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9月27日电 科学筑梦,科普筑基。2024年全国科普日,作为科普工作的主阵地之一的全国科技馆,在深挖展览展品和教育活动潜力的同时,不断创新形式,努力激发全社会的创新自信,培育创新文化,筑牢科技创新的群众根基。
中国科技馆作为全国科普日主场之一,科普日期间邀请科学家与青少年手拉手开展项目式教学,共同完成“建设具有一定真实功能的外星科考站”任务,同时展示最新的理论研究成果和技术应用,比如FD-09低速风洞模型、“行星风假说”模型、月壤水分子研究、有望在火星生存的齿肋赤藓、自重构蜗牛机器人和清华美院学生们设计的外星科考主题科幻作品等。中国科技馆还开启融合跨界的新尝试,首次推出《华夏之光—文明的烛火》沉浸式舞台剧,展现华夏文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首次举办“未来之声——AIGC音乐科技之夜”AI音乐会,通过AI声音景观、AI音乐科普故事、AI虚拟合唱等,展现科学与艺术的融合。
全国科普日恰逢中秋佳节,一轮“超级月亮”升空,又值土星相伴,天津科技馆联合天津市天文学会以及贵州平塘县通州中学、新疆和田天津中学、南开大学等学校,举办“第四期天文讲堂嫦娥邂逅指环王”科普活动。活动同时联合北京天文馆等进行线上直播,全网点击量达280万。
河北省科技馆走出场馆做科普,在西广场举办“科学欢乐汇”—2024年全国科普日主题科普活动,包括科学表演“秀”、科普展览、露天科技馆、燕赵学堂、网络直播等,近四千名观众参与。其中,科普展览联合河北省农科院、石家庄市疾控中心、市青少年宫、市天文协会等单位开展,内容涵盖食品安全、环境卫生、饮用水安全、天文观测等,观众可以通过显微镜观察微观世界,通过天文望远镜观测太阳黑子。
9月21日,2024年山西省全国科普日部分主场活动在山西省科技馆举行。在活动现场,山西省相关省级学会、高校科协、科普教育基地等整合各自优质资源,展出各单位各学科的特色展品,开展系列科普咨询、互动体验、科普展览等活动,多角度展示科技创新成就,展现创新背后的科学精神和科技工作者风采,弘扬科学家精神,鼓舞全社会的自豪感和自信心。
内蒙古科技馆积极发挥科普主阵地优势作用,推出科普展览、展厅教育活动、科学表演、实验室科学课程、特效影院观影等一系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共吸引2万余人次参观,营造了浓厚的科学氛围。
科普日期间,辽宁省科技馆面向公众推出“辽宁省科技创新成果展”专题展览,共设5个展区。其中“大国重器辽宁造”展厅展示辽宁服务和支撑国家重大战略、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大产品等科技创新成果;“赶超跨越展作为”展厅展示辽宁省推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和科技创新实力。精彩的展览吸引了上万人参观。
吉林省科技馆科普日系列活动——我和科学有个约会,将多种活动进行整合,吸引多名学生参与其中。其中,科普微课堂活动,紧密结合学校科学课课程内容,充分利用馆内资源,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动手动脑、积极体验,以体验式学习、多感官学习、情景教学等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科学知识,感受科学的魅力,践行科学家精神。
9月19日,由中国科协科普部指导,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主办,江苏省科技馆承办的2024年科普教育基地“科创筑梦”联合行动——希望小学新学年“生命安全与健康”第一课直播开课,共有来自江苏、云南、江西等省146所希望小学近4万名学生在线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