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祖国,三位齐鲁科创新秀这样“表白”

9月27日上午,山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我和我的祖国”主题系列记者见面会第一场,邀请三位青年代表,围绕“创新点亮青春梦 科技引领新征程”主题与记者见面交流。

图片
图片
图片

张常江:我是山东港口青岛港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团委书记、青年科技团队负责人张常江,主要负责公司科技创新项目、科技创新成果、知识产权等管理工作。2011年大学毕业后来到青岛港,有幸加入“振超团队”,参与到集装箱岸桥的设备安全管理工作,团队先后9次刷新集装箱装卸世界纪录,在港航界树立了“振超效率”的金字招牌,令我深深感受到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人民工匠”精神;2016年,有幸成为“连钢创新团队”骨干成员,参与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水平运输系统的创新优化和运维管理工作,团队坚持自力更生、自主创新,仅用三年半时间就设计并建成了全球领先、亚洲首个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我重点参与全球首创的自动导引车循环充电技术及系统也实现了成功应用。伴随码头建设,我个人也不断成长,受理授权国家专利13项,创新成果荣获中国航海学会等科技进步奖,荣获“全国青年岗位能手标兵”等荣誉称号。

近年来,山东港口青岛港在经略海洋领域积极探索实践,综合实力不断增强,行业竞争力持续提升,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量分别跃居世界第四和第五。作为青岛港大家庭的一分子,青岛港的高质量发展让我备受鼓舞,也让我更意识到作为一名海港职工身上的重任。今年正值新中国成立75周年,我将把个人的发展与强国复兴结合起来,提升本领,勇挑重担,为海洋强国贡献更多青春智慧和力量。

图片

吴小虎:我是山东高等技术研究院研究员吴小虎,主要从事辐射换热、微纳光子学等领域的研究,致力于以科技创新助力新兴产业发展。国际热辐射研究是一个涉及多学科、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前沿领域,相关研究成果不仅对全球热辐射技术的发展至关重要,还对国家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太阳能利用效率的提升以及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的发展意义重大。作为90后科研工作者,我深感使命在肩,责任重大。

2014年起,我专注热辐射研究领域科研攻关,在国际上率先观测到双曲材料中的非对称吸收,加深了对各向异性材料辐射特性的理解,为非对称器件的设计与开发开辟了新道路。此项研究成果发表在光学顶刊Optica上,在2020年入选美国光学学会全球30项重大进展。为了进一步解决能源利用中的瓶颈问题,我带领团队开展低对称性材料近场热光伏研究,致力于推动光-热-电耦合及高效能量转换技术的发展,提升热能和光能的高效转化效率。同时,不断改进和完善传输矩阵方法,为热辐射研究提供高效精确的数值模拟手段,进一步助力开发更高效的辐射制冷技术和光热转换系统。

在科研工作之外,我也非常重视社会服务。通过创办“热辐射与微纳光子学”微信公众号等科普平台,面向社会大众传播最新的科研进展和创新理念,帮助提升社会对前沿科学技术的理解与关注。

经过不懈努力,我个人入选了“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2023)”榜单,获得国际传热传质中心Hartnett-Irvine Award、中国新锐科技人物突出成就奖、福布斯中国30位30岁以下科技精英、中国新锐科技人物创新贡献奖、中国青年五四奖章等荣誉。未来,我也将带领团队不断攻坚,为热辐射领域科技创新和新材料产业升级积极贡献力量。

图片

郭英姝:我是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化学与制药学部教授郭英姝,担任山东省高等学校青创科技计划创新团队负责人。主要从事生物传感与成像分析领域的教学和科研工作。癌症是全球性的科学难题。以生物分子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新型纳米探针,建立等温放大体系,开发了特异性好、灵敏度高的生物传感新方法。在此基础上,研制了多功能靶向纳米载体,通过胞内活性分子刺激释放药物,成像分析,实现癌症的诊疗,让科技创新更多地惠及民生。

作为项目负责人,我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等17个项目的研究,作为通讯作者和第一作者发表了SCI论文57篇,作为第一发明人发明国家专利9项。先后荣获山东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山东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二等奖等多个奖项。我荣获山东青年五四奖章、齐鲁巾帼科技创新之星等荣誉,这些是对我的鼓励,也是对我和团队在未来科技创新征途上的期待,我将致力于高水平科技创新,为改善民生、提升百姓健康水平贡献青春力量。

(大众新闻记者 姜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