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个孩子,一双父母,超大家庭的幸福有“密码”

全文2747字,阅读约需8分钟,帮我划重点

划重点

01虞海河和戴其丽夫妇在瑞安塘下镇双桥村成立“幸福一家”,17年来收养了27名贫困家庭孩子。

02随着孩子们渐渐长大,陆续离开“幸福一家”,现在只剩下两个孩子在共同生活。

03然而,瑞安的困境儿童都有了政府“兜底”,使得“幸福一家”招不到孩子了。

04建辉慈善基金会评审委员会于2021年2月将虞海河、戴其丽夫妇评定为致敬人物。

05尽管如此,夫妇俩仍然坚持为困境孩子提供一个健康积极的成长环境。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图片

图片

没有谁比虞海河和戴其丽夫妇更期盼节假日。

他俩在瑞安塘下镇双桥村给贫困家庭孩子盖了一幢房子,成立“幸福一家”,17年收养了27名孩子,最多时,一个屋檐下同时有8个孩子在共同生活。

现在,孩子们都已渐渐长大,一个接一个离开,毕业工作,结婚生子。而瑞安的困境儿童也都有了政府“兜底”,“幸福一家”招不到娃了。

相比当年的熙来攘往,只剩两个孩子的“幸福一家”几近“空巢“。只有节假日孩子们回来探亲,家里才会重新充满欢声笑语,习惯了”超大“家庭的喧闹,两口子甚至觉得有些寂寞。

图片

塘下双桥村,一条小河蜿蜒而过,河边一座七层小楼就是虞海河和戴其丽给困境儿童打造的家,也是他们自己的家。小楼后院儿临河,几盘鲜花映着河水,生机盎然。屋顶上,“幸福一家”几个大字分外醒目。

图片

进门上二楼,楼梯沿壁贴满照片,记录着每个孩子的成长足迹。二楼门口一堵文化墙,是虞海河一家和每个孩子、以及工作人员的大头照。迎面一排展示柜,陈列着奖杯和奖状。奖杯是“幸福一家”这些年获得的荣誉,奖状是孩子们在校取得的荣光。

三楼男孩房、四楼女孩房。绿色的木架床如今空空荡荡,只有两张床还被褥齐全。

图片

▲戴其丽在为孩子们整理床铺

为什么不直接捐助,而是要打造一个家?虞海河说,他自己也是苦大的,除了物质支持,他更想给孩子们的,是一个健康积极的成长环境。

虞海河的童年,日子过得四处漏风。父母远赴外地养蜂,将他和妹妹寄养在外婆家。没想到养蜂却亏了本儿,本就家境艰难,这下子更是一贫如洗。父亲在贫病交加中去世时,虞海河只有14岁,一家人蜗居在猪圈改造的石屋中。

母亲靠磨豆腐、上山扒柴,含辛茹苦养育两兄妹,虞海河也不得不早早辍学,学了木工。孤儿寡母,又债台高筑,幸得邻居好友帮衬,今天你家两升米,明天他家三斤蕃薯丝,生活才得以为继。

风雨飘摇的艰辛、和雪中送炭的情谊同样刻骨铭心。

十几年前,经营着一家小工厂的虞海河,在商海中摸爬滚打,也算小有成就。他渐渐萌生了收养孤儿的念头:“孩子是社会的希望,是最需要关心和爱护的群体。”他想打造一个家,温暖、舒适,每个孩子都能在这个家里健康成长,拥有光明的未来。这既是对往昔的感恩,也是因为,靠接济长大的他无比了解,那些失去家人、或者家境窘迫的孩子,有多渴望幸福和安定。

2007年,虞海河37岁。他先是想通过报纸刊登收养孤儿的启事,听闻他的公益计划后,报社为他联系上了瑞安市慈善总会等相关单位,得到了他们的认可,愿意牵线帮助。

在瑞安市慈善总会、市民政局工作人员的陪同下,虞海河先后下乡十几次,深入最偏远的山沟,挑选最困难的孩子。2007年8月底,“幸福一家”接来了第一批孩子,8名,5男3女,最小的8岁,最大的14岁。

图片

虞海河将故居石屋推倒重建,盖起一座7层楼房,他和家人们也一起搬了进来。取名“幸福一家“,表达的是他对自己、对孩子们最朴素的愿望。

图片

虞海河愿望的实现,离不开妻子戴其丽、和母亲郑美香的鼎力支持。

“幸福一家“成立时,虞海河的两个儿子,大的9岁,小的才8个月。虞海河大多时间都在外奔波,维持”家“里的庞大开销,而照顾“家”的重担就落在了妻子和母亲肩头。

小家庭突然成了大家庭,起初的日子,戴其丽过得非常辛苦。白天,她要帮丈夫打理企业;晚上,在家和婆婆照料8个孩子的生活起居,夜里,还有不满周岁的小儿子嗷嗷待哺……身心俱疲,差点击倒了戴其丽。思前想后,她狠下心,把小儿子送回娘家抚养,大儿子则长年住校,生活重心完全转移到了“幸福一家”。

图片

▲戴其丽在辅导孩子们写作业

 初到新家,孩子们总有个适应过程,难免情绪不稳。

“幸福一家”有几扇门上有明显的修补痕迹。“有的孩子觉得命运不公,情绪难以排解,想要发泄一下,门也被踢坏了好几次。”对于孩子们的焦躁,虞海河和戴其丽都有足够的耐心。

小丹丹父亲早亡,娘又患有神经障碍,从小与奶奶相依为命的她非常怕生,初来时常常半夜惊醒要找奶奶。他们就把奶奶接过来与小丹丹同住,反复几次后,爱哭的小丹丹脸上终于有了笑容,慢慢爱上了这个新家。

还有个山野气十足的大丹丹,放学回家,最喜欢跳上四层楼窗台坐着看风景。高高的窗外就是河流,孩子不觉危险,悠哉悠哉,戴其丽却看着心都快蹦出来了,好说歹说才把大丹丹劝下来。说起这个调皮的女儿,戴其丽语气嗔怪,嘴角却忍不住溢出微笑,一脸的宠溺。长大懂事儿的大丹丹后来成了戴其丽的左膀右臂,带着弟弟妹妹自觉学习,说话比戴其丽还管用。

图片

▲大丹丹带着孩子回来看望虞海河夫妇

和孩子们相处的日子没有什么惊天动地,有的只是无数的琐碎操劳。

有一次,一个孩子半夜发烧,高烧不退,心急如焚的戴其丽深夜驾车送他到瑞安诊治,直到孩子退烧,才拖着疲惫的身体从医院回家。家里没水了,戴其丽大老远跑到凤山装来泉水,再一层层一桶桶提到楼上。

为了丰富孩子们的一日三餐,不太会做菜的戴其丽认真琢磨,现在已经能轻松搞定一桌大餐。她还学会了做各种面点。怕当天做来不及,晚上和好面备好馅儿,常常要忙到深夜十一、二点了。但是,一想孩子们第二天吃得喷香的样子,所有的疲惫都一扫而空。

图片

母亲郑美香对孩子们的爱更是几近“溺爱”。虞海河、戴其丽总是教育孩子们自己的事要自己做,铺床叠被、整理寝室,这些基本的家务都不要等别人代劳。但是孩子们上学走了,郑美香就会进寝室默默收拾整理。她总说:“孩子们上学念书已经很吃力了,舍不得再让他们干家务活。我累点就累点,没事儿。”

图片

▲郑美香在为孩子们操劳

一年级的小莲安静乖巧,却有个尿床的毛病。“尿湿的棉被必须要洗,又不好放洗衣机里洗,只能手洗。”2018年那个冬天和次年春天的清寒早晨,郑美香为小莲洗了数不清的被褥。为了改掉她的毛病,郑美香煲骨头汤、煮红糖鸡蛋给她增加营养,每天半夜都要爬起来提醒小莲上厕所,直到小莲痊愈。因为过度操劳,她甚至两度累到晕倒。

图片

“小伟刚来的时候,是男生里面最瘦弱矮小的一个,如今长成1.78米的大帅哥了!”

“林林小时候营养不良,走路老摔倒,我们常给她炖鸡汤、筒骨;胆子又小,夜里常哭,吃饭也不肯出来,后来成了‘话唠’,现在是跟我联系最多的一个!”

“她弹得一手好琴!”

“她现在是一名服装设计师!”

......

说起他们的孩子,虞海河和戴其丽总是无比骄傲。

他们有个名为“快乐大家族”的微信群,群里成员大多是从“幸福一家”飞出去的孩子,他们有的考上大学,有的入伍当兵,还有3个女孩已经结婚生子,人生各有方向。

但是,孩子们无论飞得有多远,从无一刻忘记这个家,有了快乐会和虞叔叔、戴阿姨分享,有了烦恼也会向他们倾诉。每逢节假日,离巢的孩子们总是会相约回来,虞海河说:“看着大家一起烧菜做饭,陪着弟弟妹妹聊天,这就是我们‘幸福一家’最大的幸福。” 是的,这些用爱与呵护织补起来的温柔岁月,就是“幸福一家”长长久久的幸福“密码”。

图片

▲回家“探亲”,男孩儿们是厨房里的主力

虞海河和戴其丽承担了孩子们所有的生活与学业开支,每年的花费不下20万元,17年后,依然希望能把“幸福一家”一直坚持下去。“孩子们平平安安的就好,我们能帮他们走过人生最艰难的路程,就是最欣慰的事情。”

图片

只是,瑞安现有的困境儿童都有了政府“兜底”,每人每月可享受1239元至2477元不等的基本生活补助,还有30支义工队伍长期提供全方位帮扶。“幸福一家”突然没了用武之地,招不到孩子了。

“幸福一家”变冷清了,习惯了大家庭生活的虞海河夫妇原本有些落寞,后来,便释然了。毕竟,他们成立“幸福一家”的初衷不就是为了让所有的困境孩子都得到幸福?“幸福一家”空了,这个心愿才算真正达成了。

建辉慈善基金会在浙江温州的合作团队在了解核实虞海河、戴其丽夫妇的情况后,提交了这一线索。建辉慈善基金会评审委员会经过评审,于2021年2月将他们评定为致敬人物。希望善良的他们收到一份来自社会的温暖与回馈。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