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阻肺纳入公卫项目!呼吸专家:有助于提高疾病的诊疗有效性

秋风起,气温一下降,咳嗽、咳痰、呼吸急促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以下简称“慢阻肺病”)患者就会感觉难受了。有的患者还会因为感染呼吸道病毒,比如流感、支原体肺炎等导致病情加重而不得不住院治疗。频繁的中度急性加重或一次重度急性加重,甚至会增加慢阻肺病患者的死亡风险,导致患者陷入“死亡螺旋”。

到底该如何改变慢阻肺病患者治疗的现状。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财政部等部门公布,慢阻肺病患者健康服务被纳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呼吸内科专家表示,慢阻肺纳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后,能够为患者提供更加系统和连续的医疗服务,这将有助于提高疾病的早期诊断率和治疗的有效性,规范患者诊疗,改善症状、减少急性加重的发生,从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减缓疾病进展。

图片

60岁以上人群有27%患慢阻肺

“走到房间门口都喘”“大口吸却没氧气”“喘得连洗澡都无法自己完成”这是慢阻肺病患者常常抱怨的话,他们常常面临持续性咳嗽、咳痰、呼吸急促等症状,严重损伤患者的肺部,容易造成肺功能受损甚至呼吸衰竭,十分影响日常活动能力,也会导致焦虑、抑郁和失眠等。

据统计,目前,我国慢阻肺病总患病人数约1亿,其中20岁及以上成人慢阻肺病患病率为8.6%,4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为13.7%,6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更是超过27%。慢阻肺病患者如果病情控制不佳,容易反复发作、出现急性加重,而频繁的中度急性加重或一次重度急性加重,甚至会增加患者的死亡风险,导致患者陷入“死亡螺旋”,我国慢阻肺病急性加重的形势不容乐观,65%的患者发生过急性加重。

此外,基层医院尤其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常常存在肺功能检查不完善、吸入药物配置不足的问题,且基层医生对于规范吸入治疗的认知也相对较低。

9月13日,国家卫生健康委、财政部等部门公布,慢阻肺病患者健康服务被纳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内科陈荣昌教授表示,“作为呼吸病学领域的一名医生,对慢阻肺病被正式纳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感到振奋。慢阻肺病是一种慢性且进展性的疾病,它需要长期、规范的管理和治疗。”

亟须降低急性加重的发生率,改善患者肺功能

慢阻肺病已成为我国第三大致死性疾病,年死亡近100万人,死亡人数居全球首位。而慢阻肺病急性加重是加速疾病进展、最终导致患者死亡的关键环节,降低急性加重风险成为疗法研究中的关键突破点。

如何减少慢阻肺病的急性发作?陈荣昌介绍,在治疗方面,以往慢阻肺病的治疗方案以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和抗炎药物为主,可改善患者的疾病症状、减缓疾病进程,但仍有部分患者容易面临难以预防急性加重、局部免疫功能低下、未来感染风险增加等问题,甚至在接受三联疗法(吸入性糖皮质激素、长效β2受体激动剂和长效抗胆碱能药物)后仍会出现中度或重度急性加重的情况。

过去十多年来,尚无新的治疗药物出现,患者迫切期待降低慢阻肺病急性加重、改善疾病症状的创新治疗方案出现。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内科康健教授向记者介绍,“慢阻肺病创新疗法的研究在过去十多年来陷入‘僵局’,我们非常期待能够走出‘僵局’,走向‘新道路’。直到创新生物靶向制剂的出现,让医生和患者看到了治疗曙光。”

康健表示,“目前呼吸内科医生手里有了新的治疗方案,比如全人单克隆抗体可在三联吸入治疗的基础上,显著降低34%的中重度急性加重发生率,改善慢阻肺病患者肺功能、生活质量和呼吸症状。随着全人单克隆抗体获批慢阻肺病适应症,这不仅填补了慢阻肺病靶向治疗的空白,也为临床医生带来新的治疗武器,可以为更多接受三联治疗后仍控制不佳的慢阻肺病患者带来新希望。”

专家也指出,慢阻肺病患者管理纳入基本公卫后,能够促进基层诊疗水平的进步与完善,还可通过政府主导整合资源,联动各级医院共同参与防治工作,建立早防、早筛、早诊、早治的“四早”防治体系,有助于真正实现慢阻肺病的全程管理,提高基层慢阻肺病防治的规范性、系统性。

文 | 记者 张华
图 | 视觉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