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读 | 中国试射洲际弹道导弹,有何深意?

时隔四十四年之后,中国再次成功试射洲际弹道导弹。


这是一条振奋人心的消息,这是一条见证历史的消息,同时,又是一条“懂得都懂”的消息,只有大国才明白它背后的深刻意义。


据新华社报道:9月25日8时44分,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向太平洋相关公海海域,成功发射了一发携载训练模拟弹头的洲际弹道导弹,准确落入预定海域。此次导弹发射,是火箭军年度军事训练例行性安排,有效检验武器装备性能和部队训练水平,达到了预期目的。发射之前,中方提前向有关国家作了通报,并发出了航行警告。


本文讨论的所有内容,均来自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等权威媒体的公开报道,全部有据可查,没有泄密嫌疑。


01

时隔44年,再射“镇国神器”


洲际弹道导弹被誉为“镇国神器”,哪怕是联合国安理会五常,也不是每一个都具备这种能力。只有中、美、俄,法四国,具备这种能力。英国采用的是由美国提供的技术,而且英国已经放弃了空基、陆基发射方式,只剩下潜射一种方式了。


有人说了,中国具备这种能力,也不是一天两天了,全世界都知道,为什么咱们还要进行这种试射呢?有必要再重申一次吗?


这就是我们接着要说的,它不光是一条振奋人心的消息,同时还是一条见证历史的消息。


这件事情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乃至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历史上都是非常罕见的,可以说是头一遭。


因为在此之前,我国向南太平洋发射火箭只有一次,什么时候呢,40多年前的1980年,行动代号580。


1980年5月18日,我国为了测试东风五号弹道导弹的全程试验进行了一次科研性发射。



为此,人民日报还在当天发行了一期号外,号外标题是“我国向太平洋预定海域发射的第一枚运载火箭获得圆满成功。”


图片


新华社当年是这么报道的——


“1980年5月18日,中国首次向南太平洋预定海域发射远程运载火箭,获得圆满成功。这是继原子弹、氢弹、导弹核武器研制和人造卫星发射成功后,我国在尖端科学技术领域取得的又一重大成就。”


实际上,1980年的那一轮试验包括两次发射,第一次是5月18日,第二次是5月21日,两次均取得了成功。此后,东风-5转入生产、部署,成为咱们的镇国神器,中国从此步入了核大国序列,向全世界宣告,中国不仅拥有核武器了,同时还具备了远程、跨洲际投送能力。“东风快递、使命必达”的梗,就是始于那个时候。


图片

1980年5月18日至21日,中国向太平洋海域发射第一枚远程运载火箭获得圆满成功。图为运载火箭点火起飞(资料照片)


44年前,中国发射的是没有弹头的运载火箭,不具备实战意义。而今天,则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部队首次向太平洋进行全程实战实用洲际弹道导弹的发射试验。


40多年前,1980年的那次发射,是全程试验性质的一次发射,为了验证技术的可行性。


而今年的这次发射,是全程实战实用,哪怕是模拟弹头,它也具备实战意义。


一个是试验,一个是成熟的武器,这就是它们之间的区别。


因此,这是一次见证历史的发射。


图片

图为9月25日导弹发射升空


02

“懂得都懂”的大国自信


44年前,东风导弹由酒泉发射中心发射,射程超过9000公里。根据新华社通稿,落点在南太平洋的南纬7度0分、东经172度33分、半径70公里的海区。位于基里巴斯附近海域


现在,导弹是从“海南附近”发射,射程达到12000公里,落点在法属波利尼西亚群岛附近,比1980年的落点向东南移动了大约3000公里。


作为参照,从中国东北到美国加利福尼亚的直线距离大约是8000公里。


一个一万二千公里,一个八千公里,懂得都懂,嘛也不说了,大伙慢慢品吧。


这次试验也向外界充分展示了咱们的自信。


图片


以往咱们火箭军在装备导弹以后,都会进行年度的发射训练和试验。在实弹发射中,通常为了防止泄密,都是以高弹道轨道向西北内陆靶场进行导弹发射,最后落在陆地上。这类导弹试射虽然提前有禁航通告,但是一般不会对外公开宣布。


这一次,咱们进行向太平洋相关海域的导弹发射,并且昭告全世界,毫无疑问是向全世界展示中国的洲际弹道导弹性能与实力。


对于中国战略核力量来说,这是中国向全世界展示中国战略核威慑力量的一次公开亮相。中国作为全世界唯一一个承诺“不首先使用核武器、不向无核国家使用核武器”的国家,在战略核力量的使用上向来非常谨慎。


如今,随着我国核力量日益增强,火箭军向全世界展示实力也是极为必要的。


03

由陆向海的转变


正所谓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这次试射除了意义重大之外,还透露了很多细节:


  • 细节之一,以往的洲际导弹发射都是在境内搞的,这次为什么要向太平洋打?


咱们都知道,洲际导弹,是一个国家核威慑体系中最最最重要的载具之一,陆海空三位一体的核打击能力,都离不开导弹作为载具。


海上发射,需要导弹。


空中发射,需要导弹。


地上发射,同样需要导弹。


因此,具备核打击能力的洲际导弹,一直是各个拥核国家重点研发的对象。


因为如果没有导弹这种载具,那你的核打击能力,就相当于一枚地雷,或者一枚炸弹,还得采用飞机空投这种原始方式投送,就类似于美国当年轰炸日本广岛、长崎的投送方式,不论是威慑能力,还是打击效果,都会大打折扣。


然而,当你拥有了洲际弹道导弹这种投送载具,意义可就完全不一样了,从小三轮直接变成了“大嘀嘀”。


洲际导弹的射程非常远,动辄就是1万公里以上的射程,没有哪个国家有如此辽阔的国土,来试验洲际导弹。哪怕苏联那么大的领土面积,面对射程1.6万公里的弹道导弹,也是力不从心。


用老百姓的大白话来说就是,家伙太大了,家里头“耍吧”不开。家里头有再大的客厅,也抡不开关二爷的青龙偃月刀。


当我造出一枚洲际弹道导弹,国土面积又不够的情况下,就只能面对海洋发射了。


图片


  • 细节之二,全射程发射。


咱们都知道,洲际导弹是弹道导弹的一种,之所以叫弹道导弹,就是因为它除了加速阶段之外,其他阶段基本上都是依靠惯性飞行。


这个过程,就好比我们往远处扔砖头一样。


在扔砖头范围不够的情况下,我们明明能扔10米远,现在只能扔到5米远的范围内,怎么实现呢?两种办法:


第一种办法,小点劲,别使那么大的劲,减小扔出去的力道,也就是调低火箭推力,人为的控制一下射程。这种办法没法测出来导弹的最大射程,有点憋屈,给人一种有劲使不出来的感觉。


第二种办法,对着天空,增大仰角,尽量往高处打,也就是高抛弹道。原理类似于迫击炮射击,仰角越高、射程越近一样,当仰角达到90度,那就是直上直下发射了。但是,这种方式受到地球引力的影响,会对射程造成影响。


因此,不论是哪种办法,试射效果都不太理想。


咱们在研发东风5洲际导弹的时候,初始设计的射程是12000公里,但中国的国土从最东到最西,最远也不过6500公里,根本不够全射程试验的,所以在研发前期,采用的都是从东往西部靶场发射的方式进行高抛弹道试验。


后续的一系列导弹试验,也同样是高抛弹道。陆基是从太原酒泉发射打到罗布泊,或者从新疆往南海打;海基是从渤海打到罗布泊附近,距离2000到3000公里。


搞这种缩短射程试验的好处,就是组织简单。


射程缩短之后,可以把落点安排在本国境内或者本国的近海,省得周围邻居担心,也不用在现场安排特别复杂的安保措施。就算打偏一点,反正落地都是地广人稀、人迹罕至的地方,问题也不算太大。


而如果要搞全射程试验,那就复杂多了。


国土面积不够,就必然要往公海去打,要给周边国家提前通报,还要派遣舰队去预定落点守着,防止弹头残骸被别人用心的人打捞走。


残骸都有人捞是嘛?


太有了,残骸也是宝贝,一旦捞到残骸,就可以分析出导弹的性能。


根据人民日报的回顾,1980年的时候,中国东风5导弹进行第一次全射程试射,为了保证这次试射,中国海军穷尽所有家底,组织了一支由18艘舰船组成的舰队,提前开往落点海域,负责回收数据舱。即便如此,落点海域附近还是出现了大量美国、澳大利亚的军舰,跟饿狼一样,企图抢走咱们的导弹数据仓。最后,被中国海军成功阻拦,美国大老远来一趟不甘心什么都没有捞到,临走的时候,竟然打捞了一桶落点附近的海水,说回去研究海水里头的化学成分,看看能不能有所收获。


红烧肉没抢着,我来口汤也行。


通过这段往事不难看出来,洲际弹道导弹全射程实验,对一些海上实力弱的国家来说,泄密的风险非常大。


现在,中国海军的实力已经是有目共睹了。这回的导弹试射,中国的远望测量船,提前几个月,已经在目标区域就位了。除此之外,中国海军的辽宁号航母编队也为发射全程保驾护航,再也没有人敢在附近扒头探脑了。


04

全射程试验的必要性


全射程试验虽然比较麻烦,可是好处很多。


一方面,可以检验导弹的远距离飞行性能和零部件的可靠性,特别是检验导弹在飞出测控区的情况下,能否正常飞行并且准确命中目标。   


另一方面,相比那种射程缩水的试验,全射程试验的威慑能力足够强。


不是有那么一句话吗,叫“面对强权,好好说话,它是听不懂的;你只有用强权能够听懂的方式跟它说话”,才有效果。那么,一次全射程的试验,就是强权能够听懂的方式。


无论是美国还是苏联时期,都搞了不少全射程试验或者准全射程试验。


针对这回的试射,还是一个外界关注的焦点,就是哪种型号的导弹,有说东风31的,有说东风41的。


图片


估计啊,现在有些国家的情报部门,正一堆人,对着新华社刊发的资料,拿着放大镜,一帧一帧的在那研究呢,想看出来点端倪。


没关系,随便看,既然我们敢公布照片,就肯定不怕看。用网友的话来说,但凡中国公开的装备,就说明它的后面,至少已经有二代、三代产品了。


在全球范围内,导弹和反导系统,素有矛盾之称。导弹就是那把锋利的长矛,反导系统就是那面盾牌,就看是盾坚还是矛利了。


从理论上来讲,洲际导弹的发射预警和弹道预测并不算世界级难题,因为洲际导弹起飞助推阶段会产生巨大的火焰,通过空中的遥感卫星很容易探测到。


图片


然而,想要拦截洲际导弹,难度很大,你能发现,可你不见得拦得住。


导弹拦截,相当于子弹打子弹。


反导技术基于逆弹道原理,根据弹道导弹的抛物线弹道,在大气层外、中段飞行期间,进行拦截。


不过,这一技术路线在高超音速机动滑翔面前就不成立了。


高超音速机动滑翔不仅弹道飘忽、不易拦截,还可能从完全意料不到的方向进入攻击。


所以,拦截高超音速导弹,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直到今天,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敢说,有把握拦截高超音速导弹。


05

枕戈待旦、止戈为武


为什么时隔44年之后,中国再次进行洲际导弹试射,中国军号的一篇分析文章是这么解读的:


面对新的国际形势,中国别无选择。


众所周知,洲际导弹是用于核大战的杀器。


核大战的后果不可想象,只有让对手意识到这种后果的严重性,才能起到“能战方能避战”的效果,这个道理就是中国人常说的“止戈为武”。


我要是赤手空拳,总有些人蠢蠢欲动;反之,我手握利器,就能起到震慑效果。


还在艾森豪威尔时代,美国就大力部署过战术核武器,当时是为了对付苏联的钢铁洪流。根据美国中情局制定的核大战方案,不惜用核武器把整个东欧变成一片焦土、变成无人区、付出几百万人的伤亡,阻止苏联的进攻。


后来随着苏联解体,这个事就没人提及了。


可是近年来,美国国内又有那么一批人旧事重提,一直在暗中推动战术核武器实用化。


在2023年的美国空军年会上,美国空军副参谋长公然表示,美国空军正在演练各种核战争爆发的可能性,而目标,就在西太平洋。


把核大战的目标设定在西太平洋,针对谁?不言而喻。


既然你都把话说到这个份上了,那我们也就没必要遮着掩着了。


都知道核大战的严重后果,但是,不能排除有些人丧心病狂、铤而走险。


中国的这次试射,就是给这部分人敲响一记警钟,别有非份之想,小心为妙。


中国军号的评论文章表示,面对新的核形势,中国别无选择,只有迎难而上,发扬亮剑精神,狭路相逢勇者胜。


西方人曾经说过“真理就在大炮的射程之内”。中国不相信强权即真理,但是,对于只听得进强权语言的人,跨越重洋的真理还是有必要的。


通过这次试射,向全世界宣告,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部队,时刻枕戈待旦,来之能战、战之能胜。


你可以把这次试射理解成一次试验,也可以理解成一次“战备拉动”。


全世界都知道,无论美国、俄罗斯,都有24小时待命的核导弹部队,这就是所谓的“战备值班”,确保一声令下,导弹能够马上发射。


美俄两国都有不定期进行“值班拉动”的制度,时不时地打一发,检验“战略导弹系统的备战可靠程度。


这种值班拉动是真的可以检验出问题的。


根据公开资料报道,从2023年至今,联合国安理会五常中的四常,都已经先于咱们搞了自己的洲际导弹试射了。   


英国试射“三叉戟”-Ⅱ潜射洲际弹道导弹,以失败告终。


俄罗斯射萨尔马特洲际导弹,导弹在发射井爆炸,失败


法国试射M-51.3潜射洲际导弹,成功


美国试射民兵3导弹,出现故障,偏离预定弹道后在空中自毁,失败


图片

美军试射“民兵”-3洲际导弹


现在压力给到了中国,中国能不能成功?


结果,中国火箭军以一次完美的试射,打消了所有的疑虑,这是一次属于战备状态的全射程试射,从技术水平和实战性角度来说,都是最高的,充分显示了中国火箭军的战备能力。


我们也在用这种方式来提醒某些国家,不要冲动,冲动是魔鬼,行事之前一定要三思,毕竟“东风快递”主打一个永不退货。


图片

文字统筹 | 邢耕

编辑 | 马瑞

综合 | 新华社 中国军号 央视军事 澎湃新闻 玉渊谭天 环球网 科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