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量饮酒对健康无害甚至有益?美国癌症研究协会10年跟踪13.5万人发现…

点击上方蓝字 世界科学,再点右上角三颗痣 设为星标 ,从此你的世界多点科学~


图片

近日,美国癌症研究协会(AACR)发布《2024年抗癌进展报告》(AACR Cancer Progress Report 2024)。报告着重介绍了一系列推动抗癌新药研发、延长患者总生存期的科学突破。
此外报告也指出:尽管癌症死亡率已经下降,但有几种癌症的总发病率却令人不解地上升,年轻群体中胃肠道癌症(如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尤其让人担忧。过去几十年间,50岁以下成年人患乳腺癌和结直肠癌的风险越来越高——饮酒可能是助长此趋势的重要因素。(详见给“肥胖”再添一罪:结直肠癌年轻化的趋势或与肥胖有关
据估计,40%的癌症病例都与可改变的风险因素有关。报告的作者团队建议人们做出改变:减少饮酒,避免吸烟,保持健康的饮食和体重,多运动,远离紫外线照射,尽量避免接触污染物,等等。
作者也呼吁有关部门通过公共信息宣传活动提高公众认识,并在酒精饮料包装上添加关于癌症的警告标签。
长久以来,很多人觉得适量饮酒对健康无害,甚至有益,例如可预防心脏病。可事实果真如此吗?

今年8月,一项针对13.5多万名英国老年人的大型调研通过长达10年的追踪发现,相较于偶尔饮酒者,轻度饮酒者的癌症死亡率更高,中度饮酒者的全因死亡率和癌症死亡率更高——在低收入老年人和本就有健康问题的群体中,这种关联性尤其显著。

所谓的少量或适量饮酒对心血管的潜在好处,并未真正有益健康;而且大量饮酒者的心血管死亡风险也更高。


这里关于饮酒模式的划分基于受访者的平均每日酒精摄入量:

偶尔(occasional): ≤2.86 克/天

轻度(low-risk): 男性:2.86-20.00 克/天;女性:2.86-10.00 克/天

中度(moderate-risk): 男性:20.00-40.00 克/天;女性:10.00-20.00 克/天

大量(high risk): 男性:>40.00 克/天;女性:>20.00克/天


参与了AACR报告编写工作的流行病学家简·菲格雷多(Jane Figueiredo)表示:“超过一半的人不了解摄入酒精会增加患癌症风险。这令人担忧。保持心血管健康的方法很多。红酒在心血管方面的潜在效用实际上抵不过它增加的癌症风险。”
AACR报告明确指出,过量饮酒会增加6种恶性肿瘤的风险,包括食管鳞状细胞癌以及特定类型的头颈癌、乳腺癌、结直肠癌、肝癌和胃癌
2019年(有数据可查的最近一年),美国约有5.4%的癌症(每20例癌症诊断中就有1例以上)与饮酒有关。与此相对的,是公众认知不足的现状。调查显示,不到1/3的18~25岁美国女性知晓“饮酒会增加乳腺癌风险”。

报告称,从2010年至2019年,30~40岁的成年人群体的癌症发病率显著上升,其中2019年变化最大的癌症种类包括乳腺癌、甲状腺癌、结肠癌和直肠癌。胃癌和某些血癌也呈现年轻化趋势。


关于早发性结直肠癌(患者年龄在50岁以下),报告作者引用大量文献记录下它的变化趋势:2011年至2019年间,美国早发性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平均每年上升1.9%。


给人些许宽慰的是,各种新疗法延长了癌症患者的生存时间。50岁以上乳腺癌患者的死亡率已经下降;老年结直肠癌患者的死亡率也有所下降;白血病黑色素瘤肾癌患者的寿命都更长了——但它们的总发病率都在持续上升。
许多研究表明,成年中期(middle adulthood,40~65岁)的频繁饮酒习惯与晚年患结直肠癌风险增加有关。但学界仍不确定哪些因素导致早发性结直肠癌发病率增长。


菲格雷多表示,酒精会对人体微生物群产生不利影响。饮酒改变肠道菌群,而肠道菌群在癌症的生长和扩散中发挥重要作用。
另一方面,科学家认为,饮酒会提高人体雌激素水平,从而增加女性患乳腺癌的风险,因为雌激素能促进病症发展。鉴于此,少饮酒是女性降低乳腺癌风险的少数几种方法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AACR报告提供了另一个关于“孕期不喝酒”的解释:研究表明,怀孕期间的中度和大量饮酒会增加后代患儿童白血病的风险。


资料来源:

Deep Links Between Alcohol and Cancer Are Described in New Report



END

《世界科学》杂志版在售中  欢迎订阅


图片

点击图片或以下方订阅方式选购


月刊定价15元/期 

全年订阅价180元


订阅方式一:

图片

“杂志铺”订阅有折扣~


订阅方式二:

全国各地邮局订阅。邮发代号:4-263


订阅方式三:

机构订阅,请拨打

021-53300839;

021-53300838



青年学者纷纷逃离学术界,大学应怎样为基础研究招商引资?
学术界“马太效应”:同篇论文,“无名小卒”的拒稿率比大牛高43%
《科学》调查:影响因子是衡量成功的标准吗?
创新和年龄二者有何关系?有人从生物医学领域找规律
做科研的却从来不“挪窝”,想要创新怕是难︱揭示118年诺奖背后的规律
“大科学”与“小科学”如何协同创新——看看《科学》杂志主编怎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