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蜡梅花,夏天石榴花……”冯翔一首脍炙人口的《汉阳门花园》,唱火了武昌长江边这座口袋公园,也勾起了许多武汉人的回忆。9月27日,记者采访得知,汉阳门花园经过改造升级焕新回归后,还真有了一座“汉阳门”。
位于主入口的“汉阳门”仿古矮墙。通讯员费帆 摄
汉阳门花园位于武昌区临江大道与民主路交会处,总面积7578平方米,是市民游客休闲打卡的“网红”景点。由于园内部分设施破损,植物退化,且供人们停留活动的空间偏少,于今年4月启动改造升级。
武昌区绿化队副队长王建红介绍,这次改造升级,在景观设计上通过重塑场地、街景融合等方式,为游客营造了更加开敞明亮、林下游赏体验更丰富的绿色空间。
主入口花坛景观象征武昌古城的“汉阳门”。通讯员费帆 摄
该花园的空间布局经过调整,呈现出“一轴四片”的景观格局。“一轴”是由内(斗级营)向外(长江),梳理出一条由历史通向未来的时空轴线。中轴线南端与9月24日开放的斗级营商业街对接。“四片”则是沿着轴线,依次布置了“古城年轮”“童年时光”“杉林汇友”“展望未来”四个场景。
其中,“古城年轮”通过镶嵌在地面的铜版画和文字,展示了武昌古城的年轮和文化;“童年时光”景点,融入了青砖墙、竹床,以及乘凉老人和卖豆腐脑婆婆雕塑等儿时记忆。“杉林汇友”是将临民主路一侧一片水杉林保留后,改造成可以休憩的林下空间。“展望未来”则是在临长江一侧新建了一座占地面积160余平方米的观景平台,在此可以更好地观长江、看大桥、望龟山、赏落日。
“展望未来”新建的观景平台。通讯员费帆 摄
“汉阳门”是原武昌古城九门之一,因为与汉阳隔江相望而得名。此次汉阳门花园改造,设计师采纳当地居民意见,在临江大道与民主路交会处的主入口位置融入了“汉阳门”元素。
记者看到,主入口处仿照武昌古城墙样貌修建了一堵矮墙,上嵌“汉阳门”三个繁体字。在一路之隔的萧栋栋游园临街部位,修建了一面同样风格的矮墙与之呼应。
“展望未来”新建的观景平台。通讯员费帆 摄
主入口处内侧新修的花坛,由象征城墙垛的“回”字形小景与拱门形状的园林花境景观组合,象征古老的“汉阳门”,矮墙上的“汉阳门”三个字,则起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汉阳门花园内外多处景观和设施,也蕴含着“武昌古城”的元素,让市民休闲游玩时,能充分感受到武昌深厚的文化底蕴。
“杉林汇友”景观区。通讯员费帆 摄
这次改造,汉阳门花园保留了原有的水杉、栾树、法桐、枫杨、银杏等大树,以及几株蜡梅和石榴,还新植了2株蜡梅和4株石榴,以凸显汉阳门花园的景观特色。
记者了解到,在汉阳门花园改造设计过程中,市园林和林业局多次进行专业指导,建设方通过走访周边居民、组织社区议事会、发放调查问卷等形式,广泛征求附近居民意见,并采纳了不少合理化建议。
(长江日报记者明眺生 通讯员费帆 李玲)
【编辑:陈明】
【来源:长江日报-长江网】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