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云之南正芳菲|逐绿动能涌 向新天地宽

  在喜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之际,云南网从今日起推出“彩云之南正芳菲”特别报道,以一组组详实的数据、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展现新中国成立75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云岭大地发生的历史性变化、取得的历史性成就。

图片
图片
图片

  新中国成立75年来,云南能源实现了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华丽蝶变。能源产业一跃成为我省第一支柱产业,绿色能源装机占比、绿色发电量占比、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等指标居国内领先、世界一流水平,绿色能源已成为云南的一张亮丽名片。

  在全国面积4%左右的土地上,云南蕴藏了全国约20%的绿色能源。共建“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国家发展战略交汇叠加,做大做强能源产业,建设区域国际能源枢纽优势明显,潜力巨大。

  进入21世纪,省委、省政府把能源确定为全省支柱产业,能源产业迎来快速发展。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紧抓绿色发展机遇,深入实施绿色能源强省战略,全力保障能源安全稳定供应,加快新能源开发,持续深化能源体制改革,推动绿色能源与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持续将能源优势、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加快建设国家大型清洁能源基地和全国新型电力系统示范区。

  党的十八大以来,是云南能源百年历史上发展速度最快、发展质量最高、发展成效最好的时期。

  国家水电基地基本建成。乌东德、白鹤滩、溪洛渡等“大国重器”相继投产发电,多项技术和指标实现重大突破、创造“世界第一”,全省水电装机由2012年底的3499万千瓦提升至2024年8月底的8270万千瓦,装机规模居全国第二位,全国排名前十位的水电站有6座在云南,金沙江、澜沧江两大水电基地基本建成。

  新能源开发建设跑出加速度。光伏、风电发电装机规模由2012年底的153万千瓦提升至今年8月底的4693万千瓦,增长近30倍,光伏、风电装机已超过煤电成为仅次于水电的第二大、第三大电源,全省清洁能源装机占比约90%。

图片

水风光能资源丰富的云南,绿色能源崛起 供图

  跨省跨区送电能力全国领先。我省建成世界上技术最先进、特性最复杂、电力最绿色的省级异步送端大电网,构建起省内交直流并联运行、国内多回直流远距离大容量输电、国际多个方向送受电的电力跨省跨区优化配置格局,主网输变电规模居全国前列;建成滇西北至广东±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乌东德水电站送电广东广西特高压多端直流示范工程等一批标志性重大电网工程,柔性交直流输电等多项技术世界领先;建成10条电力外送通道,南网区域内“西电东送”能力由1300万千瓦提升至4220万千瓦;建成14回110千伏及以上高电压等级输电线路,实现与越南、老挝、缅甸等国家局部电力互联互通,累计跨境电力贸易量超过700亿千瓦时。实施“西电东送”31年来,我省累计送电量超过1.7万亿千瓦时,有力保障了国家能源安全。

  抽水蓄能和新型储能方兴未艾。富民、禄丰两个抽水蓄能项目全面开工,首批19个共享新型储能示范项目积极推进。楚雄永仁300兆瓦/600兆瓦时独立共享储能示范项目今年8月投入运行,标志着我省规模最大的“源网荷储”一体化新能源集群项目建成投产。

  “风光水火储”一体化、多能互补的新型电力格局,有力推动绿色能源与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绿色铝、硅光伏、新能源电池工业“新三样”从无到有,成长为千亿级产业,成为拉动工业增长的新动能。

  从水电建设、煤炭利用到光伏开发、储能创新,再到新能源车等应用的普及,随着一大批能源领域新技术、新模式落地应用,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新型能源体系逐渐形成,云南能源发展之路越走越宽。

  时代印记

 
电力市场激荡新活力

  除居民、农业外的全部工商业用电均参与电力市场,交易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比重超过73%,市场主体规模居全国前列……这份沉甸甸的成绩单是云南电力市场化改革“十年磨一剑”的生动注脚。

  10年前,云南在全国率先探索电力市场化交易,促进弃水电量消纳,成立昆明电力交易中心的前身——云南电力交易中心。2015年,国家启动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云南成为全国首批电力体制改革综合试点省。2016年,昆明电力交易中心成立,进一步推动改革在云南落实落地。

  经过10年改革建设,云南搭建起电力体制改革的“四梁八柱”,发用电计划持续放开,交易机构独立规范运行,售电侧市场主体百倍增长,清洁能源交易占比全国领跑,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中长期+现货+辅助服务”电力市场体系,并不断融入南方区域电力现货市场建设,为加快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贡献“云南经验”。

图片
曲靖阳光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期俊军 摄

  10年来,省内市场化交易电量累计超过1.1万亿千瓦时,2023年,年度交易电量超1850亿千瓦时,较改革之初增长10倍;电力市场注册主体数量由改革之初的不足100户,增长至超过33万户,主体规模居全国前列。

  结合自身实际,我省创新性建立了“清洁能源+燃煤”双市场运作模式,解决了高成本火电和清洁能源同台竞价问题;创新性推出“来淘电”交易平台——全国首个“电子商务+零售套餐”电力零售平台,使买电像日常网购一样简单;积极探索“区块链+电力交易溯源”技术,让绿电足迹更加直观、可视,持续推动绿电绿证交易,连续两届南博会举办场馆实现100%绿电消费。

  今年以来,我省绿电市场需求全面释放,截至9月,绿电交易备案电量累计突破10亿千瓦时大关,是2023年绿电交易规模的近77倍,绿电月度交易电量连续多月突破1亿千瓦时大关。云南绿电消费的持续升温,正在为企业转型升级带来新机遇、绿色发展注入新活力。

 
新能源电站更加“聪明”

  走进位于元谋县的班果光伏电站,轨道机器人来回穿梭巡检,原本需要两个小时的人工巡检缩短至20分钟,借助热成像摄像机、拟人态传感器等设备技术24小时监测,发现问题秒级响应,运维效率大幅提升。在人工智能的加持下,发电效率进一步提高,设备运行故障诊断及隐患预测更加精准,场站巡检智慧化、设备操作远程化、检修工作系统化,全力保障人员安全。

  班果光伏电站是我省推动能源智慧化转型的一个缩影。随着全省新能源装机占比逐年提高,在能源结构出现转折变化的同时,也给发电稳定性、系统可预测性、电网可调节性等带来一系列挑战,加之云南山高坡陡、环境复杂,新能源场站运维成本高,安全生产和经营管理难度大,在高原和山区大力推行智慧场站建设已成为能源行业发展的迫切需要。

图片
光伏鹅 供图

  深耕云岭大地10余年的国家电投集团云南国际电力投资有限公司以发展新质生产力破题,将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入发电环节,以楚雄班果光伏电站、曲靖富源西风电场为试点,率先打造具有多维感知、远程控制、分析预测、多元信息融合判断的新能源智慧场站,不断加快能源领域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发展步伐,进一步提升发电效率,有效提升电站运行的安全性、可靠性,降低运维成本。

  云南滇能智慧能源有限公司董事长杜成康介绍,今年,公司计划完成10个存量新能源场站的智慧化改造,明年继续加大改造力度,同步开展新投产智慧场站建设,到2026年完成公司所有智慧场站建设,最终实现场站无人值守,形成一批国内领先、技术先进、具有成本优势和核心竞争力的智慧场站。

 
绿电“朋友圈”不断扩大

  中越共建水电站——越南小中河水电站投运12年来,年平均发电量约1.18亿千瓦时,不仅缓解了当地电力紧缺,更为越南北部山区发展注入绿色动力;缅甸“无电村”光伏示范项目的投运,第一次让缅甸其培县耶觉村村民家里亮起了灯,耶觉村从此结束“无电村”的历史。

  一个个惠民生、促发展、利长远的能源项目,是云南积极响应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政企合力深化国际能源合作的见证。

图片

500千伏隆阳输变电工程

  面对老挝、缅甸、柬埔寨等周边国家能源资源丰富但开发利用不足的实际,云南充分发挥资金、技术、管理等优势,与周边国家共同开发清洁能源资源,相继建成瑞丽江一级水电项目、老挝南塔河水电站、柬埔寨桑河二级水电站、越南小中河水电站等一批水电项目,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助力周边国家实现绿色低碳发展梦。在一批驻滇能源央企的推动下,水能、风能、太阳能等一批绿色能源技术、装备、产品和经验“走出去”,中国(云南)的水电国际品牌越发响亮。2024年第8届南博会上,云南与老挝签订加强电力领域合作意向书,进一步深化电力合作。

  在推动国际能源合作的路上,不乏南方电网澜湄国际能源有限责任公司等央企的身影。多年来,该公司积极推动与越南、老挝、缅甸、柬埔寨和泰国的能源合作,立足中老、中越、中缅等电网互联互通与周边国家共享清洁能源,推动区域间更大范围的电力互济,促进澜湄各国社会经济绿色、协同发展。2004年至今,公司累计实现电力进出口总额超过730亿千瓦时。

  目前,500千伏中老联网工程、230千伏中缅联网工程等高电压等级电力互联互通工程规划建设正在加紧推进。通过更高电压等级电网互联互通,源源不断的绿电将为更大范围、更深层次的开放合作注入强劲动能。

  见证者说

 
“云岭工匠”杜海波:致力开拓创新 服务水电事业

  从首台机组发电至今,曾是全国水电建设“五朵金花”之一的华能澜沧江水电股份有限公司漫湾水电厂已走过31年发展历程。这里,见证了一座座水电站在澜沧江上“破水”而起,也历练成为“水电人才的摇篮”,培养了一代又一代水电人。杜海波便是其中一员。

  从水电新兵逐渐成长为技术带头人,现任漫湾电厂生产技术部电气技术主管的杜海波,在漫湾电厂工作的17年,一直致力于电气一次设备的检修、维护和技术管理。

  面对设备老化、运行性能下降等制约电厂健康发展的严峻问题,杜海波带头组织电气专业团队开展技术研究和改造工作。经过两年多努力,完成了500千伏GIS带分罐式并联合闸电阻断路器改造关键技术研究项目,并在漫湾电厂500千伏漫昆一、二回线断路器改造工程中成功应用。“经过两期改造,我们解决了关键技术的‘卡脖子’难题,打破国外的技术封锁和技术壁垒,设备全部实现国产化替代,每年可节约运维成本近200万元。”杜海波说。

图片

打造“水光互补”基地的华能探索

  接网送出是困扰新能源建设的重大难题。杜海波组织实施的新能源接入漫湾升压站电气一次、二次设备改造工程,使5座共50.3万千瓦的光伏电站直接接入漫湾电厂并打捆送出,送出通道容量由450兆伏安增加至750兆伏安。因此,漫湾成为云南首个“水光互补”示范基地,每年可输送新能源上网电量超过7亿千瓦时。

  多年来,杜海波先后组织完成设备技术改造20余项、设备大修10余项,曾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云岭工匠”等多项称号,多项科技成果获得国家、省级行业协会创新奖项。“希望形成更多自主创新成果,培养更多专业技术能手,将爱岗敬业、争创一流的‘漫湾精神’传递下去,共同为水电事业贡献一份力量。”他说。

  云报全媒体记者 段晓瑞

  相关链接:

  彩云之南正芳菲|大道通四方 奋进踏歌行

  彩云之南正芳菲|聚力兴农业 沃野绘丰景

  彩云之南正芳菲|蓄能壮筋骨 发展强引擎