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城:解锁农村社区的“善治密码”

“村民搬迁上楼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走进肥城市仪阳街道文馨家园,环境干净整洁,配套设施齐全,红花绿树相映成趣。

“我们这里是棚户区改造村,从2019年2月开始进行社区建设,当时一共是完成了190户、713人的搬迁。”据马堂村党支部书记闫洪图介绍,“2022年底,我们村的新型社区文馨家园全面竣工,社区占地57.2亩。”

从原来的“穷村”“乱村”,如今成为当地的“标杆”社区,这样的好社区,是如何建成的?

图片

近年来,马堂村坚持党建引领,创新基层治理方式,不断探索村民多元参与、共建共治的社区治理新模式,逐步形成“党组织掌舵、社区物业负责、网格成员协助、公益岗位补充、党员干部监督”的社区治理新模式。

“我们社区不仅环境优美,而且生活非常方便,居民上下楼有电梯,家里还有地暖,没想到这辈子还能住进这么高档的社区。”说起现在的舒心日子,68岁的居民闫修法感慨连连。

目前,马堂社区共有13栋居民楼和一栋办公楼,为了照顾老人,社区中所有的楼房均配有电梯,社区的水、电、天然气、供暖和网络设施建设也非常完善。

由于马堂村多数人以打工和做生意为主,在社区完成建设后,之前的土地进行流转用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增加村集体和村民收入。2023年,该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73.56万元,今年预计可突破85万元。

村民们开始致富了,可村里的大小事务还需要村民们共同参与。作为一个常住人口720人的村庄,能实现管理规范、美丽宜居,离不开村干部的带头。

“为做到为居民提供精准服务,我们在成立物业公司的同时,还把全村党员都动员起来。”闫洪图说。

据了解,马堂村共有28名党员,每栋楼基本有1至3名党员居住,日常生活中,村党支部要求他们都要亮身份,时时处处为居民“打样儿”。同时,村“两委”6名成员,每人负责两栋楼,日常主要工作是不定期巡查,做到随时发现问题,随时督促整改。

“我们每个月都进行入户走访,然后在每个月的党员代表会上研判,把好的意见都实施到社区管理上。”马堂村干部王芳说。

这几年,村里不断收集老百姓的诉求,将急需解决的共性问题谋划成一个个项目来实施,让村民们主动参与到村里的大小事务,积极建言村里的发展规划,马堂村告别了干部在干,百姓在看的现状,每个人都是村里的主人。

让村民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从参与者变为共治者。为更好地实现村民自治,马堂村公开选拔合适的村民进驻公益岗,并设置保洁、绿化、车辆管理等岗位,实现岗尽其责、人尽其力。

“我们社区实行的是划片管理,各自都负责好自己片区内的卫生保洁及环境绿化,能够亲自参与到社区治理工作中,我感到十分自豪。”马堂村公益岗人员李爱华说。

在做好基层治理的同时,马堂村在文化生活和人文关怀等方面也毫不含糊。现在每年春节,村里都要进行团拜,从大年初一开始,村里都会在社区广场上摆上桌椅、茶水等,“一家人”见面叙旧,共话未来;每年5月,村里还会请戏班子来唱大戏,丰富广大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元旦前夕,村里还给全社区居民免费发放挂历,营造和谐的社区氛围等。

为提升平安村创建水平,马堂村依托红色网格驿站建立平安驿站,整合“网格员、警务助理、村调解能手、法律明白人”等法治力量,提供矛盾纠纷调解、政策宣传、法律法规解读等服务,最大限度做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此外,村里还投资50余万元建成了网络智能化管理平台,马堂社区内所有区域实现了智能监控全覆盖,居民即使有纠纷、丢失了任何东西,基本能做到有据可查,快速找回。

美好环境人人参与、基层治理人人尽力、幸福生活人人享有。如今,幸福生活在马堂村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

“社区管理现在已步入正轨,我们正在谋划村民和村集体经济增收问题。”闫洪图说,“目前正集中精力谋划开发社区外部沿河带,如果顺利的话,村集体因此年可增收200多万元,届时村民日子将迈上一个大台阶。”

(大众新闻记者 曹儒峰 通讯员 纪宗玉 肖明媛 袁广)

(大众日报及所属“大众新闻”客户端欢迎各界投稿,提供线索,包括文字、照片、短视频,文字投稿务必配上照片、短视频。泰安新闻素材请投大众日报泰安记者站电子邮箱dzrbta@126.com,热线电话:05388011909。来稿请务必注明作者、手机,以便进一步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