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田造了一款对标小鹏MONA的纯电车

全文1509字,阅读约需5分钟,帮我划重点

划重点

01东风本田发布了一款名为灵悉L的纯电轿车,售价12.98万元,与小鹏MONA竞争。

02灵悉L的外观设计独特,内饰和座舱则相对正常,座舱整体布局围绕超长大联屏设计。

03与小鹏MONA相比,灵悉L在核心配置上优势不大,但在空间设计和实用性方面表现更好。

04然而,小鹏MONA在舒适性体验、智能化配置和体验方面更胜一筹。

05总体来说,本田在中国的新能源布局迫切,但多个新品牌和新LOGO可能让大家感到困惑。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日系品牌的纯电车,今年终于有声量了。

昨天晚上,东风本田发布了一款叫做灵悉L的纯电轿车,售价只要12.98万,和小鹏MONA对上了。

图片

不过,这台车没有挂本田的H字母标,而是启用了新品牌“灵悉”的LOGO,对大家来说有点陌生。

可能有人觉得,这不就是“杂牌电车”?

还真不能这么理解,毕竟人家尾标挂着东风本田,说明生产厂家是东本,但产品主导权应该是我们中国人负责的,有一点“反向合资”的意思。

图片

那么,这款中国人做的“日本料理”口味如何?12.98万的价格,能不能与自主佼佼者小鹏MONA一较高下呢?

杀马特的外观?

每个看到灵悉L的人,一定会先吐槽它的外观设计。

图片

用高情商的说法来表达,是太个性太年轻,低情商的说法就是“杀马特”了。

尤其是前机盖上的那条黑带,真是前无古人,后应该也无来者了。

图片

不过人家官方说了,这样做是为了避免“千篇一律、千车一面”。

于是当我看到下面这页PPT后,就想起了那半句话:好的设计总是相似的,________各有各的____。

图片

但不管怎么说,这台车的外观肯定让大家印象深刻。

毕竟在如今竞争激烈的市场上,先得有关注度才容易出成绩。

图片

相比于它的外观,灵悉L的内饰和座舱就正常很多了,甚至是值得学习的。

座舱整体布局围绕超长大联屏设计,覆盖了整个中控台,中间部分由三个12.3英寸的屏幕组成,分别是仪表、车控、副驾屏,两侧是电子外后视镜的屏幕。

图片

这种设计风格,一看就知道是中国团队研发的。

我在现场也体验了一下,UI设计、交互流畅性、功能丰富度都不错,按照12.98万这个售价来衡量,不能说是第一梯队,但至少能打80分。

图片

接着往下看,这台车的方向盘可以说是今年这么多新车里,最传统也最正常的一个。

除此之外 ,档把周围还保留了很多物理按键,中控屏下方有空调控制面板,副驾前方有一个隐藏式杯架。

图片

我算是看懂了,这些传统的功能和设计,应该来自于日本人的坚持吧。

图片

意料之外的是标配电子后视镜,这应该是第一次出现在10万出头的车上,属实超前。

优点是有科技感、视野广阔、夜晚和极端天气下视觉效果好,而且灵悉L的这个后视镜收得比车还窄,完全不用担心被蹭到。

图片

来到第二排,整体乘坐空间也挺大的,毕竟车长4.83米、轴距2.73米,是标准的中型车。

纯平的地台也说明这台车不是什么“油改电”,而是原生纯电平台。

图片

发布会上说,灵悉L的纯电平台采用160kW电驱总成,搭载59.2度的刀片电池,百公里电耗12.9度,折算下来续航有520公里。

这个参数和小鹏MONA非常接近,但是电耗控制没有小鹏优秀。

总的来说,在12.98万的价格下,这台车的核心配置还算不错,特别是内部设计考虑到了实用性,值得点赞。

比得过小鹏MONA吗?

小鹏MONA如今已是A+级轿车领域的顶流,售价12.98万元的中配版是大多人的首选。

那么价格相同的灵悉L与之相比,有哪些优劣呢?

先给出结论:灵悉L优势不大,原因是小鹏太强了,如果灵悉L再降一两万,或许才有竞争力。

图片

从核心配置上看,两台车的外部尺寸、动力性能、电池容量都非常接近。

但是小鹏的电耗优化更好,风阻更低,电池更“出活”,跑得更远。

图片

在舒适性体验方面,小鹏胜在功能丰富,前排座椅标配加热和通风;而灵悉L的加热通风需要花大价钱选装,副驾还只能手动调节。

不过在空间设计方面,灵悉L又是满满的实用主义,后排标配了小鹏没有的中央扶手,前排居然可以放平,休息时能把脚搭上去。

图片

至于智能化配置和体验,就不必再展开多说了。

的确在这个级别,小鹏MONA是强大的对手,不过放在合资车领域,灵悉L的优势就明显了,就像矮子里拔将军。

只是作为一个没有本田标的本田车,灵悉L还得先和大家解释“我是谁”这个问题。

写在最后

话说回来,本田在中国的新能源布局其实不小,光是东本就“三线齐发”。

最开始有纯正日本血统的e:N品牌,前段时间还和赛罗奥特曼联名;现在又有东本本土化研发的“灵悉”;之后还会有由本田中国主导的“烨”品牌。

图片

可以看出,本田在中国的新能源转型非常迫切,但如此多的新品牌、新LOGO,也难免让大家感到困惑。

与其这样重复造轮子,还不如大胆启用H标志,把“雅阁”“思域”“CR-V”等经典车型IP贡献出来,联合中国本土研发能力All in新能源,这样或许会有更大的收获,大家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