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宁波9月27日电(王思凝)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以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为契入点,创新信用保护工作,成立区信联信用修复保护促进中心,鼓励“失信企业自救、创业遇挫重启、创新驱动护航、破产重整再生”,以信用赋能激发民营经济发展活力。
创新企业信用修复全链条机制
镇海区协同发改、司法、法院、市场监管、综合行政执法、税务、银行等部门(机构),建立信用修复“部门职能清单、事项办理材料清单、权利义务告知清单”三张清单,对服务内容、联动流程等进行明确,全面构建政府主导、市场参与的信用修复协同体系。
图为市民在宁波市镇海区信联信用修复保护促进中心进行信用修复业务咨询
为提升经营主体信用修复便利性,镇海区绘制信用修复事项办理流程图、配套工作记录表及相关法律法规依据告知单“一览表”,打造信用修复链式服务供给,打破部门壁垒,以部门协同优化服务提升民营企业发展效益、信心指数。
遵循宽严相济和正面激励的价值导向,镇海区运用多元化的修复举措,因人因企施策,有效解决企业信用修复难点和堵点问题。针对行政处罚对象缺乏信用修复知识,推出企业信用修复告知书、合规指导意见书和行政处罚决定书“三书同达”;区分被执行企业不同经营状况,针对企业“执行难”,引入社会力量,加大调解力度,增进信用修复中双方当事人的谅解;针对企业“执行不能”,加大执行案件移送破产审查力度,推动企业破产重整,促进经济社会良性循环。
优化涉企信用修复集成式服务
镇海区搭建信用修复保护“一件事”服务框架,全面串联事前“入市+告知”、事中“合规+培训”“体检+预警”、事后“修复+帮扶”“守信+激励”服务主线,制定“一对一”信用修复咨询、操作指引等工作规程,全流程跟进指导。
为提升信用修复精准化水平,镇海区梳理司法、行政处罚等重点领域信用修复事项,以行政处罚对象、法院失信被执行人、IPO上市企业等重点信用主体为对象,研判信用修复难点痛点,引导民营企业在合理期限内主动纠正行政违法行为。
办理信用修复相关业务,企业还可享受“定制化”专业咨询服务。镇海区在区企业综合服务中心“法治护航”专区开辟专窗,落实专人值班接待,实现简单问题直接答复、复杂问题由专人跟进,通过平台流转至相关部门,保障相关诉求件件有回音。此外,镇海区汇集区法学会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区营商办首席政策咨询员、各业务部门信用修复与保护专员等队伍,全程参与信用修复工作。
“在日常工作中接触到的很多企业对‘失信’理解片面,对各种失信信息疏于管理,也不掌握修复途径,往往在业务发展受限时‘临时抱佛脚’,修复时效难以保证,对企业信誉和经营活动造成负面影响。”信联信用修复保护促进中心工作人员说,看到企业遇到的这种困境,保护中心开辟服务通道,借力区级信用修复专员队伍,让企业少走弯路、错路,大大提升了企业修复效率。
提升信用变现全方位服务质效
镇海区以“信”助“贷”,通过强化“政银合作”,拓宽企业融资渠道。例如,某农商银行推出民营企业普惠信用贷款产品“民个·信融贷”3.0版,将获得政府质量奖、“守合同重信用”“信用管理示范企业”“诚信民营企业”等荣誉的经营主体纳入信用“白名单”,给予最高享受1000万元授信、最低年化利率3.45%的信用贷款,惠及各类中小微经营主体120余户,累计授信超1.3亿元,树立了信用资产可以变现的导向。
在激发民营企业创业创新活力方面,镇海区探索建立科创人才创业容错司法信用保护机制,引入镇海天使产业园,为创业失败人才信用修复提供第三方投融资服务。某领域技能人才陶某因疫情影响导致项目投资停止,被列入严重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联信用修复保护促进中心通过与法院、金融机构等多方协调,达成信用修复协议,助其重新创业,项目成功启动后带动10人就业。
来源:新华社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