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中小学生不用再吃盒饭了。校外供餐的中小学校实现“桶餐到班”全覆盖,并统一提供非一次性餐具。对于这一新举措,很多家长叫好——孩子在校吃得更热乎、更营养健康。同时,也有一些家长认为,“桶餐到班”的分餐规则和流程还有待完善。近日,记者探访了多所中小学,看校园餐管理新规如何实施到位。
【声音】
家长点赞同时也有期待
新学期,本市中小学推行“桶餐到班”,收获了大批家长点赞。“孩子说午餐很好吃,每天都要多添一次饭。”胡先生是一位五年级学生家长,他说,孩子正处于长身体的阶段,在校的午餐营养必须跟得上,“‘桶餐到班’保证菜品温度的同时,更好地保留了菜品的味道,让孩子每餐都吃得开心。”
“不用自己带饭盒简直太好了!”开学后,各校统一提供非一次性餐具,家长陈女士第一时间在朋友圈里为这项政策点赞。她说,之前每天一早出门时,孩子要背上书包、饭盒,有时还要有美术包,简直不堪重负。最麻烦的是,孩子在校用餐后,得把饭盒背回家后再清洗。“尤其是夏天,饭盒闷了一下午,每次打开清洗的时候,还得忍受油腻的剩饭菜味儿。”
一些家长则认为“桶餐到班”的分餐方式不够科学。顾女士的儿子今年上四年级,这学期开始,她感觉孩子回家饿得更早了。“一问才知道,孩子中午在学校没打上好吃的饭菜。”顾女士说,儿子所在的班级有40多名学生,中午按座位分组打饭,“我家孩子个儿高,坐最后一排,排队也站最后,这周座位又轮换到了第六组。中午吃饭,第一组的孩子都吃完了,第六组还没打完饭。站在最后的孩子更吃亏,到最后好吃的菜都被盛走了。”
赵女士也对学校分餐方式有些不满。原来,为了锻炼学生自我服务和服务他人的能力,班主任安排班上的学生轮流当分餐员。“孩子分餐时没有概念,分给排在前面的学生的菜多,排在后面的学生基本上就没什么可吃的了。”赵女士说,儿子脸皮薄,吃完自己餐盘里的东西,就不好意思再去盛饭,只好饿着肚子,“期待学校能更好地优化分餐流程。”
【破题】
邀请家长陪餐及时采纳意见
如何保证学生在校吃得好?很多学校正在探索“破题”方法。
24日中午12时,北京小学红山分校教学楼里,送餐人员推着餐车和餐桶,准时抵达各班门口。走进二年级5班教室,在班主任的引导下,几位小分餐员戴好厨师帽、围上小围裙,将餐桶依次摆放好,每人负责分发一道菜品。打开餐桶盖,饭菜冒着热气,香味扑鼻——芸豆炖排骨、杏鲍菇肉片、清炒土豆丝、瓜片蛋花汤……“我少盛点米饭,要一个双色卷。”“给我多来点肉!”学生们端着餐盘,排队从教室后门出、前门进,来到教室前方的分餐区,领取餐盘和筷子、勺子,按需取餐,再有序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这天的午餐有点特别,孩子们全程有一位“大朋友”陪伴——家长陈炜排在队尾,和孩子们一起取餐、用餐。“看到孩子们的表现,我觉得特别惊喜,大家能自主分餐、取餐,很有秩序。”陈炜笑着说,把午餐的自主权交给学生,让他们从小养成健康饮食、节约粮食的好习惯,“我家老二刚上一年级,开学后这几周,孩子的变化很明显,回家吃饭不挑食了。”
在课桌前坐下用餐,陈炜细细品味每一道菜,同时观察身边孩子们的状态。“我最关心的就是孩子们吃的食品安不安全、菜品营养搭配是否合理。”用过餐后,她满意地说,菜的温度很合适、味道可口,孩子们吃得都很香,“我数了一下,包括餐后水果和酸奶在内,这一餐里至少有10种食材,营养搭配均衡。”
用餐结束,陈炜认真填写了陪餐调查表,并向学校提出期望。“希望学校能给每周公布的午餐食谱加上配图,学生和家长更直观地看到每餐的菜品。”她建议,学校能够把“家长陪餐日”固定下来,邀请更多家长进校感受学生午餐,监督“桶餐到班”的全过程,让家长们更放心、更有信心。“学校还可以让孩子们投票选出每周最喜欢的菜,定期分享给家长,促进家校沟通。”
北京小学红山分校后勤主任王辉认真记下家长的建议,向陈炜展示了自己手机里保存的样餐照片。“其实每天送餐公司把餐送进来,我们都要对每餐配餐食品成品进行留样、拍照,上传到网络监管平台,确保每餐公开透明。”他介绍,本学期开始,学校配合校园餐新规,特别成立了膳食委员会,定期邀请家长代表进校参与“桶餐到班”的管理过程中,积极征求家长的意见,反馈给营养餐配送公司,要求公司及时改进。“比如,上周有家长提出要减少油炸类的食品,营养餐的菜品和主食种类再丰富一些,我们及时反馈给供餐公司,这周公司提供的食谱就有了改善,基本上每餐都增加了新菜品。”
不少中小学都在午餐管理中引入家长力量。昌平区燕丹学校每周一次分年级邀请家长到校参观校园食品加工过程,与学生一起共用午餐。在大兴区垡上中学,家长代表和学生一起排队取餐,体验就餐全过程。严格实施“餐具进班、餐桶进班”举措的同时,各校设计了午餐满意度调查问卷,涵盖菜品口味、营养搭配、食品卫生等多个方面,及时收集学生家长的反馈意见,有针对性地做出调整。
校长陪餐主打“望闻问尝”
24日11时45分,丰台区方庄第二小学校长陈立来到二年级2班门口。同一楼层,每间教室门口都已摆放好白色收纳箱。陈立挨个儿打开箱子,弯下腰仔细检查了里面的香蕉和餐具。“虽然是极小概率事件,我们还是要再确认下水果是不是新鲜,餐具有没有清洗干净。”
校领导陪餐制,是推进校园餐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
市教委等五部门近日联合发布《北京市中小学校食堂管理办法》,明确每所学校都应制定陪餐方案,每餐均应有校领导班子成员与学生共同用餐。校领导陪餐的同时,要对饭菜进行客观评价,及时解决陪餐过程中发现和学生反映的餐食质量、数量、温度、卫生、餐饮浪费等问题。
11时50分左右,装有午餐的保温箱陆续从楼下食堂运上来,刚刚上完体育课的学生三三两两地回到教室,开始自主分餐。陈立一边观察学生们的分餐情况,一边插空向记者介绍,“我们的午餐通常是三菜一汤,主食一般是两种。”这天中午的菜单是:素炒青菜、土豆鸡肉、豆腐肉丁,色香味俱全。等学生们排队领完餐,陈立每样菜品盛了一点,找地方在教室前方坐下,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
看着孩子们餐盘见底,陈立脸上漾起笑容。不时有学生来到餐桶前添饭加菜。饭菜吃光了但有孩子吃不饱怎么办?陈立伸手指了指每层楼的尽头:“我们每餐都有备餐,每层楼都设置补餐点,每个补餐点配备食堂工作人员,个别在班上没吃饱的孩子可以自己去补餐。”
陪餐过程中,陈立不时与学生交流,询问他们的意见。用餐结束,他开始认真填写陪餐记录表。记录表上,“望”“闻”“问”“尝”四大检查类别又各自分成多个小项:学生餐与食谱是否一致、餐具表面是否干净无污染、饭菜中是否有异物、饭菜味道是否新鲜……他一一写下自己的真实感受。
陈立说,为了确保学生用餐安全,除了利用陪餐的机会及时发现问题,学校也加强了对校园餐源头的把控。“我们会不定期对食堂进行巡视,主料辅料的保质期、食品来源的追溯等,都是我们的关注重点。”
陪餐也成了校领导与学生交流的新场所。海淀区双榆树第一小学打造了“午餐交流会”,学生们可以手持邀请函,与校长面对面共餐分享校园感受,畅谈对校园餐食和校园建设等方面的想法和需求。学校邀请了部分学生和家长加入膳食委员会,共同参与学校食堂的监督和管理,进一步优化食品安全管理、改善校园餐菜品。
【延伸】
食堂就餐优化食谱 师生共同受益
不仅“桶餐到班”的学校,包括食堂就餐的学校在内,校领导陪餐制已成为常态。
北京大兴精华学校自食堂开餐起,所有校领导都要和学生一起在食堂就餐。饭菜口味如何、菜量够不够、有没有浪费……校领导们看得仔细,发现问题及时改善处理。比如,有校领导发现,小胖墩儿们喜欢挑油炸食品吃。几位校领导一合计,决定推出“低脂低碳餐”。
大兴精华学校副校长马涛负责学校食堂工作,她和食堂师傅们仔细研究食材,综合考虑热量、碳水、脂肪、蛋白质后搭配菜谱。“涵盖数十种菜品的低脂餐深受学生欢迎,每天跟学生一起吃食堂的校长也成了受益者——学校德育校长魏国减肥成功,一学期瘦了5公斤。”马涛说。
陪餐中发现的问题也给了学校开展教育活动的新契机。校领导发现,一些不爱吃鸡蛋的学生将早餐中的鸡蛋直接拿到回收区倒掉。为此,学校专门拿出时间给学生普及鸡蛋的营养成分,讲解营养均衡的重要性。同时,食堂在餐盘回收区专门放置了鸡蛋回收篮,引导学生爱惜粮食、避免浪费。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记者:李祺瑶,牛伟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