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文脉·珠海的路】​见证周恩来与杨匏安革命友谊的墨盒

有着“华南传播马克思主义第一人”之誉的杨匏安,虽曾在国共两党都身居要职,却一生清贫,并未给后代留下太多遗产遗物。除了一台为了让家人自立生存而在诀别之际特告嘱家人“虽穷不可卖去”的缝纫机,还有一件鲜为人知却饱含革命情谊的珍贵历史见证物,那就是周恩来送给杨匏安的一个铜墨盒。

1924年7月,周恩来从欧洲启程归国,9月初到达正处于国民党、共产党合作推进国民革命蓬勃发展的广州,10月即被任命为中共广东区委委员长兼区委宣传部长。这时的杨匏安担任中共广东区委监委委员,并在国民党中央组织部担任实际主持部务工作的秘书。两人就是在这时相识的。

他们刚相识就共同参与指挥了一个重大的军事行动。广东买办首领陈廉伯纠集各县商团组织商团军发动了叛乱,正在粤北韶关督师北伐的孙中山得报,指令在广州成立临时军事指挥部统一指挥平叛。周恩来、杨匏安参加了这个指挥部,他们调集炮兵轰击商团军,以广州卫戍部队和粤军第二师等部分进行合击,一举突破商团军在西关顽抗的阵地。陈廉伯逃跑,商团军溃散,叛乱就此平息。

周恩来、杨匏安之间的日常工作往来相当多。那时候,广东区委领导人和从上海赴广东公干的中共中央高层领导人都常在杨匏安位于广州的居所杨家祠举行会议或商谈工作。周恩来、邓颖超、陈延年、谭平山、陈独秀等一度是出入杨家祠的常客。

1924年11月,周恩来就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杨匏安升任国民党中央组织部代理部长。这时候的黄埔军校招生,应考的中共党员都要先到杨匏安处报到,再由杨匏安介绍给周恩来。

1925年2月,周恩来随黄埔军校校军开始了讨伐陈炯明的第一次东征。为加强黄埔军校校军的政治工作,杨匏安将古大存等一批共产党员选调给周恩来,在东征军中担任政治宣传员。强而有力的政治工作对于东征军的大获全胜有非常重要的帮助。

经过这段时间的工作交往,周恩来与杨匏安建立起深厚的革命友谊,周恩来还送给了杨匏安一方墨盒。

这是一个长宽约10厘米的正方形铜墨盒,墨盒盖上用简洁流畅的线条雕刻出了一幅山水画。右上方刻“匏安兄文玩”,左下角刻“周恩来志”。画面中间有一道宽阔平坦的山路,向右转折隐入了一大片占据了画面右上方的悬崖峭壁;山路左边是一片平静深远的湖水。顺着流水向前望去,是一座挺拔浑圆的远山。山路上有一人身着长袍、头戴草帽,手持长棍,似是停驻在路上。尺幅虽不大,但山峦险峻,意境深远,值得细品——画中人脚下的路,虽平坦却曲折,看不见转角之后的方向;他左边的湖水虽平静却充满未知,倘若不慎失足恐怕就此丧生;他右边有千斤巨石悬于头顶,遮挡了去路,让人不安。

图片

周恩来选此墨盒送杨匏安,是否有何深意?或许,他是否想到自己和杨匏安就如同画中人一样,在共国两党身居要职的自己,似乎是走在康庄大道上,但这条路左有险水右有危崖,走得太不容易!又或者,这一路虽是在心惊胆战中前行,但方向是明确的,目标是正确的,新中国的胜利就在远方那崇高的山上!

带着这样的信念与友谊,杨匏安和周恩来又一起经历了省港大罢工、沙基惨案等重大历史事件。直到1931年7月,杨匏安因被叛徒出卖,在上海东有恒路2048号的秘密印刷厂再次被捕。这一次,杨匏安因不愿接受蒋介石的劝降,最终在龙华监狱被秘密枪决,周恩来的武装营救计划未能实现。就义前,他写下了著名的《示难友》诗:“慷慨登车去,临难节独全。残生无可恋,大敌正当前。知止穷张俭,迟行笑褚渊。从兹分手别,对视莫潸然。”

杨匏安牺牲后,周恩来十分痛惜,想方设法周济杨匏安的家属,但多次在上海及广东打听杨匏安家属下落都未找到。直到杨匏安母亲陈智、庶母关秀英在抗日战争爆发后与党组织取得了联系,周恩来给她们寄了信和安家费,安排她们带着杨匏安的子女到香港,后来两位老人和孩子们都参加了革命工作。

2003年,杨匏安四子杨文伟将此珍贵的墨盒捐赠给珠海市革命史料陈列馆。两位革命者的崇高友谊与革命精神,得以以看得见的方式呈现在我们眼前,永远值得我们敬仰与学习。

文、图 | 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