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查无此地”到“生态旅游新城” 共和国的脊梁在这里挺立

在青海的土地上,有一个在地图上曾经消失了几十年的地方,它的名字叫金银滩,同时它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叫原子城。
共和国不会忘记,3万余名科研工作者和建设者,曾在这里头顶蓝天、脚踏荒原,成功研制出了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和第一颗氢弹,共和国的脊梁在这里挺立
当历史使命完成,这里不再神秘,但他们用青春和生命铸造的“两弹一星”精神长存。现在的金银滩草原是什么样子?
1958年,代号“221”的中国核武器研制工程正式启动。由此,金银滩草原在中国地图上消失了长达30多年。
图片
青海台记者 殷一元:这里是221基地最重要的分厂,也被称作是基地的心脏,原子弹、氢弹的核心部分就是在这里进行被加工生产。半个多世纪前,一道道科技难关就是在这里被一一破解。
图片
青海省原子城纪念馆讲解员 李成娟:很多人都患上了非常严重的眼病和肝病,即便如此,他们还非常欣慰地说,“当原子弹蘑菇云腾空升起的那一刻,不仅照亮了我们的眼,也照亮了我们的心。”
图片
在原子城纪念馆展厅的广场上有一个铁质镂刻的姓名长廊,31564个名字记录了3万余名建设者、创业者奉献在这片海拔3000多米高的草原上的青春。一个个鲜活而滚烫的名字,概括了他们隐秘而伟大的一生。
原221基地职工 林久星:所以我们就在想啊,“两弹一星”精神就在上面写着,“热爱祖国,无私奉献”,其实这些是刻在我们骨子里的,永远都不会变的。他们相信山河会记住他们,草原会记住他们,祖国更会记住他们。
在漫长的岁月里,金银滩及其相伴的人与事如同沉默的守护者,怀揣着不为人知的秘密,宛如一段被时光轻轻掩盖的历史篇章。经过三十多年的封闭,金银滩军事禁区终于在1987年完成了其沉重的历史使命。
图片
来时风华正茂,去时白发苍苍,如今这里不再是神秘的禁地,原子城已更名为西海镇,很多牧民迁回了阔别30余载的故土,曾经为祖国隐去姓名的金银滩,如今变成了绿草如茵生机盎然的沃野。这里不仅变成了一座生态旅游新城,更成为全国爱国主义红色教育基地,吸引着无数游客追寻曾经伟大的足迹。重新融入时代洪流的它,正焕发着新的生机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