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荣昌教授 | 从追赶到领跑:ERS 2024 见证中国慢阻肺管理走向新辉煌

引言
2024 年欧洲呼吸学会(ERS 2024)于9月7日至9月11日在奥地利维也纳盛大启幕。作为全球呼吸医学领域的顶级学术会议之一,大会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呼吸领域顶级专家,共同探讨呼吸系统疾病的前沿成果及临床实践。慢阻肺是呼吸领域最常见的慢性疾病,持续探索并交流先进经验对提升全球慢阻肺管理水平意义重大。

为传递ERS大会最新研究进展、激发我国慢阻肺规范化诊治新思考,我们特邀深圳市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陈荣昌教授分享ERS前沿进展。现整理采访精粹如下,以飨读者。

专家简介

陈荣昌 教授



  • 深圳市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

  • 二级教授、博导

  •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 前任主委

  •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阻肺学组 组长/慢阻肺联盟 主席

  • 中国医师协会呼吸病学分会 副会长

  • 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呼吸病学装备委员会 第一届主任委员

  • 广东省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第七届主委(2011-2015)

  • 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副主任

  • 慢阻肺全球防治倡议(GOLD)理事会理事

  • 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卫生部有突出贡献青中年专家



Q1. ERS 2024盛大召开,请分享您关注到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陈荣昌 教授

今年的ERS大会吸引了众多学者交流学习,我国300余位专家积极参会。我国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管理相较国外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在全体呼吸人的共同努力下已逐步追赶国际水平。ERS大会期间,我国学者与来自全球各地的顶尖学者就慢阻肺的管理进行深度交流,展现中国前沿研究成果的同时也为全球慢阻肺管理贡献了中国智慧与力量。

慢阻肺是全球性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近年来临床逐渐认识到慢阻肺是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生命早期自身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对未来慢阻肺的发生产生潜在影响。因此,慢阻肺的防治重点为对高危人群的早筛早防、延缓或控制慢阻肺前期人群进展为慢阻肺1。慢阻肺前期的识别是慢阻肺防控战线前移的重要抓手。PRISm是慢阻肺前期的重要类型之一,本次ERS大会上相关研究进展包括:

● 国外一项研究于2002-2004年间纳入慢阻肺(n=496)和对照人群(n=809),慢阻肺组1980s-90s期间PRISm患病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人群(33.9% vs 13.6%,P<0.001)。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RISm是慢阻肺的独立风险因素,增加2.5倍气流受限几率2

● 我国学者通过分析来自17个省(或同等省份)1492例PRISm患者的数据探究了PRISm进展为慢阻肺的患者特征及危险因素。结果发现约22.52% PRISm人群进展为慢阻肺,其中生物燃料暴露是PRISm进展为慢阻肺的风险因素,使用口服茶碱类药物、按医嘱服药是PRISm进展为慢阻肺的保护因素3

对于已进展为慢阻肺的患者,实现早诊早治是改善预后、减轻负担的关键所在,亦是国内外学者不断探索和努力的重要方向。ERS 2024大会上慢阻肺的早诊早治亦取得诸多进展:

诊断方面,大会涉及的主要进展包括慢阻肺筛查问卷有效性的评估、AI在慢阻肺诊断中的作用等。更值得一提的是我国学者对慢阻肺诊断肺活量测定参考值的最新探索结果。

治疗方面,慢阻肺药物应用现状与新型治疗药物方面均有亮点研究发表,对我国慢阻肺的规范化治疗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Q2. 本次大会,国内外学者在慢阻肺诊断方面有哪些新的研究进展?

陈荣昌 教授

慢阻肺筛查与诊断的核心是将能够获益于现有治疗方案的患者高效而不过度的识别出来。为实现这一目标,国内外学者近年来持续探索能够精准实现慢阻肺早筛早诊的新工具、新指标。

早期筛查:早期筛查对缓解慢阻肺疾病负担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筛查问卷是发现慢阻肺高危个体的有效手段。CAPTURE问卷和PUMA问卷作为近年来慢阻肺领域研究较多的筛查问卷,本次ERS大会上最新研究证实二者用于慢阻肺筛查表现良好。其中PUMA问卷阴性预测值达97.6%,特异性达98.2%;CAPTURE问卷的阴性预测值为97%,特异性87.4%。当二者与呼气峰流速<350L/min相结合时,诊断的准确性进一步提升4

早期诊断

✧ 肺活量测定参考值对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严重程度分级和监测至关重要。本次ERS大会上发表的来自我国学者的研究,首次在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成年人群中探究了支气管扩张剂使用前和使用后的肺活量测定参考值。结果显示使用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前和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后的参考标准,诊断气流受限的患病率分别为5.36%和8.02%。使用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后的FEV1参考值,另有 3.51% 的参与者被确认为GOLD II-IV 级。表明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后参考值可能有助于识别更多有阻塞性肺部疾病风险的个体,其诊断和预后价值值得进一步探索5

✧ 人工智能高速发展的当下,其在慢阻肺诊治中的作用日益显现。ERS大会上我国学者发表的研究结果提示,基于胸部CT成像的深度学习模型对于慢阻肺诊断的AUC可达到0.9276。国外研究显示,利用 AI分析基层医疗机构患者的肺量计测定数据和基本人口统计数据可有效诊断慢阻肺患者,准确度达85.4%7

慢阻肺筛查与诊断的新技术、新方法仍在持续探索中。拥抱新方法、新技术的同时,应理性看待并纠正潜在偏差,在不断的深入探索和临床实践中反复验证和优化,推动新技术落地。

Q3. 本次ERS大会上慢阻肺评估方面有哪些进展?

陈荣昌 教授

对于慢阻肺患者,临床需充分评估症状(CAT和mMRC评分)、急性加重风险、生物标志物(如血嗜酸性粒细胞[EOS])及慢阻肺合并症。本次ERS大会上相关进展包括:

CAT:CAT问卷的当前共包括8个条目,本次ERS大会上有研究探索了问卷简化的可能性。结果显示,在与SGRQ总分的相关性上,剔除条目3(胸闷)、条目7(睡眠)和条目8(精力)后形成的CAT-5项与 CAT-8项相似,提示CAT问卷或可减至5条目以简化临床应用8

EOS:EOS作为慢阻肺领域长期备受关注的生物标志物,本次ERS大会上发表研究显示,伴或不伴慢性阻塞性气道疾病的人群中随年龄增长EOS水平上升,且慢阻肺人群中EOS水平高于对照组人群9。当前,EOS已被GOLD 2024推荐用于慢阻肺患者初始评估。既往研究显示,国外慢阻肺患者初始治疗时EOS检测率可达86.6%10;相比之下,我国临床医生对初诊患者行EOS检测的占比仅为64.7%11,提示我国医生对于EOS重视度仍存在不足。

急性加重风险因素:本次ERS大会上,我国一项横断面研究,对来自中国17个省的1709例非吸烟慢阻肺患者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较大、少数民族、居住在中国东部、中南地区或西南地区、生物燃料暴露时间超过6个月和 CAT 评分较高的患者急性加重住院风险显著升高,为该类患者的急性加重风险因素提供了新见解,提示了个性化干预措施的重要性12

合并症:合并症作为慢阻肺患者评估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患者处方的重要参考因素。心血管疾病和支气管扩张症是慢阻肺患者的主要合并症,慢阻肺患者中合并心血管疾病者占比约50%13,合并支气管扩张症者约占25.6-69%14。伴上述合并症的慢阻肺患者治疗时需综合考量合并症及其他评估指标(如EOS、急性加重风险等),合理选择治疗方案。ERS大会上发布的《收集专家对慢阻肺中三联方案治疗地位意见的德尔菲共识:原因、时间以及对象》涉及伴合并症患者中三联药物应用的探讨。共识指出,对于合并心血管疾病的既往未诊断及治疗的慢阻肺患者,三联不适合作为起始治疗选择15。推测因慢阻肺患者的初始治疗除合并症因素外,还需基于评估GOLD分组,继而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另外,上述德尔菲共识指出,对于合并支气管扩张症的既往未诊断及治疗的慢阻肺患者,即使既往1年内1次重度急性加重且BEC≥300 个/uL仍不能确定三联药物是否适合作为起始治疗选择15。我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糖皮质激素规范管理专家共识》中对于慢阻肺合并支气管扩张(症)反复感染患者中ICS的使用同样持谨慎态度16。再次提示合并症评估与合理用药的重要性。

Q4. 慢阻肺药物治疗方面,有哪些值得关注的进展?

陈荣昌 教授

规范用药并确保患者治疗依从性是实现疾病控制的前提。

近年来循证证据的不断积累和GOLD的迭代变迁,支气管舒张剂仍作为慢阻肺治疗的基石药物,而双支气管舒张剂自GOLD 201117以来在慢阻肺中的治疗地位逐步提升,GOLD 202318推荐其作为慢阻肺管理的主流方案。

ERS大会发表的一项荷兰研究显示,2010-2021年间LABA/LAMA初始治疗应用率持续增长;LABA/ICS初始治疗应用率持续下降,直至2016年后趋于稳定;三联方案初始治疗率保持不变19。这一趋势符合GOLD推荐的慢阻肺患者初始治疗方案变迁,同时对于降低患者加重风险和医疗支出意义重大20。既往研究显示,我国慢阻肺患者中LABA/LAMA整体应用率约为1%;GOLD B组(根据GOLD 2017)患者中LABA/LAMA应用率约为1.5%,LAMA、LABA/ICS和三联制剂为主要治疗药物21。可见我国慢阻肺患者初始治疗临床实践与GOLD推荐存在差异。用药不规范导致慢阻肺患者难以实现疾病控制。随访治疗方面,ERS大会上发表的一项真实世界研究分析了当前在治(包括LABA/ICS或LABA/LAMA)慢阻肺患者升级为三联方案的原因及特征,结果显示症状持续是主要驱动因素之一,63%患者既往一年无急性加重22,这与GOLD推荐的转换治疗路径不符。鉴于遵循GOLD选择治疗方案的获益已被充分证实,有必要纠正当前慢阻肺用药不规范现状。

规范用药方案的基础上,仍需积极探索新药物,寻求疾病控制新突破。本次ERS大会上发布一项来自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学者团队的研究,发现异鼠李素可通过靶向气道上皮细胞铁死亡通路,减轻慢阻肺小鼠模型的气道炎症,对开发新的慢阻肺治疗药物具有重大意义23

Q5. 慢阻肺被纳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此举有哪些重大意义?

陈荣昌 教授

慢阻肺首诊主要发生在基层,基层是慢阻肺防治的第一线和重要抓手。近日我们欣喜的看到,国家卫健委发文宣布将慢阻肺纳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慢阻肺成为继高血压、糖尿病后又一进入基本公卫服务的重大慢病,标志着我国慢阻肺防治迈出了重要一步。该举措对于提升基层医疗机构对慢阻肺的重视程度及照护能力意义重大,也大大提升了患者享受相关医疗服务的便利性。期待未来在政府、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共同努力下,为慢阻肺患者提供更全面、更优质的管理和服务。

总结

ERS 2024 已圆满落幕,我国学者在本次大会上发出基于中国研究的最强音。诊断、评估方法和指标的不断探索、治疗手段的不断进步均推动慢阻肺管理朝着更早、更精准迈进。改善慢阻肺患者控制水平任重道远,积极探索新方法、新药物的同时仍应重视提升治疗规范性,帮助更多患者畅快呼吸!


参考文献:

1. 王熙龙, 等. 国际呼吸杂志,2023,43(2):150-154.

2. T. Myrberg, et al. PRISm is an independent risk factor for development of COPD. ERS 2024. Poster 1292.

3. Q. Liu, et al. The prevalenc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COPD progressed from PRISm: a cohort analysis in primary healthcare organizations in China. ERS 2024. Poster 4326.

4. L. Pinto, et al. Comparing the PUMA and CAPTURE questionnaires for screening for COPD in resource constrained settings. ERS 2024. Poster 2152.

5. K. Huang et al. Impact of using pre- and post-bronchodilator spirometry reference values in a Chinese population. ERS 2024. Poster 3069. 

6.B. Zhang, et al. The Value of Deep Learing for COPD Diagnosis and Grading. ERS 2024. Poster 5240.  

7. A. Sunjaya, et al. Identification of COPD from primary care spirometry with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 interpretation software: a retrospective, diagnostic accuracy study. ERS 2024. Poster 1047. 

8. Paul Jones, et al. Exploration of specific domains within the COPD assessment test (CAT). ERS 2024. Poster 2162.

9. Peter Ascanius Jacobsen, et al. Historical blood eosinophil levels in adults with and without obstructive airways disease. ERS 2024. Poster 440.

10. Kocks J, et al. NPJ Prim Care Respir Med. 2023 May 3;33(1) 18.

11. 门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识别调研协助专家组. 国际呼吸杂志,2024,44(4):397-404.

12. Zhoude Zheng, et al.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Acute Exacerbations in Non-Smoking Patients with COPD in China: Findings from the Enjoying Breathing Program. ERS 2024. Poster 4898.

13.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 等.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22,45(12):1180-1191.

14. 戴中上, 结核与肺部疾病杂志,2023,4(06):499-505.

15. Andriana Papaioannou, et al. A Delphi Consensus Project to Capture Experts’ Opinion on the Position of Triple Therapies in COPD:Why, When and to Whom. ERS 2024. Poster 4791.

16.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糖皮质激素规范管理撰写组.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21, 44(12) : 1054-1063. 

17. GOLD 2011.

18. GOLD 2023.

19. G. Rodrigues, et al. Trends in initial pharmacological treatment of COPD in Dutch primary care: a real-world analysis. ERS 2024. Poster 1302.

20. Palli SR, et al. J Manag Care Spec Pharm. 2021 May;27(5):625-637. 

22. Henrik Watz, et al. Characteristics of patients with COPD treated with Budesonide/Glycopyrronium/Formoterol in the real world; The RECORD Study. ERS 2024. Poster 4798.

23. Zhiwei Lin, et al. Exploring the Therapeutic Potential of Isorhamnetin in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via the Ferroptosis Pathway: A Network Pharmacology and Experimental Study. ERS 2024. Poster 832.


审批码ONB0031785-74655,有效期为2024-09-27至2025-09-27,资料过期,视同作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