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废弃矿山而今变资源

华声在线讯(通讯员:乔建兵)9月27日,溆浦县大同炭质板岩废弃采矿点柏木、夹竹桃绿意盎然,胡枝子、紫穗槐齐齐整整,高牙茅、苜蓿草绿意涌动。当地村民米久元感慨:“想不到短短年巴时间,昔日寸草不生的废弃采矿点,竟然变成了赏心悦目的后花园。”
图片
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难度大,目前仍是世界性难题,没有成熟的修复方案可借鉴,溆浦县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点多面广,涉及14个乡镇165个图班,需生态修复面积1635亩。为确保取得实效。溆浦县举全县之力,构筑了“党委领导、部门联动,属地管理、源头治理”的修复机制,确保了按时高效完成生态修复提质。
溆浦县在历史遗留废弃矿山修复中结合周边环境,当地产业,因地制宜,既注重接地气、重实效,又做到抓发展、有创新,探索出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生态修复项目。一是将“废弃资源”变“产业资源”。溆浦县大江口镇小气候特别适合柑桔生长,为此,在规划设计时将该镇31个废弃无毒矿山140亩全部栽种优质脐橙,主动融合当地支柱产业,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和产业发展的有机统一。二是将“废弃矿区”变“旅游景区”。经反复对比研判,大胆将天星堂煤矿结合现有初见规模的“紫韵轩休闲山庄”,打造出一个以煤炭工业文化为背景的休闲旅游景点,通过拆除、平整,覆土,栽种配套景区的彩叶树、珍贵树种或名特优新水果。把“废弃矿区”变“旅游景区”,成为乡村振兴的文化旅游产业。
近年来,溆浦县秉持“修复一处废弃矿山,扮靓一个生态溆浦”的发展思路,紧密结合溆浦县绿色经济发展潜力,竭力构建溆浦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社会,大力推进绿色低碳经济发展,加强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着力推动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