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吉安9月28日消息(记者刘培俊)每年秋季,候鸟都要进行长距离的迁徙,到温暖的南方越冬。第二年的三四月份,气候转暖,它们又沿原路回到北方,繁殖后代,年复一年,专家们把这条飞行路线叫作“鸟道”。
在江西省吉安市遂川县营盘圩,就有着这么一条“千年鸟道”。营盘圩位于赣湘两省交界的罗霄山脉中段,是著名的鸟类迁徙隘口,每年秋分前后,候鸟在此短暂休憩后继续南飞。据统计,每年有数百万只候鸟飞经此地。
“狭长的山谷,绵延百里,成群候鸟从这里飞过,十分壮观。”江西南风面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肖卫前告诉记者。
旖旎风光(央广网记者 刘培俊 摄)
发展茶叶产业(央广网记者 刘培俊 摄)
当地气候湿润,丘陵地带常年云雾缭绕(央广网记者 刘培俊 摄)
2002年以来,众多中外鸟类专家云集营盘圩,观测、研讨、环志,终于破解了“千年鸟道”形成之谜,且将其认定为中国第二大鸟道。
“同在蓝天下,人鸟共家园。”当地全面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让“千年鸟道”华丽转身成为当地的生态名片、乡村振兴的得力“助手”,让鸟儿与人类共享美好自然。
一场新雨过后,郁郁葱葱的茶山上云蒸霞蔚。一垄垄翠色欲滴的茶树间,茶农们抢抓农时培土、施肥。
作为遂川狗牯脑茶的主要产区,湘赣边界最高峰南风面脚下的戴家埔乡现有茶园面积2.5万多亩,年产茶叶500余吨,产值达1.6亿元,全乡3000余人从事茶叶相关行业。
村民查看茶叶长势(央广网记者 刘培俊 摄)
村民查看茶叶长势(央广网记者 刘培俊 摄)
种植毛竹,可采挖竹笋(央广网记者 刘培俊 摄)
走进美丽乡村赏茶园风光、选购心仪茶叶、体验炒茶技艺……位于罗霄山脉脚下的戴家埔乡阡陌村通过茶旅融合发展,不仅带动了茶农致富,还为更多村民创造了就业、创业机会。
“2023年以来,我们根据季节、节日等因素,同步发展登山、观光、采摘、研学等休闲旅游产业,打造从茶山到茶杯的沉浸式旅游路线,开展寻‘艾’之旅、以茶为媒等‘畅游阡陌间’乡村旅游系列活动,吸引市内外游客2000余人参与。”村党支部书记古俊文介绍。
结合阡陌村实际,戴家埔乡不断深挖旅游资源,打造生态围墙、梯田坝和茶园游步道等特色项目;充分利用民房、闲置宅基地等资源,打造特色民宿10家;发挥村内小水电资源丰富优势,在村内建设全省第一个微电网工程,实现永不断电,提升旅游服务综合能力。
小小油茶果变成“致富果”(央广网记者 刘培俊 摄)
优美的自然环境(央广网记者 刘培俊 摄)
“雾锁高山云锁峰,雄心难禁此山中。百年幻想成真梦,一代天骄学愚公。”这首“英雄赞歌”说的是一条通往大汾镇高兴村的山路。
高兴村建在山崖峭壁上,被称作“挂壁村”,只有一条路窄、弯急、坡陡的“挂壁公路”通往村外,近年来,这条“挂壁公路”几经拓宽、延伸,不仅成了村民们的致富路,还成了远近闻名的网红打卡点。
9月末,记者前往遂川县大汾镇高兴村探访,这条蜿蜒雄奇的“挂壁公路”,最险峻的地方叫红旗坳。公路地处罗霄山脉和逾千米的海拔,造就了独特的气候和自然风光,在“挂壁公路”经常能观赏到高山流云和彩虹霞光等瑰丽的美景,吸引了不少外地游客慕名而至。
凿石开山,形成的“一线天”景观(央广网记者 刘培俊 摄)
凿石开山,形成的隧道(央广网记者 刘培俊 摄)
遂川县大汾镇高兴村村民说,“挂壁公路”修通之后变身“网红公路”,交通便捷带来了信息流、物流、人流,外面的快递也能够送进村了,四面八方的游客纷至沓来。高兴村村民不仅出行更加便利,特别是黄桃、猕猴桃等水果,以及茶叶、竹笋等土特产品外销也更加便捷,给果农带来了很大方便,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好,“挂壁公路”变成了致富路,高兴村民真正高兴起来了。
以“千年鸟道”为主线,遂川县还大力发展“鸟道经济”,打造鸟道观光、森林康养、高山民宿等项目,带动全域旅游新玩法。
沿着溪流蜿蜒而上,绿水青山间,一栋现代风格的两层民宿跃然眼前。干净而静谧的庭院,各种盛开的花朵,呈现一种秋天的美好。
优美的自然环境(央广网记者 刘培俊 摄)
优美的自然环境(央广网记者 刘培俊 摄)
“这里离万鸟岭仅9公里,游客早晚观鸟,其他时候体验田园生活,生意十分火爆,去年民宿收入有3万元呢!”小夏村田园居民宿老板邱诗雄笑着说道。
在小夏村,像这样从事民宿行业的村民还有许多。随着前来观鸟的游客越来越多,村民的日子也越过越好。
如今,“千年鸟道”不仅为乡村带来“人气”,更带来“观鸟经济”新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