的用车负担可能要加重了,车友群里就有吐槽未出险但保费上涨的。纵然车企当初都在卖力宣传安全性和稳定性,但新能源车随着车龄增长,使用风险增加不可避免,而拥有海量出险数据的保险公司,他们的做法反倒是最诚实的。而车企为了让自家车主有险可续,一方面与保险公司洽谈固定业务,另一方面自己也在尝试涉足车险领域。

· 一项纪录

图片

最近还有一则新闻:一位大叔驾驶搭载第五代智能电混双擎的普锐斯,从洛杉矶一路开到纽约,5000多公里横穿北美,期间经历了2000多米的高海拔和40℃的高温,到达目的地后,这辆普锐斯的油耗仅为2.52L/100km,一举打破吉尼斯世界纪录。HEV车辆本身就很省油,这是前提,再加上车主的充沛精力和驾驶技巧,才能获得超低油耗——这件事也提醒了我,除了新能源,HEV似乎是更适合自己的选择。

丰田的HEV车型诞生于1997年,截至20245月,全球市场已累计卖出2700万辆。可能你不知道,丰田卖出第一个100万辆HEV车型用了10年;到了2020年,卖出100万辆HEV车型只用了8个月。从整个HEV品类来看,2023年欧洲非插电混动车(包含MHEV)的销量达到339万辆,同比增加28%20245月,欧洲市场电动车销量同比下降12.5%,但HEV车型的市场份额却上升到29.9%

图片

1997年丰田第一代普锐斯

以丰田为代表的HEV是一条绵延了27年的技术路线,从全球视角来看,显然很长时间内都会扮演纯燃油车替代者的重要角色。这样的表现也印证了我一直以来的观点:有些产品上市后短期内订单暴涨,但也很快销声匿迹,原因在于它只是暂时解决了当时市场的痛点问题,或者打造出了一条长板,让人眼前一亮,却把代价隐藏在长期使用当中。但拉长时间线的话,真正生命力持久、不断迭代后仍能在市场占据一席之地的产品,往往普适性更强,短板更少,稳步而全面地升级体验,同时不产生新的问题。

· 新能源车的隐藏短板

相比被定义为节能车的HEV车型,可外接充电的新能源车优势和劣势都很鲜明。纯电动车使用成本低、驾驶体验好,但代价我前面讲了,保值率在当前的市场格局下实在堪忧,且用车风险难预估。要想cover这些风险,就得多花钱买保险,电池质保最好终身,买二手电车务必注意有无电池质保。

图片

同时搭载大电池和燃油系统的插电混动技术

相比之下,插混/增程突出一个“把选择权交给车主”,可烧油可充电,补能自由无焦虑。现在插混/增程也大有纯电化的趋势,尤其是增程,表现为动力电池容量越来越大,动辄30多度甚至直追50度,CLTC纯电续航里程甚至达到300公里以上,这也迎合了插混/增程车主的心态——买前担心续航焦虑,得有个油箱,买后发现没那么多长途,还为了省钱天天充电,搞得补能比纯电车主还累。从风险角度来看,插混/增程同时搭载大容量高压动力电池和燃油两套系统,车主在享受自由补能无焦虑的同时,也承担了两套系统的风险。

我从今年开始,从新能源尝鲜者的视角切换到风险视角,重新思考换车问题,发现买车并不存在完美解,你享受了新能源的新体验、低成本,但本质上是把风险转移到了用车周期后半段,且从保险公司的行为来看,这个风险显然是高于燃油车和HEV车型的。一个例外,是蔚来的换电体系,走电池租赁的话,风险就从车主直接转移到电池管理公司了,代价是每个月要交一笔电池租赁费,大约相当于给油车加油的钱。

· 适合长期陪伴的HEV

燃油车省心费钱,新能源省钱费心,用到后面省不省钱还不好说,HEV反而是短板最少的均衡之选。

图片

论动力,HEV的技术思路是以油为主,以电为辅,大多数HEV车型都能做到比燃油车更及时且更平顺的动力体验,但很难做到电车那么爆烈。

论油耗,HEV车型普遍能做到比同级燃油车低30%以上,却不像插混/增程那样只要车主愿意就不烧油。

论空间,HEV车型动力电池极小,车内空间占用小。

论风险,HEV车型动力电池极小,一般不超过2kWh,能量密度也不高,整个设计思路就是追求稳定性、长寿命,HEV车型的整车风险与燃油车几乎无异。丰田在全球卖出超过2700万辆HEV车型,在中国的累计销量也超过400万辆,其三电系统尚无一例因事故导致的漏电触电或爆炸燃烧的案例。

小结一下,HEV不用充电,不改变燃油车的使用习惯,却获得了比燃油车更低其十分稳定的补能成本、稳定的低风险、更好的动力体验,所以HEV车型更适合长期陪伴。

图片

我们对HEV还存在两个误解:一是认为HEV从来没有过技术演进,因此落后;二是只有丰田或者说日系在做HEV

对于第一个误解,以最早普及HEV的丰田为例,在基于行星齿轮组动力耦合为核心的路径上,HEV的提升本质上就是电驱在整套混动系统中作用占比的提升。

以丰田的1.8L第五代智能电混双擎为例,整个动力控制单元PCU重量下降了17%。采用新的RC-IGBT后不但体积更小,还降低了10%的功率损耗。为了提升电驱占比,同时不侵占车内空间,电池功率提升8%,体积缩小34%,同时驱动电机功率提升了16%,重量降低15%,用电动车专用的超低黏度机油降低损耗。这些都意味着丰田HEV车型的油耗一代比一代低,且动力体验也越发接近电动车。这也是为什么那位破纪录的大叔能在普锐斯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黄金右脚把HEV的油耗带到2.52L/100km的极限水平。

图片

在售的自主品牌HEV车型达到23

对于第二个误解,其实做HEV的车企非常多,国内包括一汽红旗、东风、广汽、上汽、吉利、长城都有HEV车型布局,只是大家的路数各有不同。有的采用与丰田相似的技术路线,有的则是从自家插混DHT技术架构向下研发不插电、小电池的HEV车型。可以肯定的是,这些HEV都符合我前面提到的使用特征:

1、无需改变燃油车的补能方式即可获得稳定的低油耗表现;

2、动力电池容量小、能量密度低,无需担心成本和风险过于集中,总体养车成本与燃油车差别不大;

3、HEV车型普遍动力体验比燃油车更平顺、安静。

只是各家偏重稍有不同罢了,大家的目标与丰田一致,就是将HEV打造成省油、省心、省时、省力的产品。

· 百花齐放才是春

如果一家车企想把产品卖到6大洲,那他势必要为不同地域、不同消费习惯、不同政策导向的市场,提供对应的产品,这也是为什么丰田一直强调多路径战略,HEV/PHEV/FCEV/BEV烧油的、充电的、只能充电的、烧氢的都要投资源,协同发展。

图片

市场是变化的,人们的消费选择会经历从感性到理性、从尝鲜到陪伴、从激进创新到守成务实的反复,所以车企制定战略绝对不是非黑即白的简单思维。2023年,美国HEV车型的销量增速超过纯电,以丰田、本田为主的HEV车型占据了欧洲四分之一的新车市场,在日本HEV车型渗透率已超过50%

同理,中国车企在集体押宝新能源车的同时,也保留了HEV车型和技术路线——什么叫百花齐放才是春呐,没有唯一正确的道路。燃油车与新能源将长期共存,HEV基于其短板少、风险低的特征,将成为燃油车电动化不可或缺的一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