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见党史丨宝应夏集宝龙桥:前赴后继干革命 父子舍身留英名

图片

记者:梁鸿 姚燕 杨晓林 刘延龙


在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夏集镇双塘村宝龙组,村民们每当经过这座“宝龙桥”,对革命烈士徐宝龙的崇敬之情便油然而生。


图片
宝龙桥(一)刘延龙 摄

图片

龙桥(二刘延龙 摄

1904年2月,徐宝龙出生于宝应县夏集乡一个贫苦农民家庭。

图片
徐宝龙烈士 图片由宝应县革命烈士陵园提供

1941年2月,徐宝龙参加革命队伍。当年下半年,新四军六师十八旅在江、高、宝地区开辟抗日革命根据地。徐宝龙积极带头参加减租减息斗争,宣传党的政策,发动群众,组织群众,成为斗争骨干,不久担任离他家不远的高邮县临泽区秘密交通站站长。徐宝龙经常冒着生命危险传递情报,率领地方武装配合部队对敌作战,屡立战功。1942年冬,日伪军对我新四军十八旅旅部及湖东工委进行大规模的“清剿”,占领了宝应县夏集、小尹庄、潼口寺等地区建立据点,形成了对柳堡的包围态势。我十八旅和湖东工委当即作出反“清剿”部署,由徐宝龙带领民兵配合主力部队采用诱敌深入、各个击破的运动战,消灭了来犯之敌,取得了反“清剿”的胜利。


1943年临近除夕,国民党江苏省政府主席韩德勤密会高邮县伪县长杨昉,让其率部400余人突然进驻柳堡乡郑渡村,妄图蚕食我高宝抗日革命根据地。新四军十八旅根据工委有关斗争和指示,采取了军事斗争和政治斗争双管齐下的策略,一方面以全体军民的名义写了一封信给杨昉,希望避免摩擦,一致抗日。此信函由徐宝龙和陈宝俊以送礼的名义送达杨昉,后“还乡团”成员中有人说出了徐宝龙的共产党员身份。杨昉又随即令部下将二人捆绑起来,吊打拷问,要徐宝龙说出我方机密情报。面对敌人严刑逼供,徐宝龙坚贞不屈,大义凛然,痛斥敌人破坏抗日的反动罪行。1943年2月3日夜,敌人恼羞成怒,将二人残忍杀害。徐宝龙被活埋在柳堡乡郑渡村,牺牲时年仅39岁。三日后,十八旅兵分两路对敌发起总攻,经过一整天战斗,全歼杨昉顽敌。


1943年农历正月十五日,陈真、孙也坪、吴子平等新四军领导同志与地方群众为烈士举行了隆重的葬礼。

图片
现安葬在宝应县革命烈士陵园的徐宝龙烈士之墓 刘延龙 摄


革命自有后来人。徐宝龙的儿子徐万奎前赴后继,谱写了动人篇章。1943年2月,徐宝龙被顽固派高邮县伪县长杨昉杀害时,徐万奎才16岁。他得知父亲被敌人杀害后,义愤填膺,一心要求参加新四军北上抗日,为父报仇,继承父亲未完成的革命事业。“你的年纪还小,等长大了再说吧。”新四军领导婉言谢绝。没多久、宝应县独立团到了双塘村,徐万奎继续要求地方干部把他送到部队。地方干部考虑到他父亲刚牺牲,他又是徐家的一个独苗,劝说他留在地方。他见跟地方干部也说不通,就直接找部队领导,整天跟在部队领导前后转。部队领导被他的精神感动了,只好点头同意。就这样,徐万奎于1944年3月参加了宝应独立团。徐万奎参军后表现积极,作战勇敢,1947年9月在兴化县大邹庄的战斗中英勇献身,年仅20岁,后也被政府追认为革命烈士。父子二人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一直激励着人们,为了民族复兴奋勇向前。


图片

革命烈士徐宝龙父子事迹介绍陈列在宝应县革命烈士陵园  刘延龙 摄


为纪念徐宝龙烈士,当时的中共高邮县委、县政府决定,将徐宝龙的安葬地夏集乡“土塘沟”命名为“宝龙村”,现更名为“宝应县夏集镇双塘村宝龙组”,当地的一座生产桥被命名为“宝龙桥”。


编辑:华丽

审核:杜强

新闻热线:88262168 88265222


版权声明:本公众号所有标明原创内容,版权均属宝应县融媒体中心所有,任何公众号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已经本公众号授权的媒体,在转载使用时须注明"消息来源:水韵宝应",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